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高丽派往宋朝的朝贡使团,都有些什么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在宋代,高丽派往宋朝的朝贡使团,都有些什么人?

高丽是宋朝的重要朝贡国,关于其朝贡使团的成员组成情况的记载比较多。高丽使团的主要成员有正使、副使、判官。

一、高丽使团中有明确记载判官

建隆三年(962)十月,高丽国王王昭:

"遣其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来朝贡。”

开宝五年(972),高丽遣使以方物来献:

“进奉使内议侍郎徐熙加检校兵部尚书,副使内奉卿崔邮加检校司农卿并兼御史大夫,判官广评侍郎康礼试少府少监,录事广评员外郎刘隐加检校尚书、金部郎中,皆厚礼遣之。”

端拱二年(989),高丽:

“遣使来贡,诏其使选官侍郎韩蔺卿、副使兵官郎中魏德柔并授金紫光禄大夫,判官少府丞李光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使,即正使,是使团的最高负责人;副使是使团的第二负责人;判官是使团中地位仅次于正使和副使的人,目前笔者只见到过以上三次使团中有明确记载判官,但具体职责目前笔者还不见史料记载。除此之外,高丽使团中还曾经有留学生、主簿、都押衙、孔目吏、画工、乐工。

二、高丽使团中的其他成员

留学生。雍熙三年(986)十月,高丽“遣使朝贡,又遣本国学生崔罕、王彬诣国子监肄业。” 又政和五年(1115),高丽遣使朝贡,“令士子金瑞等五人入太学,朝廷为置博士。”

主簿。据沈括的《续笔谈》记载:

“元祐六年(1091),高丽使人入贡。上元节于阙前赐酒,皆赋观灯诗,时有佳句。进奉副食魏继延句有`千初彩山擎日起,一声天乐漏云来。'主簿朴景掉句有`胜事年年传习久,盛观今属远方宾。'”

主簿是负责文书写作的吏员。

都押衙。据《李拭墓志铭》:“(李拭)天庆四年(辽朝年号,1114)补景灵殿判官,迁京市署丞试司宰主夫。甲辰年以都押衙奉使大宋。” 甲辰年即宣和六年(1124)。

孔目吏。据《宋史·高丽传》:“又有张仁桂者,进奉使白思柔之孔目吏也,上书献便宜。” 白思柔于淳化三年(992)入华朝贡,宋朝的孔目吏指的是衙门里负责狱讼、账目的胥吏,不知道在高丽使团中是何职能。

画工。据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六之“高丽国”条:“丙辰冬,复遣使崔思训入贡,因将带画工数人,奏请摹写相国寺壁画归国。诏许之。” 崔思训,高丽史籍作“崔思谅”,熙宁九年(1076)来贡。又据《高丽史节要》卷一三:“(李)光弼父宁,少以画知名,仁宗时随李资德入宋,徽宗敕宁画本国《礼成江图》,既进,徽宗嗟赏曰:`比来高丽画工随使至者多矣,唯宁为妙手。'赐酒食锦绢。” 李资德于宣和六年(1124)来华朝贡。

乐工。据庞元英的《文昌杂录》卷四:“元丰四年,高丽国遣使崔思齐、副李子威朝贡,并献乐器。明年正月十四日,车驾幸集禧观,诏思齐等侍从。又令所遣乐工对御献乐,赐袍带银帛有差。”

前文提到高丽使团的人数往往超过了一百人,除了正使、副使、判官等少数高层外,还有人数众多的三节人从。

三、三节人从

熙宁六年(1073),明州上奏高丽即将入贡,神宗下诏“引伴、礼宾副使工谨初等与知明州李诞访进奉入贡三节人中有无燕人以闻。” 熙宁九年(1076),张方平在上奏的《请防禁高丽三节人事奏》中提到:“臣切闻高丽国进奉使人下三节人,颇有契丹潜杂其间,经过州县,任便出入街市买卖,公人百姓祗应交通,殊无检察。”

元祐五年(1090),苏辙在上奏的《乞裁损待高丽事件割子》里提到:“或言契丹,常遣亲信隐于高丽三节之中,高丽密分赐予,归为契丹,几半之奉。”

