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立国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海商立国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迦太基的软肋——北非本土】

海商立国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这座地中海世界最富有、最坚固的城市,傲然耸立在突尼斯湾的中心。纸醉金迷,奢华无度,这是它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人世间的一切奢华却几乎出不了迦太基的城门。在利比亚的广袤土地上,在田地间辛勤劳作的不是带锁的奴隶,便是利比亚的佃户,这些附属地区的人民忍受着他们迦太基主人残酷的压榨。在北非的腓尼基城市,他们的待遇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需要拆毁他们的城墙,缴纳巨额的金钱(例如某个腓尼基城市每年缴纳的金钱高达365塔兰特),只有一个例外,那便是迦太基的旧保护主乌提卡城。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呢?它的上层阶级可以穷奢极侈,可以挥霍无度,广大的下层阶级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完全反差的状况向迦太基的主人们暗示着一种危机——虽然他们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或者不想改变——在一个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国家,其下层阶级一旦有某种外力相助,迦太基的国土上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登陆突尼斯的是迦太基人的宿敌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人,公元前310年,叙拉古僭主阿加托克利率领一支军队登陆北非,他采取破釜沉舟的方式,烧毁了后路的船只,虽然叙拉古军队兵临迦太基城下,却因为缺乏攻城器械无功而返。从军事角度上讲,破釜沉舟向来只适合速战速决,而围城战显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因为叙拉古人的失策,迦太基人侥幸躲过了第一次劫难。

第二次劫难是罗马人带来的,公元前256年,罗马人决心结束与迦太基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北非近海击败了迦太基海军,并登陆了一支4万人的大军,迦太基人顿时陷入了自建城以来最为恶劣的形势,各地区纷纷投降,边境上的努米底亚人也趁机作乱,各地作乱的部落是如此之多,以至迦太基人在胜利后处死的各部酋长据说高达3000人。

胜利从来不曾离罗马人如此之近,可是这个时候罗马人却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调回了大部分部队,仅留当年的执政官之一雷古鲁斯率领15,000步兵,500骑兵与40艘战舰继续在北非作战。凭借雷古鲁斯手下相对弱小的兵力,并无攻下迦太基城的可能,于是他建议和谈,危机重重的迦太基人正对此求之不得,可是雷古鲁斯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不仅要求西西里、撒丁,还要迦太基放弃海军而供应船只为罗马作战,这最后一条尤其令迦太基人不可接受,须知为期24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的战利品也只有西西里一地而已!

罗马执政官的要求刺痛了每一个迦太基人的心,迦太基再不济,也曾是西地中海的霸主,怎么能接受如此屈辱的合约呢?受此侮辱的迦太基人就此振奋起来,决心为保卫国家奋战到底,他们在整个冬季整军备战,翻出家底集结了一支由12,000步兵,4000名骑兵,100头战象组成的大军,并且委任雇佣军中的名将斯巴达人桑提波斯为统帅。与此同时,罗马统帅却什么都没有做,尤其重要的是他没有和作乱的努米底亚缔结同盟,以取得他所需要的轻骑兵。

来年春,迦太基人向罗马人挑战,向来轻视迦太基陆军的罗马人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挑战,两军在平原上展开血战,象兵和骑兵的优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果留在北非的是4万罗马大军而不是15,000人,又怎么会被迦太基人击败呢!?如果这场战役的胜利方是罗马人,那么也许第一次布匿战争就此结束了,而不会又持续了15年之久。公元前255年,罗马舰队再次大败迦太基舰队,他们接走了在北非的残军便撤退了。雷古卢斯的失利让罗马人心灰意冷,如果他们继续执行登陆北非的战略,说不定也可以结束战争。

北非本土遭遇的第三次劫难是前文略作介绍的雇佣军战争(公元前241-公元前237),当时迦太基人刚刚结束第一次布匿战争,在战争期间迦太基**为了筹集战费,加重了对利比亚人的剥削,利比亚人早就对迦太基**异常不满,数量高达2万的雇佣军的叛乱如导火索般点燃了整个利比亚人的复仇烈焰,利比亚人处处响应雇佣军,叛军顿时席卷了迦太基人的整个势力范围,迦太基人手上只剩余三座城市:乌提卡、希波、迦太基。但是这三座城市也是岌岌可危,乌提卡和希波被叛军包围,迦太基的陆上补给被切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失利后的迦太基人想起了西西里的英雄哈米尔卡,哈米尔卡上任伊始便稳定了战局,但是这个时候迦太基**犯了一个错误,任命另一位并不十分杰出的将领与哈米尔卡分享指挥权,让军事行动受挫,叛军趁机展开军事行动,夺取了乌提卡与希波,仅余迦太基一城而已!认识到错误的迦太基**于是给了哈米尔卡全权指挥权,在哈米尔卡领导下的迦太基国民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公元前237年平定了叛乱。

对于北非的形势,蒙森说:迦太基政治理念相当排外,不许属地抱有一日得居平等地位的希望。而且对其属国无往不派有监督,甚至腓尼基古城也须担负沉重的贡献,而附属部落实际上受国有奴隶的待遇。在迦太基北非势力范围内,除乌提卡外,无一民社不可因迦太基的覆亡而获得政治和物质的利益,敌军一旦涉足北非,即可化战争为围攻,迦太基的霸业便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美国军史学家道奇与蒙森有类似的观点,他在总结第一次布匿战争双方成败的因素的时候谈到:罗马对盟邦宽宏大量,因此盟邦都同心同德;迦太基对盟邦克以重税巧取豪夺,因此盟邦都期望她失败。迦太基惧怕盟邦的力量,因此将他们的城墙全部拆毁;罗马允许盟邦保留城墙,因此拥有一系列的坚固堡垒。登陆意大利的敌人,征程才刚刚开始;登陆北非的敌军,战斗已近结束……

罗马人视兵役为无上荣誉;迦太基人想方设法逃避兵役。罗马元老院和将领们齐心协力;迦太基元老院和他们的将领勾心斗角。罗马坚如磐石;迦太基腐朽堕落。

所有的上述理论的正确性都可以得到一段战史的有力证明:在汉尼拔对意大利本土已构不成多大威胁之后,西庇阿于公元前204年春登陆北非,前203便迫使迦太基人招回了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兄弟,前202年便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