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中国境内最恐怖的一个组织,官员见了都会瑟瑟发抖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六百年前,中国境内最恐怖的一个组织,官员见了都会瑟瑟发抖

明朝初立,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特意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责不仅仅是监督大臣们,还要在民间收集军事民意,随时将对朝廷不利的消息传递到最高统治者那里,让其做出最及时的相应决策。

其实,封建社会的朝廷为了巩固政权,或多或少都会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秦朝会以暴力治理国家,稍有不同意见就血腥镇压,这种方法太残暴,所以,秦朝只传到二世就灭亡了;还比如:汉朝、唐朝都是使用儒术来治理国家,但是,又出现了难以处理的外戚、宦官干政,导致它们也无法逃过轮回的命运。现在到了明朝的时间,朱元璋则选择了特务统治来监督这个国家。

在这个朝代,特务的发展是其他朝代无法相比的,大家相互告发、相互指责,朝廷抓捕的罪犯非常多;这也形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在这些的环境下生活的百姓也是很压抑。

其实,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跟皇帝共患难容易,共享福难。那些跟着皇帝一起创业的兄弟,曾经都是无话不谈的人,可是,到了天下稳定之时,皇帝会无法容忍他们的存在,并将他们一一诛杀。现在的明朝,也是这种情况,朱元璋是平民出身,当他坐上皇位后,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被他一一收拾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皇权拥有者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或者为了下一代的顺利继位,都会处理掉那些朝廷开国功臣,避免他们威胁到下一任统治者的地位。

朱元璋的一句话特别精辟,那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明朝创立的艰辛,也只有朱元璋知道,所以,他不会容忍自己创立的事业被他人夺取,所以,他变得疑心很重,对身边的兄弟都不够放心。其实,宋朝的赵匡胤对一起创业的兄弟也不放心,但是,他没有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而是通过适当的手段,在饭桌上就让他们交出了兵权,没有任何流血事件。这些跟着赵匡胤打天下的人,一旦享有权利后,就无法跟皇帝一样全面得考虑国家的大事,可能想的就只有家里的亲戚和他们的未来。

这些人在赵匡胤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金钱、权利的无比崇拜,对前途的短视,最严重的是他们都忘了国家还有朝廷这个机构,且他们很少过问朝廷的事情。这样的创业兄弟让赵匡胤难受,所以,他不得不出手罢免他们的权利。好在,赵匡胤比较仁慈,没有伤及他们的性命。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朱元璋还是担心这些国家功臣会威胁到后继之君,所以,他不得不痛下杀手。

朱元璋在建国第二年就成立了锦衣卫,并赋予他们巡查、拘捕的权利。锦衣卫在各地还设有镇抚司,专门从事侦查、审问的活动。

需要提及的是,锦衣卫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所有活动都不需要经过其它司法部门。锦衣卫成立后,朱元璋首先拿胡惟庸开刀,并在洪武十二年将其斩首。胡惟庸案没有草草结案,前前后后涉及了数万人,就连退休的太师李善长都被问斩了,李太师全家受到牵连。

之后,朱元璋有逮捕了朝廷功臣蓝玉。蓝玉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大家都为他喊冤,但并没有用,他还是被杀掉了,且又牵连了数万人,一起被朱元璋杀了。由此,明朝的功臣几乎都凋零了。朱元璋的残暴连自己的儿子朱标都看不下去,他向父皇进言,说:他杀害的人太多了,恐怕会伤天下人的心。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有任何反应。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他把朱标叫了过来,让他捡起地上一根有刺的荆棘。朱标因为害怕上面的刺而没有去捡。朱元璋说到:既然朱标怕刺不肯去捡,那么,他把所有刺都拔掉在交给他,不是挺好的吗?

