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嵩阳书院揽胜(中)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河南省嵩阳书院揽胜(中)

古院揽胜

嵩阳书院,现在基本保持了清代中期的建筑规制,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分别为博约斋、敬义斋、三益斋、四勿斋、辅仁居等建筑百余间。院舍古朴雅致,布局严谨,蔚然壮观,显示出独特的儒家建筑风格。

大门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面阔三间卷棚式硬山建筑,门额横匾上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的墨宝,现在是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仿苏东坡书。黑底金字,素雅大方。门的两侧柱联是:

近四旁、惟中央,综泰会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湹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为清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游嵩岳时所题。联语简要说明了中岳嵩山及嵩阳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四周形胜。进大门后是一座凸形院,构成二门,是为书院的前奏部分。

先圣殿先圣殿在二门之后,为一座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殿门额横匾“先圣殿”三个金字。门联为:

至圣无域浑天下;

盛极有范垂人间。

殿内中央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 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

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祀孔子的地方。

讲堂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门额横匾书“讲堂”二字,门联是:

满院春色催桃李;

一片丹心育新人。

殿内设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殿内东山墙上绘有“二程”讲学图,西山墙介绍宋代在嵩阳书院任教人员名单和传略,书院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学制演变情况等。

道统祠道统祠是座面阔三间、棂门槛窗、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门额横匾上书“道统祠”三字,门联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石膏头像,后壁悬挂帝尧、夏禹、周公当年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活动情况的大型图案。道统祠前建有泮池,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在拱桥的两侧分别刻有“泮池桥”三个字。古制学宫得引水辟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后世筑池形如半月,跨池构桥。书院作为一种古代学校,也多建泮池、泮桥。古代当地风俗凡考中秀才以上学位的,都要举行绕池三周仪式,以示永效老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藏书楼藏书楼是嵩阳书院最后一进,为一座面阔五间、硬山、卷棚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物。它是古代贮藏书籍的地方,就好比现在大学内的图书馆,是书院内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原藏书千余部,经史基本典籍之外,还有《理学要旨》、《理学正宗》、《日讲四书》、《性理精义》等,但大部分已遗失,仅存清代版本的一些书籍。现陈列有《二程全书》、《二程遗书》、《四书五经》、《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理学要旨》、《说文解字》等,另外尚存部分书籍的木刻板和在嵩山地区发现的稀世国宝《唐武后金简》,以供游客观览。

在藏书楼西侧约20米处有一眼深井,名曰“蒋公井”。1936年9月,蒋介石先生来洛阳度50寿辰,专程来嵩山浏览,当游至嵩阳书院时,发现这里确实为一所教书育人、培养英才的好地方。当得知水源缺乏,用水困难时,当即命令随从游嵩的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静愚调机井工程队,在嵩阳书院挖了一眼数十米深的深井。这是嵩山有史以来的第一眼深机井。该井因系蒋先生所赐,故名“蒋公井”。

嵩阳书院石刻艺术

嵩阳书院,现存历代碑刻百余通,分别置立于书院碑林和碑廊内。这些石刻多出自名人之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兹择要介绍如下:

高山碑王——《大唐碑》 在嵩阳书院门外西侧20余米处,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重约86吨。由碑座、碑身、碑额、云气盘和碑帽五部分组成。碑制宏大,为嵩山地区石碑之冠。碑文内容记述了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丹九转治病的事情。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碑文字体为唐代大书家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一丝不苟,笔法遒雅,世状其法,谓之“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碑座雕武士像,碑首浮雕双龙戏珠,麒麟大朵云气等图案,雕刻极为精彩,反映了盛唐时期艺术达练程度。该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宋黄庭坚忆故乡碑》 该碑置于西碑廊南侧,刻于元符二年(1099年)三月,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所书,草书字体。碑文内容系作者抒发思念家乡之情和描写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书法遒雅,苍古可观,实为碑中精品。

《宋北方真武君经碑》该碑位于西侧碑廊南端,宋元符二年(1099年)刻立。碑分上下两部分,上方左边刻“北方真武”,右边刻“灵应真君”。中间线刻真武君和两位武士及金童玉女像。下方为碑文。碑题为《北方真武君经》。碑文内容是记载真武君奉元始天尊教敕,降妖拿邪。为民灭灾消难的传说。此碑是研究嵩阳历史沿革和道教思想理论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代登封石刻县阁牌》 此碑立于先圣殿前碑林西侧,明神宗万历癸巳年(1593年)刻制。图上刻着嵩山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轮廊清楚、位置准确,它既是登封县文物分布图,又是登封县的地理图,只要览以此图,对登封的全貌,就能了如指掌。

《清重修嵩阳书院碑记》碑石立于碑林,清康熙十三年( 1674 年)秋立。碑文内容系登封县知候泰重修嵩阳书院和北宋司马光等高等要员提举崇福宫时在嵩阳书院讲学的追记。这块石刻对研究书院的历史沿革是难得的珍品。

《清乾隆御制诗书碑》 简称御碑,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一日到四日游嵩岳,自少林寺东来,经过会善寺,到达嵩阳书院,览大唐碑,观汉封将军柏,登藏书楼,眺望嵩山峻极峰,后赋诗以赞,立碑一通。诗曰:

嵩阳书院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

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以菁莪育俊英。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花竹韵喜新睛。

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荫中句偶成。

除此之外,嵩阳书院还有北魏嵩岳寺碑,北齐造像碑,北魏石涵,唐代经幢,宋程子言、听、视、动、敬五箴碑,明神笔王铎告文碑、汉柏图碑,明刘余祐题汉封三柏碑,清康有为“育英学社”石刻,高祐书写的梁树柏碑,近代冯玉祥撰文碑等。这些碑刻,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儒、佛、道三教史和整个嵩山地区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封将军柏 嵩阳书院内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遂封为“大将军柏”“二将军柏”“三将军柏”。三将军柏于明朝末年毁于兵火。现在只有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了。

大将军柏,树高12米,胸围5.4米,冠幅11.5米,树身向南斜卧在“凸”字墙上。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年年依然开花结果。

二将军柏,位于大将军柏向北60米处。树高18.9米,胸围13.8米,冠幅17.8米。目前树皮虽有剥落,躯干老态龙钟,但生机依然旺盛,枝叶并茂。树干下部已洞穿,南北相通,好像一座门庭过道,洞中能容五六个人,高处可置身往返。两根弯曲如翼的庞大干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犹如金鸡欲飞,苍劲挺拔。古老仓桑的将军柏,引来了无数的文人志士,并泼墨挥毫,赋诗赞颂。清代李觐光诗云:

翠盖摩天迥,盘根拔地雄。

赐封在汉代,结种在鸿蒙。

皮沁千年雪,叶留万古风。

茂陵人已矣,此柏自青葱。

该柏从受封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1958年经林学专家对嵩阳书院将军柏进行测察,说是原始森林的遗物,树龄最低不小于4 500岁,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将军柏高龄到底几何?仍在探讨考查之中。

(郑建伟、王怀芳撰稿)

原载邓洪波、彭爱学主编《中国书院揽胜》,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