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里奥·T·努尔米宁
“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在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刻板印象,虽然这个说法在相当程度上是事实,但对整个时代的概括过于粗暴,促使许多朋友用一种漫画式的眼光看待欧洲中世纪,认为那是一个因为宗教而黑暗反智的时代。其实,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直试图调和基督教神学与希腊罗马自然科学、哲学遗产的关系,是非常讲究逻辑的,其成就也是不容小觑,对近代欧洲的形成也具有显著的推动力。
本文欢迎转载。
基督教中世纪的开始时间并没有确切日期。
西哥特人、东哥特人、赫卢利人等日耳曼部落从未向罗马帝国屈服,数十年来,他们一直与罗马中央政府对抗。最终在公元476年,赫卢利国王奥多亚塞(约435—493)攻占永恒之城罗马,废黜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约460—507),西罗马帝国就此灭亡。之后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大帝废掉奥多亚塞,并自封意大利国王。
虽然西罗马帝国惨遭蹂躏,很多城市被夷为平地,但诸多古代文化遗产并未完全消失。狄奥多里克保留了罗马的法律与教育系统,并且让罗马学者们担任其顾问。他对古建筑颇感兴趣,建造了很多融合了古代建筑理念的宫殿,并整修了用于角斗表演的古罗马斗兽场。
当西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时,天主教会和那些各自为政的修道院趁机填补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它们早在4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就已巩固其地位。天主教会因此成为欧洲主要精神和政治领导力量。
590年,格里高利一世成为罗马天主教教皇,他努力维护教会地位,尤其是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随着罗马帝国灭亡,整个国家陷入大混乱,乡村被毁,瘟疫爆发。他主导的传教活动较为温和,对当地其他宗教传统的态度也相对宽容,这都促进了基督教中世纪早期在整个西欧的传播与扎根。
教宗格里高利一世
然而,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这种宽容并未成为天主教会奉行的准则,在之后的几个世纪,教会出于各种原因对所有被贴上敌人标签的人进行残酷镇压,以此强化自身地位。
如果没有当地王公贵族的支持,教会不会在欧洲获得强大地位。中世纪早期最伟大的统治者查理曼大帝(约742—841)将教会的神职人员都置于自己的特别庇护之下;他颁布了许多法律用来保护教会神职人员和教会,并对抢劫或伤害神职人员的人施以残酷刑罚。
在查理曼时期,有学问的教士与修女得以安心专注于研究早期教会神父们的著作,并保存了很多古代拉丁文文学文化。这一由教会受过教育的精英们执行并在皇帝的帮助下得以实施的文化工程,旨在复兴罗马文化和拉丁文;后来这次复兴被称为“卡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法兰克王国被其继承者们分割为现在的法国、德国和北意大利(历史上的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这几个彼此敌对的地区。但是,天主教会的地位却更加巩固,拉丁文成为整个欧洲大陆文明的语言,尤其被用作学术语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
读写能力在中世纪时期并未广泛普及。当时的教育主要以修道院为中心开展,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修道士和修女就在修道院学习、复制并阐释教会神父们的神圣著作,并用拉丁文创作他们自己的基督教作品。这些中世纪作品中有一部分就着重提到了宇宙结构学和地理学。
基督教徒寻找有关宇宙学问题答案的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圣经》,尤其是《创世记》对造物的描述,根据《创世记》的记载,上帝创造了地球、天空、星辰和其他天体,即整个宇宙,并将地球置于中心。上帝把水从大地上分离,并造出人类,这也是其创造力的巅峰。
但《圣经》和教会神父的神圣著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上帝所创世界的运作方式,也没有说明世界的大小或形状。很多中世纪学者都对把基督教学说和古代异教徒的智慧协调一致抱有强烈的兴趣。为了找到与《圣经》相一致的宇宙问题的答案,中世纪学者们开始研究古代先贤的作品。
在中世纪早期,古希腊原创科学作品还不为人知,诸如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和托勒密(约公元90—168)的著作在12世纪之前还没有被翻译成拉丁文。但古罗马学者们的文字却被仔细研究了——例如马克罗比乌斯(395—423)、马尔提亚努斯·卡佩拉(公元5世纪)、索利努斯(公元4世纪)的作品及其对古代政权教义的解释。
他们的书基于更古老的拉丁文源,也就是罗马学者老普林尼(23—79)以及与他同时期的罗马制图师庞波尼乌斯·梅拉(?—约45)所使用的拉丁文。这些古代晚期拉丁学者的著作,对中世纪时期人们对地理学和宇宙学的理解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地球及其构造、形状与大小的认识。
在另一个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有教养的阶层在交谈和书写时都用希腊语,这种情况在拜占庭持续了整整一千年,因此在中世纪的拜占庭,人们研究了很多被拉丁文系西欧国家漠视的古希腊科学著作。
中世纪时期拉丁文系西欧国家与希腊语系东欧国家在政治、商业和文化方面的联系较弱,但也并非完全不存在。拜占庭帝国以意大利西部城市拉文纳及其周边为中心巩固其统治,一直到8世纪50年代,拜占庭文化都在这里繁荣发展。
基督教宇宙学的基础是《圣经》中对创世的解释,学者们在对托勒密的伟大天文学著作充分了解后——当时这本书的阿拉伯语书名《天文学大成》更为人熟知——在中世纪中期,就提出了有关宇宙学的新学说。
在13世纪早期的巴黎大学,为了让基督教受众更容易理解,出生于英国的修道士约翰尼斯·德·萨克罗博斯科(约1195—1256)把托勒密的宇宙学说编入了他所编辑的教科书《天球论》。该书大受欢迎并被广泛使用,直到17世纪还在重印。
巴黎大学
根据萨克罗博斯科的说法,宇宙是一台“世界机器”(拉丁文machina mundi),是由上帝创造并维护的一个机械设备,其中宇宙的天文法则与基督教救赎的教义相互关联。“世界机器”的观点主要解释了为什么宇宙以它表现出来的形式运转,即所有的天体都在各自轨道上运动,而地球位于中间静止不动。最初,中世纪基督教的宇宙学都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动而自动者”视为上帝。
在基督教宇宙学中还会看到一个重要角色——天使,他们负责宇宙的运转。早在中世纪中期的图书插图中,有时就能看到天使在用曲柄转动天上的天体。
这种图片为现代研究者们提供了认识中世纪科技的颇有趣味的视角,同时它们也让观者明白:作者试图用类比来让中世纪的读者便于理解,这些插图则用来清楚展现对司空见惯而永恒不息的天体运动的复杂解释。
天使的游戏——中世纪宇宙学
左图描绘了天使旋转“世界机器”的场景,他们使用曲柄转动天球。这幅图象征了天使作为神的意志工具的作用,即世界宇宙秩序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按照基督教宇宙学理论,整个宇宙的存在及其功能完全依靠上帝的意志。这份手稿名为《爱情精选》(拉丁文Le Breviari d’amor),配图丰富,由来自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学者诗人马特弗雷·埃芒高(卒于1322)创作于14世纪早期。
©大英图书馆董事会
球形宇宙的结构
古希腊人所认为的宇宙是球形这一概念,在13世纪的中世纪手稿中得到普遍表现。根据这一观点,行星在固定的圆形轨道上围绕球形地球旋转。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各自轨道上旋转;在外圈是固定的星星,还有四个天使旋转着天环。这幅图同样出自法国南部诗人马特弗雷·埃芒高在14世纪早期创作的《爱情精选》。
©大英图书馆董事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