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东山书院揽胜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湖南省东山书院揽胜

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市城东东台山下。书院面临涟水,背靠东台山,环境非常幽静。相传此地为宝地:东台山云气弥漫,水气蒸发,冉冉上升,五彩斑斓,似五彩莲花,又似凤凰飞舞,与东台山顶相齐时才悠悠散去,人称“东台起凤”或“凤凰起舞”,为一邑奇观。

清光绪十六年(1895年)四月,在县人原新疆巡抚刘锦棠向学部申请创议并捐银500两的基础上,次第捐资筹建东山精舍。光绪十八年在知县陈吴萃支持下,择址东台山麓莲花屋场兴建筑。后因刘锦棠去世,任事人互相推倭,工程中止。光绪二十一年经呈准巡抚院继续修建,拟于精舍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学员以“算学为先”,各专一门,培养中西会通、明体达用的人才,定学额20名,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拟计划流产。5年后改名书院,由当朝状元黄自元题写“东山书院”匾额。“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神,罔不备具”。自此,弃科举,设数学、格物、体育等新课程,启湘省新学之风。二十八年改为校士馆。三十一年改为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秋,毛泽东肄业其中。今为东山学校。1958年,毛泽东亲题“东山学校”校额。197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书院建筑保存完好,坐北朝南,原处于成“品”字形环绕的三口池塘之中,塘之间挖通仅留十余米通道,形成 23米宽的环缺状便河,留通道即以为“龙脉”所在。有长60米的麻石桥从外环围墙进入书院主体,石桥与主体建筑中轴线略有偏移,亦受风水影响。建筑倒影于便河之中,形成独特、优美的风景,每有微风吹过,动静相映成趣。主体建筑有大门,讲堂、大成殿(藏书楼),东西各有五排二层高的斋舍。清人黄自元所书“东山书院”石额及当年知县陈吴萃所撰《东山书院记》碑仍嵌于门首和正厅墙上。

大门有对联:

植湖湘桃李;

育华夏栋材。

是东山书院的真实写照。

(谢丰撰稿)

原载邓洪波、彭爱学主编《中国书院揽胜》,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