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大宋朝,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水密隔舱等,都于宋代出现。在十一二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可以说宋朝包括了许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征,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既然,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都市发达、知识普及更是可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为何一向在中国历史中被定性为“积贫积弱”,如此繁荣的盛世未能顺势前进,反而后退,原因何在?
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地处亚洲东部,独占了亚洲东部最适宜生存的土地,向北是草原、西伯利亚寒冷地带,向西是青藏高原、沙漠戈壁与山脉,向南是热带丛林,向东是海洋。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一方面使外来文明很难侵入中国,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伊斯兰教的东扩都在阿富汗这个十字路口掉头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而不是东进中国,使中华文明不受外来文明打扰历经千年而不绝,整个东亚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文明体系、国际政治体系。
这一封闭的地理环境也限制了中国的扩展,早在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东亚大陆上适合农耕的土地就已经被全部纳入帝国范围内,扩张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实际已经达到农耕帝国的扩张极限。汉朝尚武,进而击败草原民族,将势力扩张到北部草原与西域,将帝国扩张到地理局限的极限。早早扩张到极限后,中国开始收缩,进取心与尚武的精神开始消退。所谓的魏晋风流,只不过是失去进取心与尚武精神后,贵族精英阶层的糜烂与堕落,最终只能衣冠南渡。
至宋朝,尽管丢失了燕云十六州,农耕文明的北部大门洞开,曾经是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华北地区直面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原王朝的防线后撤到黄河一线,西北还面临西夏的侵扰,但在通过贡献财物实现和平后,宋朝在重新走向繁荣盛世的同时,中国文明进一步内卷,趋于保守。
贵族精英阶层糜烂堕落后,唐朝以科举使官僚——士阶层崛起,至宋朝皇权与官僚共治天下。而在宋朝,代表官僚士阶层核心意识形态的儒家,由唐朝的道统说,发展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实际上完成了它的宗教化架构,固定化,进而保守以致僵化,并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保守僵化,中华文明失去的不仅是进取心与尚武精神,更是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近代的大门口退了回来。
北宋亡于金,南宋凭借海外贸易其财政、经济甚至超过疆域更大的北宋,但在这种缺乏进取心的保守僵化的文化之下,偏安一方。明清以降同样不乏盛世,却也更加保守僵化,终致亡国,差点灭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