现在的横滨港
幕末佩里扣关,幕府被迫和佩里签署了《日美和亲条约》,日本锁国体制崩坏,日本正式开国。之后美驻日总领事哈里斯与日本签署《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规定1859年横滨开港,但日本自开国以来政局动荡不安,国内有攘夷、开国之争,国外列强有掠夺性贸易,横滨港虽开,但作为日本国家代表的京都朝廷始终没有批准《友好通商条约》,所以横滨港实际处于非法地位,随时可以被关闭。至1865年朝廷下发敕令,开港有了法理依据,横滨开港终不可逆转。
佩里叩关
一、美日交涉横滨开港
1854年黑船来航之后,美日虽然签署了《日美和亲条约》,日本开国,但只是规定来日的美国船只可以在日本进行补给、日本有义务救助落难美国船员,而美国想打开日本市场的要求,日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因日本的开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家,外交之事更加繁杂,所以幕府提拔堀田正睦为老中,专管外交。1855年美国驻日总领事哈里斯到任,哈里斯的任务“在江户递交国书;商谈一项广泛的商约”(马士《远东国际关系史》)。1857年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病死,堀田正睦成了真正的幕府宰相。
在开明派老中堀田正睦引荐下,1857年哈里斯入江户谒见了十三代将军家定。数日之后,哈里斯又和堀田会谈,哈里斯做了两个小时的发言,哈里斯积极向日方解释“美国与欧洲不同,从不奢求得到东方的领土……日本应该与奉行‘友好、和平’政策的美国缔结条约”(石井孝《日本开国史》)。哈里斯几句鼓动人心的演说收到了预期效果;加上哈里斯演说中提到自由贸易、课以关税,从而可以富国强兵,这些言受到了幕府目付们(幕府监察官)的一致赞同。幕府开始考虑与美国缔结商约。
其后哈里斯对日本威逼利诱“各国竞相向日本派遣强大的舰队,是为要求其开国。日本或者屈服,或者必须品尝战争的苦果。即使不发生战争,日本也一定会不断地受到外国强大舰队来日的威胁。”(坂田精一《哈里斯日本旅居记》),幕府终于招架不住,遂坚定了通商决心。当时堀田正睦已决定派出井上清直、岩瀬忠震为对美谈判代表,让他们二人和美具体协商。此时幕府高层发生了人事变动,井伊直弼接任了幕府大老(幕府宰相),井伊深知日本无法抵御美国的进攻,所以也赞同对美委曲求全地通商,遂上报京都朝廷请求朝廷允许,但朝廷坚决不允,无奈之下,井伊自作主张,派出井上、岩瀬1858年7月29日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条约中规定横滨作为贸易口岸开港。以美国为先导,列强接踵而来,纷纷签订类似的通商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日本大门完全被打开。
哈里斯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日本虽然实际上的政府是大君政府(将军幕府),但名义上京都朝廷才是全日本的唯一合法代表,幕府之上的京都政府虽然空有架子,但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只是把管理人间的责任委托给将军,所以将军可以治民、可以代表天皇,但没有权力替天皇做决定。所以《日美通商条约》应该说是实际生效的,但没有法理依据的条约,即在京都政府不承认条约下,横滨虽然可以开港,但也可以随时关闭,因为没有法律保证。
孝明天皇
二.横滨开港后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1859年7月1日,横滨作为条约中规定的港口,正式开启。横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横滨离江户近,所以对日本政局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横滨作为开埠港形成了许多外国人的居留地,外国人众多;而江户则是日本实际上的首都,传统保守势力很强大,所以开港之初,日本人与外国人的矛盾极其突出。“丑夷”自由进出江户、横滨,大大刺激了攘夷派的自尊,攘夷志士大唱“宝刀难染洋夷血”(田口卯吉《日本开化小史》)的诗句,在江户、横滨等处频繁刺伤外国人。
日本地图(局部),横滨和东京很近
实际上多年之后,即1866日本因内外矛盾、百姓贫困爆发的五州大一揆,参加者大多对横滨的商人(横滨商人颇似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给洋商打零工)极为不满,而且起义者认为开港是人民穷苦、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所以起义矛头直指横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横滨开港后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三、关于横滨开港后引起问题的争论
