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乾隆震怒的清代第一大案——甘肃捐监冒赈案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令乾隆震怒的清代第一大案——甘肃捐监冒赈案

上次我们说到深受乾隆赏识的于敏中,因甘肃捐监冒赈一事被乾隆撤出贤良祠。甘肃捐监冒赈到底是怎么一个案件呢?且慢慢看来。

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锦上书乾隆皇帝,请开甘肃捐监。

清乾隆 国子监琉璃牌坊

捐监,是为想入仕途的有钱人提供渠道的一种制度。只要捐纳规定数额的钱粮即可获得国子监监生资格,参加应试后便可为官。这种制度利弊兼有,好处是为朝廷储存粮食,既可赈灾又可做战时储备;但由于各地标准不一,选拔的官员多数素质不高,所以一般只是暂行,并不长期执行。乾隆三十一年,已经停了包括甘肃在内的多数省份的捐监。

清乾隆 缪炳泰绘《乾隆皇帝朝服像》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看过奏折挺为难,捐监利处虽多,但弊端无法消除。正在犹豫之际,时任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的于敏中上奏乾隆,甘肃开捐监弊端虽有,但可以为朝廷减轻赈灾压力,减少户部每年数百万两的支出。乾隆非常器重于敏中,觉得言之有理,便准许甘肃开捐监。但为了保险起见、减少弊端的出现,派了一位比较信任的清官之子王亶望全权办理。

当时的勒尔锦请旨甘肃开捐监,的确是为了填充国库。但正是这位清官之子王亶望的到来,使捐监一事背道而驰。

此时的王亶望,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做到了代理巡抚的位置,眼看着就要转正了,然而朝廷的一句话,便被调到了甘肃任布政使。王亶望心有怨愤,一上任,便把朝廷规定的捐本色改成了捐折色, 即不收粮,只收银。由于设置的价格也比户部的低,所以很多人来甘肃捐监。刚半年,王亶望就急忙上书朝廷说,捐监开局很好,半年就收捐粮80万石。

勒尔锦听到后,愣住了,甘肃这么多粮,我咋不知道。便急忙问王亶望。王亶望淡定说,不仅没有80万石,而且一粒也没有。这可吓坏了勒尔锦,因为乾隆曾有言在先,甘肃捐监如果出事便唯他是问。此时的勒尔锦无论揭发与否,都已被王亶望硬生生拉进了泥潭,大罪难逃。

清代 银元宝

观复博物馆藏

按照当时物价,半年时间,王亶望收的银子换算成粮才30万石,虚报的50万石应该怎么办呢?这便出现了 冒赈。王亶望在任期间连年上奏甘肃大旱,有些地方颗粒无收,需要朝廷赈济。虽是虚报,但王亶望一点也不怕,因为历史上朝廷赈灾都是就近调配,刚好朝廷知道甘肃捐监收效丰富,肯定会允许用这些粮食来赈灾,这就是王亶望的如意算盘,打的非常的妙。就这样,50万石粮被轻而易举消化掉。

王亶望把收的银子除自留外,一部分贿赂给以于敏中为核心的户部,一部分被甘肃各级官员瓜分,真正拿去赈灾的微乎其微。甘肃各级官员沆瀣一气,上至陕甘总督勒尔锦、陕西巡抚 毕沅,下至各县,一方面合力捞财,一方面集力来欺骗朝廷派下来的督察官。

清乾隆 “五风十雨”紫檀木砚盒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 “五风十雨”紫檀木砚盒(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

此案从乾隆三十九年一直到四十六年,隐藏达七年,而无一人举报。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看王亶望办理甘肃捐监成果显著,调王亶望任浙江巡抚。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苏四十三起义,乾隆派和珅和阿桂去甘肃进剿。但大军一到甘肃便逢连日阴雨,不能前行。乾隆回想王亶望曾连年说甘肃大旱有灾,这到底怎么回事,便派人调查。恰逢时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在修海塘工程时又自捐50万两白银(等于不打自招类型)。50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按照大清二品官员工资水平,王亶望做官这么多年,算上朝廷的赏赐,就是不吃不喝才勉强凑够(平时没事再卖点红薯啥的)。乾隆觉得里面定有内情。便暗里让阿桂调查甘肃捐监一事。

这一查才知道,甘肃最近几年风调雨顺,并无大灾。接着王亶望在甘肃任上期间,一连串的贪污案、冒赈案、私建粮仓案等冒出。这七年里,甘肃捐监一共收银一千五百多万两,几乎一千万两都被官员瓜分。乾隆愤怒道“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清乾隆 青花荷塘纹贯耳尊

(青花绘画莲纹,寓清廉之意)

观复博物馆藏

按照大清律例,贪污一千两以上皆处死。虽法不责众,但对乾隆这样的明君,考虑到稳定甘肃官场,也要减小对百姓造成的影响,最终,勒尔锦赐死,王亶望被斩,其他被斩者有五十七位,发配边疆者四十六位,再加革职、畏罪自杀者等,一共处理113位,甘肃官场几乎一空。

这种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州县的大规模串通贪污,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初劝说乾隆准许甘肃开捐监的于敏中,虽已去世,但乾隆觉得于敏中大失所望,下令将其撤出贤良祠,褫夺给予子孙的恩荫。此案终于得以完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