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龙泉书院揽胜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湖北省龙泉书院揽胜

湖北省龙泉书院揽胜

龙泉书院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区西郊蒙山东麓解放路72号。南滨文明湖,有蒙、龙、顺、惠四泉注入;湖水清澈如镜,水中金莲点缀在流清亭、跃渊阁、得月台、文明楼的倒影间。北望西宝山,峰峦迭起,云蒸雾绕:西倚蒙山,山边涌流四泉,其上古迹棋布。有孝隐亭,仰止亭、讲经台。东临竹皮河(汉水支流),上架来龙石拱桥与市区相接。四周有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隐居之山庄、唐代尉迟恭驻节荆门所建之唐安古寺、宋代著名理学家陆九渊讲学之所以及古代文人学士的题词勒石。环境幽静,景色旖旎。正如书院前之跃渊阁碑文所述:“今斯地岗峦迭起,泉声四响,古树烟笼,清流月朗,游鱼出没,鸣禽上下,入于耳者靡尽,接于目者无穷。”又阐其深义云:“左设书院,延名师以课士子,俾肄业其间者于易悟或跃在渊之象,敬德修业,欲及时于诗味鱼跃于渊之旨。天机洋溢,纯任自然,或亦见道而守笃乎?”

龙泉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年),系当时荆门州州牧舒成龙捐资倡建,共费三千五百金。道光六年( 1826 年),知州郎锦骏集资重修。同治六年( 1866 年)知州恩荣,九年( 1869 年)知州王庭桢等,先后筹资维修和扩建。书院由三堂、两馆、两斋、两楼组成。光绪三十年( 1904 年)改为荆门州官立中学堂,是为荆门有普通中学之始。辛亥革命后( 1912 年)改称为荆门县立中学校和湖北省第十四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易名为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1986 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

龙泉书院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宋、元、明、清,中试文武举人、进士计 274人,其中任翰林学士和各部副主官以上职务的有12人。如孙何为淳化壬辰三年会元、状元;孙仅为咸平元年戊戌状元;孙侑为元符三年庚辰釜榜(三孙为堂兄弟);李士瞻为宋至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参政事政枢密副使封楚国公;明黄卷、王迁卿等任工部主事;清任吏部主事的有方瑞城等。历代任知县、知府以上职务近30人。以上在《湖北省通志》均有传。

曾肄业书院的陈雨苍,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成为辛亥革命首义领导人之一,与武汉共产党人李汉俊一道创立武昌中山医科大学(现在的湖北医科大学),1927年加入共产党,来往于汉、宁、沪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改办学堂和学校后,学生中有任国民党高级官员的罗贡华、简朴等,有在新中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陈士榘(上将、工程兵司令员)、邓家泰(中将、装甲兵副司令员),高盛德(美国总统考绩委员会主席)等。在战争年代成为烈士的有120多人。

龙泉书院现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最古建筑物——洗心堂,始建于隋,宋高宗绍兴年间( 1131~1162)重建,始称皇华馆,后称洗心堂,红墙青瓦,扇窗石柱,南北游廊,东西小桥,为典型宋代建筑。有落成诗云:

泉上新台紫翠环,暮春修禊俯潺缓。

溪流尚带桃花水,云花初笼杏子山。

柳紫轻飘晴日暖,竹光不动午阴闲。

时和岁稔游人乐,一醉聊开游子颜。

现存清代州牧凌兆熊所建之文明楼,檐牙高啄,四角腾龙,登楼览胜,风光无限。清代州牧所建之白鹤亭,引吭云天起舞,下涌玉沼金莲。书院四侧之四泉汇入文明湖,再入玉沼,后归竹皮河。其间亭谢星落,石桥纵横,宋苏询《题蒙惠二泉》诗云:

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

石泓静无尘,中有三尺雪。

苏轼同名诗云:

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

群于慎所居,此义安何阙?

明袁宏道同名诗云:

云过山城没,溪回蹬道平。

一沤淙石底,万户枕泉声。

文明湖之南岸为书院之绎志园,是古代学子骑马射箭的地方,相当于当今之体育场,中有景养斋,是纪念战国时期名射手养由基的。书院之西山上有战国时期道学家老莱子的山庄以及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讲经台和陆夫子祠。唐代宇文鼎,宋代黄庭坚、欧阳修、苏询、苏轼均在此题咏或勒石。蒙山之巅,有当代新建之艺林园,陈列夏衍、曹禺、马季等当代文化名人塑像 86座。

龙泉书院实乃读书求学、修身悟道、观光旅游之佳处。

(周先智撰稿)

原载邓洪波、彭爱学主编《中国书院揽胜》,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