日本从一开始就对开国还是攘夷的问题争论不休。首先幕府内部意见就很不统一,主政的大老、老中们因为在第一线和列强交往,所以深知列强实力,日本不能轻易开战,开战也打不过;但更多的幕府官吏受朱子学大义名分论、神道教影响,认为日本是神国,不可被外夷践踏。包括御三家之一的水户藩在内都是强硬的攘夷论者。幕府之上还有京都朝廷,数百年的古都京都更是个保守据点。长在深宫、府邸的公卿贵族们更不知天下大事,茫茫然还以为自己“神州”无敌,所以京都朝廷也绝不允许外夷入日本。幕府的地位名义上还在朝廷之下,幕府不敢完全无视朝廷,所以幕府对外交往总是投鼠忌器、首鼠两端。
随着开港,列强对日本的疯狂掠夺,日本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武士中小阶层普遍贫穷,日本日渐贫穷的现状更是坚定了攘夷论者的决心。以社会贫穷的原因是洋夷掠夺为依据,攘夷言论迅速传播,攘夷论者的快速发展完全超出了幕府的控制。朝廷方面则因支持攘夷,所以受到人民、武士的拥戴,朝廷势力一时间大涨。愈演愈烈的攘夷论终于升级为废约攘夷论、锁港论,之后攘夷论者视横滨为日本的门窗,所以又引申出了指向性明确的横滨锁港论。
水户德川家
1863年幕府在朝廷和攘夷论者双重压力下,被迫同意封港攘夷。幕府以老中小笠原长行的名义通告横滨、长崎、箱馆锁港,并要求外国人离开。随后攘夷急先锋长州藩挑起下关事件,对通过下关的外国船只无差别炮击。长州这一失了智的举动刚好给了英国借口,英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成功在横滨驻军。1864年英法荷美四国轻而易举打败长州。军事上大溃败,攘夷论的气焰顿时萧条起来,幕府内部要求以外交解决问题的意见又占了上风。
攘夷战争
四、开港大势所趋
战场上打不赢,只好谈判签不平等条约了。1862年幕府派竹内保得为首的遣欧使团,在欧洲与列强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五年后开放兵库、新泻、江户、大阪;对英国减免毛棉织品入口税;对法国减免酒税、化妆品入口税。
1863年幕府在幕府军舰操练所和列强举行了横滨专门问题谈判,幕府以几近哀求的语气请求列强允许关闭横滨以换取长期交往“如欲长期保持国交,唯关闭横滨而别无良策”(《横滨开港五十年史》),幕府还列举了横滨开港后,日本人民贫困,各地暴动不断,幕府难以维持统治。但这些哀求无异于与虎谋皮,列强残忍拒绝了关闭横滨这一请求
攘夷战争
1864年10月,列强让幕府游说京都朝廷,以便让朝廷正式批准《通商条约》,因为列强在“非法”开港这些年里逐渐认识到,只有朝廷正式同意,对日贸易才能充分展开。1865年英国驻日公使巴夏礼来日,以减免下关事件三分之二赔偿金为诱惑,要求日本提前开放大阪、兵库,减轻关税,敕许条约。英美荷法联合行动,把四国舰队开入濑户内海给京都施加。1865年11月四国舰队再从横滨出发直逼兵库海面。
随着列强大兵压境,京都朝廷万分惶恐。1865年11月20日在京都小御所举行了御前会议,开国派与攘夷派发生了激烈争论,一桥庆喜在回忆录中写道了对京都公卿们的交谈过程,一桥对京都公卿们连吓带哄,关白等公卿则坚决攘夷,关白甚至要退出会议,一桥威胁道“鄙人虽然不肖 ,但也有不少人追随。对这样的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竟然退席之事 , 岂能置之不理”,随后一桥还威胁如果公卿们不答应,一桥只好切腹谢罪,而且“如我(一桥庆喜)舍了性命,也许我的家庭要对诸位采取某种行动。请诸位有此思想准备,好自为之。”(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到22日朝廷终于批准条约。1865年11月24日,老中本庄宗秀向四国使节庄严宣告条约获得敕许。横滨开港终不可逆。
在本庄宣告完敕许之后,外国军队随即撤离兵库海域,这样自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以来,围绕开国还是攘夷的争论终于结束。但一波既平,一波又起。攘夷不可以了,那么作为洋夷代表的幕府自然成了过去攘夷派所痛恨的对象。而幕府追求敕许条约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朝廷才是拥有日本最终条约批示权的最高权威,朝廷政治上的权威立显,在朝幕关系上,幕府开始处于下风。利用朝廷权威,过去的攘夷派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提出“尊王”口号,这个口号背后隐藏的就是倒幕,幕府最终被朝廷的旗帜、攘夷派的枪支联合所击败。
参考文献:
1、郑祖安:《上海与横滨开埠和都市的形成》,《城市史研究》1998Z1期。
2、张晓刚,刘续:《近代中日两国开埠研究述论》,《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张晓刚:《日本幕末横滨开港与锁港之争》,《世界历史》2007年第1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