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和沐王府翻脸的理由,竟然全是金庸编的|文史宴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天地会和沐王府翻脸的理由,竟然全是金庸编的|文史宴

文/长运河

《鹿鼎记》中,沐王府、天地会被设定为分别拥护桂王(永历帝)、唐王(绍武帝),因此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直到沐王府一败涂地,才服从天地会调遣。然而真实历史上,唐桂之争虽然存在,但很快就角逐出了结果,郑成功并未拥护唐王一系,而是从头到尾都拥护桂王一系。

本文欢迎转载。

纪念金庸专题文章(大司马的文章不参加比赛,文学组用*标注):

飞:

雪:

连:

天:

*

射:

白:

鹿: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

高彦超道:“沐王府是桂王手下,咱们天地会是当年唐王天子手下。徐大哥定是跟他们争名份,以致言语失和。”韦小宝还是不懂,问道:“什么桂王手下,唐王手下?”高彦超道:“那桂王不是真命天子,咱们唐王才是真命天子。”玄贞道人明白韦小宝的底细,知他肚中的料子有限,插口道:“韦香主,当年李闯攻入北京,逼死了崇祯天子。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占我花花江山。各地的忠臣义士,纷纷推戴太祖皇帝的子孙为王。先是福王在南京做天子。后来福王给鞑子害了,咱们唐王在福建做天子,那是国姓爷郑家一伙人拥戴的,自然是真命天子。哪知道另一批人在广西、云南推戴桂王做天子,又有一批人在浙江推戴鲁王做天子,那都是假的真命天子。”

韦小宝点头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既有唐王做了天子,桂王、鲁王就不能做天子了。”高彦超道:“是啊,韦香主说得对极!”

玄贞道人道:“可是广西、浙江那些人为了贪图富贵,争着说道,他们拥立的才是真命天子,大家自伙里争得很厉害。”叹了口气,续道:“后来唐王、鲁王、桂王,先后都遭了难。这些年来,江湖上的豪杰不忘明室,分别找了三王的后人,奉以为主,干反清复明的大业。桂王的手下拥戴桂王的子孙,鲁王的手下拥戴鲁王的子孙,那是桂派和鲁派,他们又称咱们天地会为唐派。唐、桂、鲁三派,都是反清复明的。不过只有咱们天地会才是正统,桂派、鲁派却是篡位。”韦小宝点头道:“我明白了。沐王府那些人是桂派,是不是?”玄贞道人道:“正是。这三派人十几年来相争不休。”

——《鹿鼎记》第九回

《鹿鼎记》中把康熙年间的明朝残余势力分成拥唐的郑成功派系与拥桂的云南沐家派系,两派为了唐桂之争,不措兵戎相见。这是真的么?

其实这是金庸先生为了让小说更有戏剧效果创作的情节,唐桂之争仅仅只是绍武时维持了一个来月,其他时候并不存在。天地会在小说中的上司郑成功与云南沐家都是坚定的拥桂派。倒是小说中提及的鲁王系游离于唐桂之外,但也没有兵戎相见。

唐桂之争的由来

1

崇祯十七年(166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破了明朝的首都北京。明思宗朱由检拼命折腾了十多年的明王朝终于散架,只好丢人的自缢。两个月后,明朝在淮河以南地区的残余势力拥立了朱由检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此为南明肇始。

清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后,由多铎带领,掉转矛头攻击南明,南明人民并不怎么怀念明朝,几乎所有野战军均毫无斗志,望风而降。清军轻易俘虏弘光帝及抓获一堆明宗室,占领南京(1665年五月十五日)、杭州(1665年六月十三日)等要地,志得意满。

环顾南中国,明朝的正规野战军几乎已全部被歼或者归降。残剩的地方州府只剩少数正规军及地方民兵可用,多铎认为这些地方传檄可定。时值春夏交替,满人不惯南方酷暑,于是收兵北归,在江南留下归降的前南明军及少量旗兵。

