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民国政府以“航空救国”为口号,将军政部航空学校由南京迁往杭州笕桥,建立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隔年军政部航空学校改名中央航空学校,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与此同时,在广东韶关建立第一飞机制造厂、在南昌成立第二飞机制造厂,开始着手选购机具,但是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延至1940年才在贵州大定(今贵州毕节大方县洋场坝乌鸦洞)成立。
抗战后期,蒋介石派遣250馀名工程人员赴英、美工厂实习,1946年初,民国政府向英国购得喷射军机引擎NENE II的制造权,准备在国内量产,以配合喷射军机教练试制计划。1949年,随着国共内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航空工业局从南京迁往台中,但大部分曾于英国受训的工程人员並未随之迁台,自英国购得的引擎蓝图等技术资料也因战乱不知去向。
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严词批判蒋介石与国民党政府因领导无能导致国共内战的全面失败;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不介入台湾海峡争端”声明,蒋介石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中,而新中国从苏联获得许多米格战机,推力性能比台军螺旋桨战机更为优越,台湾国民党政府在东南沿海失去空中优势后,开始从舟山群岛南撤。
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放军主力调往东北和朝鲜半岛,蒋介石政权转危为安。美国眼看台湾军力薄弱难以自守,便在1952年底援助台湾多架美国P-47“雷霆”战斗机以填补空军的不足,然而这些不过是二次大战后的剩馀物资而已。雷霆机原本的用途,是为B-17、B-29高空轰炸机担任护航任务,中低空性能並不理想,不适合担任紧急升空的警戒任务。但是由于台湾没有制造飞机的能力,只好随别人给什么就用什么。
新中国空军1954年后,大批苏制米格-15、米格-17战斗机进驻浙江台州路桥机场,性能远远优于国民党的F-84“雷电”喷气战斗机,对台海制空权几乎形成全面性的优势。但由于大陆沿海机场尚未扩建完毕,加上飞抵台湾的距离在米格机作战半径之外,双方空军都无跨海作战的能力,两岸相安无事。
自 70 年代末期以来,台空军老旧战机的更新一直受到挫折,最初中意的 F-16A/B 美方拒绝出售,连专为出口发展的低档战机 F-20 “虎鲨” 和 F-16/79,也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于 1982 年签订的“八一七公报”而落空,台湾不得不"自立"研发战机,新战机的研发在美方允诺技术支援下于 1983 年展开,并称该机为 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自制防御战机 )。
但美国对台湾研发战机设置了层层限制:如飞机航程不得超过F-5E即3,720千米;对地攻击能力不能超过F-16;对外不能宣称美国协助研发;不得从美国军方器材中提供飞机任何的次系统组件美国还禁止通用动力公司参与“经国”号战机的市场行销,这等于阻挡了台湾将战机量产外销的道路,其目的是要将台湾军力压缩在可控范围内,不至于打乱美国在东亚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平衡战略部署。
经历了四年半多艰辛又繁琐的研发过程,1988年10月10日首度公开IDF战斗机实体模型,为以纪念“鹰扬计划”发起人蒋经国而命名为“经国”号(型号F-CK-1),並于10天后在桃园慈湖蒋介石陵寝前展示引擎。同年12月10日,单座原型机A1/10001以动态滑行方式出厂。
出场典礼后几个月,民众未见新机起飞的消息,开始质疑“台湾连汽车都无法自制,竟妄想自制战机”,批评军方浪费公帑,反对党也开始谣传“经国”号只是外型像飞机的玩具车,于是航发中心紧锣密鼓地准备首次试飞。1989年5月28日“经国”号首飞,虽然只在空中停留20分钟,却发现操作系统的许多缺点。
1992年至1999年共生产了384架。“经国”号战机亦是台湾唯一能在五分钟内完成紧急起飞、拦截的空军主力机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