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暑假,因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那个家喻户晓的哪吒又火了。但这一次要谈的不是哪吒,而是哪吒的亲爹——“托塔天王”李靖。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哪吒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李靖是哪吒的父亲,常常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熟知故事中哪吒的生平,但对李靖却了解很少,所以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哪吒的亲爹“托塔天王”李靖的由来。
一、大唐卫国公李靖
“托塔天王”李靖这个神话角色因其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代小说中的登场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且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可能也知道李靖在中国的原型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卫国公李靖。
动漫中的李靖形象 李靖是民间传说中的不败战神,而在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一位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唐太宗李世民称赞他:“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李靖的战功是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贞观三年,李世民为解决东突厥反叛问题,让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出击突厥。之后攻破定襄,因其战功受封代国公。李世民赞叹说,当年李陵带领五千军队攻匈奴,最后却投降匈奴,这样都能在史书上留名。而李靖带领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都没有的,更应该表扬。
影视剧中李世民 李靖的另外一大主要功绩是平定吐谷浑叛乱。贞观八年,担任了四年宰相职务的李靖因为足疾辞任。随后吐谷浑叛乱,需要派人平定叛乱。唐太宗想到李靖,但当时李靖年事已高,而且还有足疾。李靖听说这件事后,便给当时的宰相房玄龄说:“靖虽年老,固堪一行。”唐太宗李世民于是派遣李靖带兵反击吐谷浑。李靖也不负众望,“深入敌境,遂逾积石山。前后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吐谷浑之众遂杀其可汗来降,靖又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成就一代名将。
影视剧中的李靖
那么卫国公李靖真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吗?当然是,但也不全是。
要真正弄明白“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就离不开“托塔天王”和“李靖”这两个要素了。人们较为熟悉的李靖这次不多说,这次的重点放在常被人忽略掉的“托塔天王”上。
二、佛教中的托塔天王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写到,李靖曾用六陈鞭打碎翠屏山哪吒行宫中的金身导致父子反目成仇,之后在燃灯道人赠其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得以降服哪吒后,父子才得以化解恩怨,自此得名“托塔天王”。
多闻天王像
众所周知,舍利子、塔和天王都是佛教的标志,这些标志都清晰的指明了“托塔天王”的原型来自诞生于印度的佛教。也是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所写,李靖晋升仙道后的居所名为毗沙宫。而毗沙门(梵文为Vaisramana)天王,正是佛教传说中的四天尊王之一——多闻天王的音译。
毗沙门天王像
四天尊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佛教认为四天尊王各守一天,维护着世界的秩序。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就不断地进行着本地化的进程,作为“战神”受到崇拜的多闻天王自然也不例外,逐渐的,多闻天王在中国的形象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独特的中国审美特征:身披金甲,头戴宝冠,右手持戟,左手托塔。后世《全唐文》记载:“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善善恶恶,保绥斯人。”这与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相符合。
三、中印结合的“托塔天王”李靖
哪吒的原型来源于佛经中的那吒。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北凉时期的法师昙无谶的译作《佛所行赞》:“毗沙门天王,生罗鸠婆(音译,梵文为Nalakuvara)”,这里的罗鸠婆就是指的“那吒”。在唐代时,佛教大兴,“军神”毗沙门天王的信仰受到当时强盛国力的影响十分的兴盛,卫国公李靖作为唐朝时开国武将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样受到民间的崇拜。
影视剧中的“托塔天王”李靖
同时毗沙门天王等佛教信仰主要是从西北地区传入内地的,其象征为战神,有护国护教的职责。而李靖的主要战功是北破突厥、西定吐谷,这些战功都发生在西北地区,这与佛教的传播路径相吻合。这也使李靖和毗沙门天王的形象相联系起来。
李靖与毗沙门天王同为战神,两者的形象进行相互关联。加之李靖因显赫的战功深受唐太宗的重视和民间百姓的爱戴,所以李靖在民间故事中被不断的神化。就这样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就在人们的精神寄托中,逐渐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托塔天王李靖”。
影视剧中的“托塔天王”李靖
后代的民间小说,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都距离李靖生活的唐初有着将近千年的距离,但随着佛教的传入并本土化发展,使毗沙门天王和李靖相融合形成民间偶像“托塔天王”李靖。民间传说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今天人们读到的“托塔天王”李靖实际上是“中印结合”所产生的,是唐初名将李靖、毗沙门天王两者相融合所诞生的产物,更是佛教进入中国被本地化的产物。
文史君说:
“托塔天王”李靖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托塔天王”李靖的产生离不开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共同作用,加之后世民间小说将其形象进一步神化,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由唐代名将李靖到神化的“托塔天王”李靖的变化,是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发展的表现,这一变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1、洪修平:《佛教文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