清摄政王多尔衮在确知攻陷南京,南明野战军已几乎全军覆灭前提下,于1665年六月十五日,通告全国军民剃发。下令各地限公文到达的十日内完成剃发,违令者死。这一野蛮政策激起汉族军民的强烈反对,在清军立足未稳的江南地区,义军风起云涌,南明朝残余势力奇迹般的死灰复燃。

如果不是歹毒的剃发令

人心丧尽的明朝估计提前十几年灭亡

1665年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杭州失陷15天后,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隆武帝的地位得到包括桂王在内大部分明朝残余势力的承认。但是此政权仅维持一年多的时间,就在第二年(1666年)八月被南下的清军攻灭,朱聿键以身殉国。此时南明尚占有西南三省、两广及湖南地区,推选新的皇帝成为当务之急。

南明控制区的明朝藩王中,桂王朱由榔是万历亲孙,与崇祯的关系最近,故在大多数南明官吏支持下,于1666年十月十四日在肇庆监国。

这时传来了赣州失陷的消息,朱由榔胆小如鼠,马上弃肇庆逃入广西(朱由榔逃跑的天赋非同寻常,可惜最后逃错了地方),引起广东军民不满。

这时隆武帝的弟弟,继任唐王朱聿鐭由福州航海到广州,大学士苏观生在拥桂事件中未占到高位,打起了歪主意,以兄死弟及为借口,鼓动朱聿鐭抢先于1646年十一月五日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朱由榔闻听大怒,于十一月十二日返回肇庆,十八日称帝,年号永历,此即唐桂之争的发端。

唐桂之争的结局

2

樊纲听到这里,插口道:“白二侠,请你别见怪。隆武天子殉国之后,兄终弟及,由圣上的亲兄弟绍武天子在广州接位。桂王却派兵来攻打绍武天子。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不打满清鞑子,自己打了起来,岂不是大错而特错?”白寒枫怒道:“那老贼的口吻,便跟你一模一样!可是这到底是谁起的衅?我永历天子好好派了使臣到广州来,命唐王除去尊号。唐王非但不奉旨,反而兴兵抗拒天命。唐王这等行为明明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可说是罪魁祸首。”樊纲冷笑道:“三水那一战,区区在下也在其内,却不知道是谁全军覆没?”白寒枫大怒,站起身来,厉声道:“你还在算这旧帐么?”韦小宝听了樊纲的话,便知三水这一仗是唐王胜而桂王败,忙问:“樊大哥,三水一仗是怎么打的?”樊纲道:“桂王听了手下奸臣的教唆,派了一个名叫林桂鼎的,带兵来打广州……”苏冈插口道:“樊大哥,这话与事实不符。那是唐王先派兵去攻肇庆,我永历天子才不得已起而应战。”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多是旧事,渐渐的剑拔弩张,便要动起手来。

姚春连连摇手,大声道:“多年前的旧事,还提起他干么?不论谁胜谁败,都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最后还不是都教鞑子给灭了。”众人一听,登时住口,均有惭愧之意。

——《鹿鼎记》第九回

小说中如此描述,那么三水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谁是唐桂之争的胜利者?

永历朝廷派遣使者彭燿、陈嘉谟到广州面见朱聿鐭:“今上神宗嫡胤,奕然灵光,大统已定,谁敢复争?且闽、虔既陷,强敌日逼,势已剥肤。公不协心戮力,为社稷卫,而同室操戈,此袁谭兄弟卒并于曹瞒也。公受国家厚恩,乃贪一时之利,不顾大计,天下万世,将以公为何如人也?”(朱由榔是万历皇帝亲孙,最具合法性。现在福建与赣州已失陷,强敌日逼朝不保夕。你们这些人不同心协力去抗敌,反倒同室操戈。这不就是当年袁谭兄弟争位而一起亡于曹操的翻版么?你们贪一时之利,不管抗敌大计,后世会怎么看你们呢?)