朱元璋解释到:自己所杀之人都是对朝廷有威胁之人,只有杀尽他们朝廷才会安宁,朱标才能坐稳江山。

锦衣卫还有打探军情民意的职责。他们深入百姓之中,一旦听到某些对皇族不利的消息就会立即上报。当然,锦衣卫因为当地政府无法干预,所以,也会变得蛮横不讲理。如果,有人表示出对锦衣卫的不满,他们会立即被捕,接受锦衣卫的严刑拷打,最后,不得不屈打成招。

犯人落在锦衣卫手里,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最轻的也是落下残疾。锦衣卫在各地收集的消息很多,包括官员们在家里的请客情况、吟诗的内容等,都必须全部上报给朱元璋。有时候,朱元璋在早朝时无意说出一些官员宴会上的细节,那些官员非常吃惊,往往表现出战战兢兢、两腿发抖的样子。对于此,朱元璋似乎很喜欢这种效果。

锦衣卫的刑具有很多,包括夹棍、拦马棍、钉指等,一旦用上都会让人吃不消。有一种刑罚叫“杖刑”,锦衣卫用起来就十分讲究:对于一般犯人,他们会说“打着问”,这样杖罚就比较轻;如果犯人不配合,他们就会改口说“好生打着问”,这样杖罚就会加重;如果担任激怒了审问人员,他们就会说“好生着实打着问”,那么犯人就会被打得只剩一口气了。

明朝的锦衣卫是一个恐怖机构,它的由来也是有着特殊原因的。

明朝之前的元朝,蒙古人是武力统一中原,对于反抗他们的城市,他们都会采取屠城的残忍手段。可是,国家的治理不能只通过暴力镇压。于是,忽必烈要求效仿前朝,让大臣们尽快制定好相关法律,使得百姓服从国家的管理。可是,归降的汉臣早已习惯儒家的人治,而不知道元朝的法制,所以,他们在制定法律时就有些困难。

最终,他们只能从唐朝和金朝那里各学一点,凑成一部法律以便完成忽必烈的命令。这部法律只有一些宏观的条款,并没有具体可实施的内容,所以,无法落实到基层中去。下面的官员并不知道如何使用朝廷的法律,所以,依然使用暴力来对付百姓。还有一个因素让法律没有权威,那就是:蒙古人和汉人享有的权利不平等。比如:蒙古人打死汉人,他们只需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就得一命赔一命。

在汉人居多的中国,这样不平等的法律怎么可能让人信服?所以,法律无法落到实处,蒙古人还是以暴力治理国家。

元朝在中原实行两套法律,让汉人感觉到没有被平等对待,再加上,蒙古人和汉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互融合,所以,那时候往往是汉人在暗地里组织各种反抗蒙古人的活动,蒙古人则忙着镇压各地的反抗。蒙古人防范汉人起事的措施有时候很荒唐,比如:他们规定几家人只能有一把菜刀。以至于,元朝时期的汉人起义一直没有断过,蒙古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处理与汉人的关系。

朱元璋也是起义军的一员,他来自民间,对民间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民间的力量。所以,当他执政的时候,他也非常害怕民间会酝酿什么惊天大阴谋,危害他的国家。朱元璋曾在郭子兴帐下服役,郭子兴就多次造到暗算,这些都提醒着朱元璋:要时刻提防身边的人和事。朱元璋从平民爬到了皇帝的位置,他深知别人也有机会效仿他的路径,而威胁到他的生存。

由于,自己内心的自卑和对朝局的担心,朱元璋吸收了元朝消极的教训,使用残忍的酷刑来对付来自明朝的任何反抗势力。

明朝建立后,仍然沿用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及左右两名丞相。由于,朱元璋受到这种消极教训的影响,他废除了权利过大的中书省,改成布政司,由皇帝来决策,布政司来执行。这相当于皇帝将所有决策权收回自己的手里,下面的官员只需要执行即可。

政治上朱元璋不断强权,而军事上则选择了分权,即改原来一个大都督为现在的五个大都督,军队可以分散开来,他们各自形成独立的军团,相互制约而不对中央产生威胁。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特务机构,用来监督军队和大臣,或者说军、政、特相互监督,互相牵制,则天下太平,皇位稳定。

可以说,朱元璋吸收了前朝的经验,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形成了这种相互制约的局面,其目的,只为了保住他们朱家的江山。

最后,再说的一点就是: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参考资料:

【《明史·刑法志》、《万历野获编·补遗》、《锦衣卫与明代皇权政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