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开百年:遭过日军炮火,也曾南北迁徙,不变的是拳拳爱国心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纪念南开百年:遭过日军炮火,也曾南北迁徙,不变的是拳拳爱国心

如今的南开大学

1919年的今天,南开大学于天津市正式成立,作为南开学校的创始人,张伯苓对于南开大学的发展尽心尽力,使作为一所私立大学的南开在成立不到20年间,便在以国立大学为主体的中国大学体系中脱颖而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7月29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本空军的惨烈轰炸,许多重要的图书资料在火海中毁于一旦,而南开也因此走上了南迁之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正式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一、日军为何如此“青睐”南开

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尽管南开受到政府的资助远不如众多国立大学,但爱国精神在南开的发展过程中却占据着主导地位。张伯苓曾在1916年发表过一篇演讲,题目叫做《中国不亡有我在》,他说道:“每个人都要自强,只要人人有了自我,中国就亡不了。”尽管当时南开大学尚未创建,但从张先生的讲话中可以窥探他的拳拳爱国之心。1928年日本政府发布“大陆政策”,此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愈发的明显,地大物博的东北地区也成为日本垂涎欲滴的土地。面对此种现状,张伯苓认为只有进行实地考察才能更好的了解和保护东北地区,而此事也得到了当时东北实际掌控者张学良的大力支持。这次考察过程之后,1928年张伯苓在南开正式成立“满蒙研究会(后改名东北研究会)”以调查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而此机构也成为研究满蒙地区的重要学术机构。

南开创建者张伯苓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南开的东北研究会开始着手编纂长达20万字的《东北地理教本》一书。此书对东北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最为重要的是从历史与自然两个方面揭示了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不可磨灭的事实,使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赤裸裸的展现在国内外民众面前。而此书更被当做南开大学与中学的必修教材,使学生了解东北的过往与现实。

南开如此关注东北问题自然引发了日本方面的不满,而就在1934年的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啦啦队突然在看台上发出勿忘国耻的怒喊,引发日本大使馆向国民政府抗议。而驻扎在天津八里台地区的日军也时常对南开进行骚扰,南开的爱国行为使得日本方面对中国的这所私立大学恨之入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开大学也即将在日军的炮火下迎来灭顶之灾。

今日重印版《东北地理教本》

二、七二九大轰炸:南开满目疮痍

早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南开便多次受到日军骚扰。因距日军驻天津军营较近,南开的师生一直受到日军的骚扰,南开的图书馆与实验室多次受到日本军人“光临”,南开的师生们也时常伴随着校园内的枪炮声上课,这是日本对南开如此关注东北问题的报复,也是一种忌惮。而校长张伯苓对局势的恶化早有准备,1935年他便在南京讲到过:“天津如被侵袭,早受日人嫉恨的南开学校,其遭遇破坏自属必然。”但张伯苓同时认为南开的爱国并不能因早日本嫉恨而停止,只要中国还在,那么南开即使被破坏日后也也终究会得以重建。

南开校内的刻有金刚经的大钟

1937年7月29日,日军发动了对南开大学的进攻,除陆军外,日本空军也将南开视作轰炸的主要目标,一时间南开陷入火海之中,图书馆、实验室在炮轰中倒塌,而在炮火停歇期,日军还前往南开校园进行抢掠。7月30日和8月1日南开连续遭到轰炸,藏书众多的木齐图书馆,作为办公楼的秀山堂等众多南开标志性建筑物只剩下断壁残垣,而日本方面也发出了“确信他们所称作为中国抗日运动中心的南开大学,完全被毁了”。

南开大学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秀山堂

据统计,南开在这场灾难中的损失不计其数,除大部分建筑物被完全击毁之外,南开校园内一座重要的刻有金刚经的大钟也被也被日军拖走,图书馆与实验室内大量的图书资料与实验仪器被毁,损失高达663万元。

遭到轰炸之后的秀山堂残垣

三、永不气馁的爱国精神:南开南迁之旅

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在南京招待张伯苓、梅贻琦与胡适三位著名知识分子,在宴会上蒋介石向张伯苓发出了坚持抗战的决心。8月1日蒋介石再次约见张伯苓等人并对其说:“南开业已为中国牺牲了,只要中国存在,南开也会存在。”而张伯苓也表示:“只要国家有办法,南开算什么,打完了仗,再建一个南开。”南开校园虽然已经被毁,但张伯苓与南开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不会磨灭,而南开也自此踏上了南渡之路。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一景

早在1935年张伯苓感觉时势紧张之时,他便到西南地区开始为南开南迁进行筹备工作。南开被轰炸之后,张伯苓向南开校友发出了“你们是南开的学生,你们得体会着南开的精神努力干去”的号召,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南开校友纷纷对母校被轰炸一事作出积极响应,纷纷为母校重建贡献自己的心力。就中学部分而言,1936年9月重庆南渝中学(即后来的重庆南开中学)正式开学,在南开被轰炸之后,南开的部分中学生便迁移到重庆重新开课。

而就大学部分而言,1937年10月25日,南迁至长沙的南开大学奉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至十一月底,长沙的局势也十分紧张,轮番遭到日军轰炸,长沙临时联合大学无奈只得再次进行迁移至云南昆明,在此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并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得以在中国的西南边疆弦歌不辍,文明得以薪火相传。而张伯苓与梅贻琦、蒋梦麟三所高校的校长更是抛弃学校之间的利益隔阂,将三所高校紧密和谐的组成一所崭新的西南联大,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西南联合大学校门旧照

文史君说:

南开大学自成立始便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立校之基础,面临日本侵略,南开师生在校长张伯苓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反侵略活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尽管在1937的七二九大轰炸中南开校园惨遭损毁,损失巨大,但正如蒋介石对张伯苓所说的话一般,有中国在的地方,即有南开!抗战中的南开与清北两校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继续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智效民:《张伯苓: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文史月刊》,2014年11期。

2.张皓:《南开精神:日本七二九轰炸轰炸下的中华民族之国难精神气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