苏观生大怒,将两人斩首,并派陈际泰带领军队向肇庆进攻。永历朝廷也命林佳鼎(小说误写为“林桂鼎”)调遣军队迎敌。十一月二十九日,两军在三水县城对战,绍武军大败。林佳鼎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准备直取广州。却不料中了绍武军总兵林察伪降之计,在三山被绍武朝廷招降的四姓海盗击败。

绍武朝廷得知击败永历朝庭后,大喜过望。在广州大肆庆祝,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清李成栋部星月兼程,十二月十五日突入广州城。绍武军大部都调往三水与永历朝庭对战,城内无兵可用,广州轻易陷落。苏观生与绍武帝均以身殉国。

绍武朝廷维持一个多月,给南明的伤害是灾难性的。史家顾诚在他的著作《南明史》中评价:“绍武政权从建立到覆亡不过一个多月,它的“业绩”就是打了一场争夺帝位的内战和导致广东一省的陷没。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南明残山剩水本已不多,广东又是财赋充溢、人才密集的地方,一旦易手,南明朝廷回旋余地大为缩小,财源和人力更加捉襟见肘。”

绍武朝廷覆灭后,尽管南明各山头内斗不休,但都承认永历帝的共主地位。唐桂之争仅在绍武时期维持一个多月就烟消云散。

至于永历朝廷,其后在南明自身军队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靠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军,与清军在西南打成对峙局面,可惜孙可望妄图称帝,直接导致南明分裂。孙可望失败后投降清军,并带路击破南明军。永历帝慌不择路,逃到缅甸,被缅甸在咒水之难中抓获送给清军勒死在昆明。

郑成功与唐桂之争

3

现在已经没法确知郑成功对唐桂之争的态度,郑成功很可能是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场风波,而后没有任何为唐王张目的举动,反倒一心奉永历为正朔。

郑成功,原名郑森,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出身在一个海盗世家。他的父亲郑芝龙原来是远东水域的大海盗,垄断福建、日本的海上贸易,后被明朝招安。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与其弟郑鸿逵拥立唐王朱聿键,是为隆武帝。隆武帝为拉拢郑芝龙,封郑森为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寓意反清复明成功。

郑森被隆武帝赐名朱成功,他在生前任何时期都没有自称过郑成功。郑成功的称呼源自清朝对其的矮化,但习惯如此,称其为郑森或者朱成功都会造成读者阅读困难,所以本文从俗,也称为郑成功。

清军入闽时,以三省地盘及王爵引诱郑芝龙投降。郑芝龙利令智昏,竟下令撤除天险仙霞岭的守军,放清军入闽,然后在福州投降清军,却不料中了清军圈套。进入清军营洽降后,被软禁,送去北京,许诺的王爵与地盘皆成泡影,郑芝龙的投降直接造成隆武帝的殉国及福建全省沦陷。

郑成功在郑芝龙降清后,招眷军队反清,“时赐姓谋举义,而兵将战舰百无一备,往南澳召募。闻永历即位粤西,遥奉年号,称‘招封大将军罪臣’, 有众三百人,于厦门之鼓浪屿训练,委黄恺于安平镇措饷。识者知大可与有为,平国旧将咸归心焉。”在多年苦心经营后,整合了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拥军十余万,成为南明中后期的东南之柱。

那么郑成功在唐桂之争中的立场如何呢?现在已经没法确知郑成功对唐桂之争的态度,郑成功很可能是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场风波,而后没有任何为唐王张目的举动,反倒一心奉永历为正朔。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载:“顺治五年戊子夏五月,成功统林习山、甘辉等犯同安……百姓知文武弃城去,天曙,迎成功入城。……忽报辅明侯林察自广州逃回。因与苏观生等共立绍武,曾御永历于三水,后共镇虎门。广东破,不敢归永历,仍回闽见成功,详陈瞿式耜等拥立桂王始末。成功加额曰:'吾有君矣!'遂设香案,望南而拜,尊其朔号。”

