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何没能开启中国的“全球帝国”之路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能开启中国的“全球帝国”之路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即位明成祖,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调浙江、福建、湖广等五省府县优秀造船工匠四百余户来南京造船。1405年开始,郑和率领一支两百多艘船、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印度洋上,开始了帝国时代的最后海洋行程。

从1405年起到1433年(明宣德8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郑和下西洋”了。

郑和船队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而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甚至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等地。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明朝海军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海军匹敌。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这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威慑力量,而南海当然也在这股力量的控制之下。与中国传统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外交不同,有世界史学者认为,是明初的国家远洋行为是结合了帝国扩张、贸易促进及知识拓展,并举郑和死前一年1432年所立的石碑题文中有关海外扩张的内容“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亦有对商人和地理学家的敬重语:“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国,固远矣,而程途可计。”

郑和下西洋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及苏门答腊君主、惩治了海盗并扶植麻六甲,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麻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1409年郑和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麻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可以说,郑和时代的大远航是开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的壮举,并且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比西方国家的远航更提前了近百年时间,然后为什么次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最终没有发展成中国的海外殖民时代,使中国成为如西班牙、英国那样的世界帝国呢?

一般的观点认为,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但近年来随着对明史的更深入研究,呈现给人们的却是与以往不尽相同的答案。

明代官方海外贸易承接于宋元。与明代相类,宋元时期,虽然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贸事宜,但主要目的却是“笼贾人专利之权以归公上”,追求的是“动以百万计”的经济利益。但本质上,宋元时期的市舶贸易实际上是私人经营、官府管理的海外贸易。而在明初“海禁”政策的左右下,由官府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几乎成为当时唯一的海外贸易形式,严厉阻绝濒海居民出海,而且除贡使之外,不许外国私人来华贸易。

如果说,对于宋元而言,南海是商贸之海、利益之海的话;那么,对于明初而言,南海则是礼仪之海、朝贡之海。为维护一时的统治安稳而苟且海禁;为图慕政治虚荣、满足权贵集团的利益,而用官营的船队,以国家垄断形式的海洋贸易与民争利,使得宋元以来日趋发达的民间海外贸易受到压抑,造成“连年四方蛮夷朝贡之使相望于道,实罢中国”的尴尬。

到了洪武末年,来朝贡的海外国家大量减少。此时,朱棣打起了如意算盘,遣使下西洋,“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以军事势力相逼,强接各国贡使到中国觐见,并以官营武装船队来垄断海外贸易。但在实际操作中,朝贡贸易体系下,与海外各国获得的丰厚实利相比,中国更在乎的是满足象征性的宗主权所带来的政治虚荣。

于是,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力和活力的朝贡贸易下的郑和下西洋“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一方面,非均衡贸易换来的宝物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另一方面,支撑朝贡贸易体系的下西洋活动消耗巨大。这就为无视海洋经济巨大潜力的官僚们找到了终止大航海时代的借口。

反对之声持续不绝地伴随着国家垄断模式下运行郑和下西洋活动。到1424年,朱棣去世,朝廷中反对派占了上风,于是,明仁宗下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

郑和船队被封,全体官兵被调往南京镇守。直到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为了扭转“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的局面,决定再派郑和下西洋,但这次远航,是中国控制南海辉煌的顶峰,也是退缩乃至没落的开始。

1511年,曾在郑和的协助下建国,并成为船队集结地和货品中转仓库的麻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1557年,他们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称之为MACAU的小渔镇,也就是澳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