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1947年,民国内务部方域司印制《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段线(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其中有2段划在北部湾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北部湾两段线被删除,变成了现在的9段线。
从秦朝到唐朝一千多年,越南都是中国的州郡,处于中原王朝直接行政控制之下,曾称交州、安南。北宋开宝元年(968年),丁部领平息越南“十二使君之乱”内乱,自称皇帝,建立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取国号“大瞿越”,越南独立。丁部领称帝后连年遣使朝贡宋室,被封为交趾郡王,中越宗藩关系由此发端。越南奉中国为宗主国,定期向中国朝贡,国王受中国册封,而中国则有保证其册封对象在越南的统治地位的义务,对越南内政外交不加任何干涉。嘉庆八年(1803年),阮福映请求清朝册封其为南越国王,但嘉庆帝认为秦汉时期的南越国包括广东、广西在内,阮福映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便赐国号“越南”。在宗藩关系下,中越之间一向不存在领土的界定与纠葛。
中法战争后,沦为法国殖民地,中越宗藩关系结束。光绪十一年 (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在战后签订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规定:“自此次订约画押之后起,限6个月期内,应由中法两国各派官员,亲赴中国与北圻交界处所,会同勘定界限。倘或于界限难于辨认之处,即于其地设立标记,以明界限之所在。若因立标处所,或因北圻现在之界稍有改正,以期两国公同有益,如彼此意见不合,应各请示于本国。”不久,中法两国使臣在镇南关会晤,开始勘界。
1887年6月26日,中法两国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划定中国和越南两国的边界。其第三款写道:“广东界务,现经两国勘界大臣勘定,边界之外,芒街以东及东北一带,所有商论未定之处,均归中国管辖。至于海中各岛,照两国勘界大臣所划红线,向南接划,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即以该线为界(茶古社汉名万注,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越名格多)及各小岛归越南。”条文写得很清楚,所谓“红线”是芒街附近沿海岛屿的归属线。
富有远见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曾参与中越勘界事务。谈判期间,张之洞曾急电指示广西勘界事务大臣邓承修“应议者三条”,其中之一是:“海界只可指明近岸有岛洋面,与岛外大洋无涉,缘大海广阔,向非越所能有。若明以属越,浑言某处以南或以西,则法将广占洋面,梗多害巨,宜加限制,约明与划分近岸有洲岛处,其大海仍旧,免致影射多占。”由此可见,当时中越两国没有划分北部湾海域。
尽管没有划界,但在中国官方地图上,北部湾曾出现过分界线。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1947年,中华民国内务部方域司印制《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段线(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自越南附近海域从北向下延伸如舌状,延至台湾兰屿附近海域,其中有2段划在北部湾上,这是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的重要法理依据。
后来,1953年北部湾两段线被删除,由此化为现在中国主张的9段线。具体原因与经过鲜有资料披露。
有专家说,可能是当时中越关系很好,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说,越南渔民传统打鱼的地方都没有,后来经过毛泽东批准,把北部湾两段线删掉了。值得参照的一件事是,同一年,根据毛泽东指示,中国政府将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而在此之前,镇南关这个关名已沿用四百多年。从“镇南”到“睦南”,可以看出当时中越两国的蜜月关系,以及对越南释放的善意。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