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开国上将曾孤身一人坚守阵地 战后被誉为孤胆英雄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此开国上将曾孤身一人坚守阵地 战后被誉为孤胆英雄

原题:独臂战斗力依然超强?我军战将勇猛无敌,一柄大刀让敌人胆寒

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贺炳炎,他与所有授衔为上将的开国将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不是真正的在授衔期间,特别是解放战争中担任过兵团司令级别这一职务。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照兵团司令的待遇。

[贺炳炎上将]

比照兵团司令的待遇,在当时来说,绝不只有他贺炳炎一个人,而贺炳炎能够脱颖而出被授予上将军衔,充分说明了贺炳炎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作战的英勇顽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

贺炳炎上将,1913年出生于湖北松滋, 6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境的贫寒,让儿时的他饱尝人间的艰辛。但是,贫穷的生活没有磨灭贺炳炎乐观开朗的个性,还因为家世的关系使他自小就喜欢练功习武。特别是对家里祖辈传下来的那把锈迹斑斑的大刀爱不释手,常常是白天干农活,晚上练大刀。年纪很小就练成了一身好功夫。这一身好武艺,也为贺炳炎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也的确如此。贺炳炎上将自参加革命后舍生忘死,凭借一把舞动的风风火火的大刀杀死过无数个敌人,而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先后负伤11次,身上留下了16处伤疤,还失去了右臂,被尊称为“独臂将军”。身负如此之多的战伤,还失去了一条胳膊,可以看到贺炳炎上将上了战场是怎样威武的神态,那种气势让和他肉搏的敌人不用说为之心虚胆寒。

贺炳炎上将参加革命的时间虽然是在1929年,可是,那时的他仅仅只有16岁, 16岁还属于少年时期就参加红军,除了个人嫉恶如仇,还与他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有关。

上世纪20年代后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已成燎原之势。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参加了农会,并成为农会的骨干。自此,父亲常常给儿子贺炳炎灌输革命道理,让少年的贺炳炎渐渐明白了打倒土豪劣绅,才能让农民翻身做主人,也只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贺炳炎的父亲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1928年秋,红军到达湖北石门边境一带,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毅然参加了红军。

贺炳炎上将(右二)和战友们在一起

贺炳炎也要去当红军。他父亲看到贺炳炎还小,担心红军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面临频繁的行军作战,怕他吃不消,暂时没让他跟着红军队伍走。仅仅过了一年,即1929年,贺炳炎毅然参加了革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参加红军队伍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贺炳炎真的有如鱼得水之感,由战士到担任班长,又转为排长,继而担任了骑兵连长兼政治指导员。上级为了能让贺炳炎承担更多的革命工作,抽调贺炳炎去洪湖军校受训,在受训期间贺炳炎也因为表现突出被任命为区队长。一天,当敌人窜入洪湖根据地准备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的情报,被湘鄂西中央分局得知后感觉事情重大。由于红军主力部队都在外线作战,湘鄂西中央分局能够作战的部队非常少,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湘鄂西中央分局当即命令军校学员奔赴战场,守住进入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的咽喉陈坨子口去阻击敌人进攻,掩护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的安全转移。

军校是培养指挥人才的地方,可不是作战部队,做不到人人拥有一把枪,只有带队的队长和军校领导,以及负责保卫军校的相关人员才有配枪,而敌人已经很快接近阵地。

在此危急时刻,作为学员队长的贺炳炎,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配枪交给其他学员使用,他拿起了自己用惯了的大刀开心滴说,我就拿大刀和敌人干。

当敌人原以为十拿九稳的偷袭,被红军一阵子弹劈头盖脸的打了回去,吃惊不小,这哪是偷袭呢,这是要我们来送死呢。就在敌人惊慌失措之时,红军的冲锋号吹响了。

贺炳炎拿起大刀就向敌人狂奔而去,正陷入慌乱的敌人突然看到贺炳炎手里只拿着一把大刀,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催命鬼到了,就在愣神惊愕之余,头被当成西瓜砍了下来。

[红军时期的贺炳炎上将]

