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带来的成本有多大?──来自美国大通胀时期的证据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通胀带来的成本有多大?──来自美国大通胀时期的证据

一、研究问题

央行的政策制定者通常很关心通货膨胀,而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就是保持合理的通胀,降低失业率,促进增长。那么,通胀带来的后果究竟是什么?降低通胀带来的成本,是否会比通胀本身带来的问题更大?根据新凯恩斯模型的推断,通货膨胀从0增加到10%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损失会比经济周期同样的波动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失更大,所以保持合理的通胀水平非常重要。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假设是通货膨胀会带来价格的不同比例的上涨,从而使相对价格变动,价格错配。Emi Nakamura(2018)尝试用美国大通胀时期的价格数据检验这一假设。

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很多国家现在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是名义利率已经达到了很低的水平,但是为了把通胀控制在2%以内,很多国家仍然控制较低的名义利率,甚至达到了零利率下界 (SchmittGroh´e and Uribe 2011; Coibion, Gorodnichenko, and Wieland 2012)。大衰退让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see, e.g., Blanchard, Dell’Ariccia, and Mauro 2010; Ball 2014; Krugman 2014; Blanco 2015b)。新凯恩斯模型者认为,通胀会带来商品的价格上涨,但是商品价格的上涨不是同比例的,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一些商品调整价格,另一些保持不变,这样会导致商品的价格分布更加离散,从而带来价格的错配,最终导致生产的无效。

二、理论模型

Nakamura首先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建立了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为家庭、厂商和中央计划者。中央计划者的作用是决定每一期的产量。家庭提供劳动,企业雇佣劳动,并达到利润最大化。然后,作者以刚性价格作为基准模型,计算了均衡结果。又建立了粘性价格模型,粘性价格模型分为两种,一个是菜单模型,也就是企业调整价格有固定的成本;另一个是Calvo模型,这个模型假定企业以固定的比例调整价格,调整的企业服从Poison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粘性价格的一般均衡。通过比较粘性价格与刚性价格的差异,得出粘性价格下的效率损失。通过数值模拟,作者发现,基于菜单成本模型,随着通胀的增加,粘性价格与刚性价格的结果差异不大,但是基于Calvo模型,二者的差异随着通胀的增加而不断变大。对于theta=4和7时,结果都是一致的(如图1)。

图1 数值模拟结果

三、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实际的结果是否如此,作者使用微观数据进行了验证。这份数据来自于BLS(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包含了从1977年5月-1986年10月和1987年5月-1987年10月计算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单个物品的价格。这段时间恰好包含了美国大通胀发生的时期: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这部分时间序列数据从微缩胶卷到机器可识别的数据花费了作者大量的时间。而美国公布的数据是自1987年开始,所以经过整理合并,样本扩展到了1978-2014年。

在实证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识别在通胀时期一组商品价格的离散程度。以往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用通胀时期的商品价格与平常商品的平均价格的差异来衡量。这种方法的问题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价格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用某一时期的价格减去长时期的均值得到的离差是不可信的。作者采用的方法是按照美国BLS部门的分类,把商品分成非常详细的类,这一类里面的商品的质量、品种差异很小,所以价格差异更能体现价格的离散程度。在这一类中,计算价格差异的方式是直接做差,这种绝对差异的好处是可以间接衡量价格偏离平均价格的程度。最后,再把不同种类的商品按照某种权重得到一个综合指数。经过这种简单的测算,作者发现近40年,商品价格的离散程度在不断增加(如图2)。

图2 价格离散程度的长期趋势

因为商品价格的离散程度存在长期趋势,所以在计算某一类商品的价格时需要计算相对价格。作者用每一期的单个商品价格减去这一类商品价格的均值,得到相对价格。经过这个测度,作者没有发现通胀越大,相对价格的偏离更大的证据,或者说,实际结果在菜单成本模型与Calvo模型之间(如图3)。

图3 实际数据的结果与模型结果对比

以上考虑的是价格变化的程度。接下来,作者又从价格变动的频率的角度来考察,测度通胀时期的价格变动的频率是否比平常时期更大。对于价格变动的频率,作者采用的变量是每个月单个商品变动的次数。结果发现,当价格普遍上涨时,单个商品的价格调整频率增加;但当价格普遍下跌时,单个商品的价格变动频率不显著。

四、小结

整体而言,作者并没有发现,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商品的价格分布会更加离散,平常会更加集中。所以,对于新凯恩斯者们担心的情况,我们可以有新的认识和考虑。

通读作者的文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部分都非常扎实,尤其是基于新公布的微观数据来看价格的离散程度与通胀的关系,是非常新颖的。可能存在的不足是,作者采用绝对的差异可能有所偏误,因为价格更高的商品涨幅会比价格低的商品涨幅更大,所以改变不同价格商品的比例可能带来的结果会不一样。一种更为稳健的方式是采用相对价格变化,也就是标准差,这样就平衡了高价格商品与低价格商品的差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