同时代的宋朝、辽朝、金朝、西夏的外交使团中一般都有三节人从。当时的三节人从按地位高低可分为上节、中节和下节,主要是一些管理人员、文职人员、礼仪人员、技术人员和防卫士兵。但是关于高丽使团中三节人从的人员构成,史料记载很少。笔者认为前文提到的主簿、孔目吏、画工、乐工等应该归入三节人从。主簿、都押衙应该是三节人从中的上节人,因为主簿朴景绰文化水平较高、都押衙李試在出使前已经担任了一定的官职。

四、高丽使团成员的选拔

高丽使团的正使、副使和判官基本上都是官员。除了太平兴国二年(977),高丽国王王仙“遣其子元辅以良马、方物、兵器来贡。” 这一次是王子担任贡使。

卢敏先生统计了高丽正使和副使的官职品级,从二品二人,正三品十五人,从二品四人,正四品二十六人,从四品八人,正五品二人,正八品—□人,正七品二人,从七品一人,正八品一人。

与宋一样,高丽的使臣也是从中央官署中选拔的。除了有些出自中书门下省、枢密院、简门、御史台、翰林院、礼宾寺、太仆寺、秘书省、小府寺等官署外,其佘大部分使臣都来自尚书六部。品阶则自正八品到从二品不等。

从宋与高丽使、副品阶对比表来看,高丽使主要集中在三品和四品,总体上要高于宋使的品阶,这是因为高丽对宋采取了事大主义。由于很多高丽使本就身居尚书六部、中书下省、御史台、枢密院、翰林院等官署中的要职,所以,归国后能够晋升宰相级的人比比皆是。

五、高丽在国交建立初期,为何任命职位较高的使节派遣到宋朝

从宋太祖至宋英宗(960—1066),高丽派遣使之职位,大概如下:正使大部分是正四品官,或有从四品官(广评,内议,选官,兵官,吏部,民官,刑部侍郎及大内丞奉官,翰林学士,内史人等);副使之官品是从五品官(郎中)。

自神宗至徽宗年间(1067—1125),高丽派往宋国的使节之职位,比以前高一品。因是神宗以后之联丽制辽之政策。

熙宁三年(1070),民官侍郎金悌至宋,神宗下诏接待之仪礼与西夏一样,到徽宗政和年间(1111 一 1118),升格高丽使臣为国信使,礼遇为夏国之上。高丽对应宋之政策,使臣职位也升一品。到南宋初年,高丽使臣职位,正使是正四品(礼部侍郎),或是正六品官(礼部员外郎),副使是正七品官(閤门衹侯)。

两国建交之初,高丽的正使为广评侍郎、内议侍郎、内奉令、副使为内奉卿。当时使节属于广评省和内议省。高丽初期,广评省是管理百官,执掌庶务的最髙官府,内奉省也是管理六部,奉王命而行的重要官府。

可见,高丽在国交建立初期任命职位较高的使节派遣到宋朝。高丽选择较高官职的使节不仅意味着对北宋的尊重,而且也是在利用这些高官的政治经验来解决两国之间的外交问题。如果进行通常的朝贡、贸易往来的话,不用选拔较高官职的使节。

高丽成宗即位后,高丽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以其为基础,整治中央官职体制。之后,正使以正四品的侍郎为主,有时候翰林院的学士、从四品的内史舍人等也担任使节。副使的派遣任务不多,不能准确判断什么官职担任副使。第一时期能判断尚书六部的侍郎、郎中,分别逐渐发展成为正、副使的系统。第三时期使节的职位比前两个时期高一层。

各个时期高丽使节的职位不同,但是大部分以尚书、侍郎、郎中为主。从所属部门来看,大部分是尚书六部。虽然负责外交问题的部门是尚书礼部,但是在所选拔的使节中户部最多,其次是礼部,此外吏部、兵部、刑部,甚至翰林院、御史台等部门也派遣使节。

有时候宋丽双方对于贡使官职的记载有所出入。如大中祥符七年(1014)的贡:使尹证古,《高丽史》载其官为“内史舍人” 而《宋史·高丽传》则记其官职是“告奏使御事工部侍郎” 在高丽,内史舍人是从四品,而工部侍郎是正四品,宋朝记录的官职比高丽记录的官职要高半级。孙建民和顾宏义两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假官出使的现象。所谓假官出使,就是本国在使者出使前临时提升使者的官职,以示对出使国的尊重和重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