越战越勇的贺炳炎,在敌人的人群里把菜刀完成了杂耍一般,连续砍倒了挡在他前面的几个敌人,没被他砍到的敌人撒腿拼命地向后逃跑。贺炳炎捡起敌人丢下的枪支,瞄准逃跑的敌人射击着。战友们在贺炳炎大胆的作战作风带动下,发挥出以一当十的勇气打退了进犯之敌。

贺炳炎一把大刀毫无畏惧的痛杀敌人,在军校传为美谈,并受到军校嘉奖。同时,贺炳炎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迅速传遍到根据地的每个角落,赞其为“小贺龙”。

1935年春在后坪之战中,为了拔下这个制高点,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红军先后派了两个突击组进行强攻,都因为敌人的火力太猛,没能拿下制高点,眼看着歼敌计划就要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拿下等敌人援兵一到,就必须撤出战斗。

总指挥贺龙得知战场情况后,马上下了一道紧急命令:“贺炳炎上”,被总指挥亲自点将的贺炳炎,迅速组织起突击队,自任突击队长并带领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倾泻的子弹迅猛突进。在快接近敌人阵地时,贺炳炎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一个人闯入敌人阵地,拿起敌人丢弃的机枪和手榴弹,对想抢回阵地的敌人采用了这样的打法,距离远了就向敌人机枪扫射,当敌人近了就投出一颗颗手榴弹。

贺炳炎凭借个人顽强的战斗意志,如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为红军主力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对后坪的反攻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从而将驻守在后坪的敌人完全击溃。

贺炳炎孤身一人坚守阵地,而且身体被子弹击中的前提下,还如铁塔一般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反扑,被广大指战员赞誉为红军队伍的“孤胆英雄”。

1935年12月,已经担任红五师师长的贺炳炎,在云南瓦屋塘和敌人遭遇。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部队进攻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此时,贺炳炎来到前沿,他看到敌人阵地依山而守,山势陡峭,要想拿下阵地必须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消灭眼前凶恶的敌人。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胜利,整个部队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

[宜瓦战役中我军阵地]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迅速组织起突击队,还是像以往那样由自己担任突击队长,拿起他那把使唤的娴熟自如的大刀,跟我上,就朝敌人阵地冲去。

只是,在冲锋过程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要求突击队员们以跳跃的方式,依托敌人炮弹炸过后的弹坑为掩护,匍匐前进,当距离敌人不到100米时,贺炳炎霍地站起来大吼一声:“同志们,杀啊!”便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拼起了刺刀。此时的贺炳炎如三国时期的赵云一般,挥舞大刀左劈右砍,顷刻间便结果了好几个敌人,吓得其他敌人赶紧朝阵地外跑去。

战士们建敌人跑了,士气大振,一举攻克了阵地。就在这时,贺炳炎不幸被敌人胡乱开炮的炮弹弹片击中。当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在阵地上发现贺炳炎时,他已昏迷不醒,整个右臂血肉模糊,贺炳炎随即被抬下战场进行治疗。由于衣袖和胳膊连在了一起,医生极其小心的剪开他的衣袖,出现在医生眼前的是贺炳炎的整个右臂已被炸的血肉模糊,整条胳膊软软的摊在那里。

必须截止,不然将会因感染败血症造成生命危险,胳膊不用说无法保得住了。由于当时医疗器材,包括药品都非常稀缺,不但没有麻药,连消毒水都没有。医生只找到一把木匠用的锯子,也只能做个简单的消毒,就要给贺炳炎着切除胳膊的手术。

手术前,医生问贺炳炎能不能忍受这剧烈的疼痛,哪知道贺炳炎把一条毛巾塞在嘴里,大喊一声你就来吧。整个过程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贺炳炎的勇敢,真实的演绎了现代版的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面临这样的大手术,而且根本没有术后必须的营养,贺炳炎仅在随军行军的担架上躺了6天,便又投入了战斗。在他人生中之后的战斗中,贺炳炎独臂依然使他的大刀在战场上奋战,成为我军的标志性人物。参考资料:永远的丰碑:“独臂将军”建奇功━━贺炳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