郑成功是认永历的

从上面材料上看,郑成功在唐桂之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四五月间才得知永历称帝,并马上奉永历为正朔。那么他很可能也是同时听林察汇报才得知唐王朱聿鐭称帝及唐桂之争事件的始末。当时绍武政权已覆灭,他即使想支持绍武政权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了。

后来郑成功一直奉永历为正朔,并与西南的永历朝廷通使不断,他的延平王爵位就是永历帝于永历九年四月敕封的。永历帝殉国后,郑系还是使用永历年号,直到永历三十七年,郑系势力覆灭为止。

沐王府与南明

4

小说中夸大了沐家的力量,但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确实是永历朝的忠臣。

小说中,沐王府神通广大,在南明灭亡后仍然大搞反清复明的地下活动,甚至还派人潜入皇宫捣乱。史实中的沐王府当然不可能这么厉害,沐家世袭黔国公,并不是王爵。小说中,下属称沐剑声为小公爷非常得体。称沐家为沐王府大约是因为沐英曾被追封过黔宁王。除南明封了一票大西军将领为王外,沐家是明朝异姓封爵位份最高的家族。

朱元璋平定云南后,留下义子沐英世守云南,子孙袭黔国公,坐镇云南,世代充任镇守云南总兵官(制度上并非世袭),是云南最高军事长官,同时在云南的行政、司法、经济等领域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在明朝政治制度中是独一无二的特例。沐家历代也未辜负明王朝的信任,为明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明清鼎革之际,明王朝对边疆的控制力大减,当时的黔国公沐天波在沙普之乱中被属下土司沙定洲赶出昆明,逃到楚雄。沙定洲上奏当时的隆武帝,称沐天波作乱,被其平定,要求代替沐天波世代镇守云贵。隆武朝廷感觉事有可疑,“然地远莫能得要领,朝廷置而不问”。

后来张献忠军余部孙可望军入云南,击败沙定洲,以奉明反清为条件,与沐天波合作,利用黔国公的威望经营云南。清军攻入云南后,沐天波随永历帝至缅甸,在咒水之难时,沐天波大发神威,施展沐家武功,夺刀杀缅兵九人,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身亡。

沐天波的后代情况,史料记载混乱。按《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李建军著)一书考证,沐天波有子沐忠显、沐忠亮、沐忠罕三人。其中沐忠亮在咒水之难中与其父一起遇难,沐忠显在1659年举兵反清,失败被杀。沐忠罕则随岳父降清后入京,但是被牵连进一桩反清官司,他事先将妻子龙氏送回云南,在云南生子沐神保,不过沐神保尚在襁褓之中就又被牵连进另一桩反清事件,被清军抓获,解送北京与其父一起受讯(一说入京及沐神保之父为沐忠显)。

此后云南沐氏消失无踪,即使尚有余绪,也默默无闻,以至于清时的记载都说沐神保之后“沐氏逐绝”。从这看,沐剑声与沐剑屏兄妹肯定是虚构的。

“沐王府”并无多强实力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由少数民族南侵而导致的南北朝,分别是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金蒙与南宋的对峙及清明战争。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江南政权军事毫不逊色,野战不怕北方军队,有几次北伐打出过很漂亮的战绩。南宋初期的宋金战争,南宋军队有不俗表现,后期的宋蒙战争,尽管野战不敌,但凭借坚固城防与正确战略,也抵抗蒙古几十年。至于南明,前期正规军一触即降,后期靠农民军打出过些战绩,但无论是抵抗时间还是战斗力都远不如南宋,因此不难得出南方的汉族政权一蟹不如一蟹的结论。

但前两次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心脏在江东,江东一下,则南方其他地区传檄可定。而南明却在江东轻易失陷,野战兵团全灭情况下,依靠民兵、前农民军及反正的汉军支持,苦守残山剩水十多年。这在前两次南北朝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究其原因,一来是清政权并不稳固,又刻薄寡恩,汉族军阀借机而动。二来是剃发令不得人心,汉族军民为保卫传统而战。三来明朝对西南的开发能支撑对清战争。如果满清没有颁布歹毒至极的剃发令,明朝早已人心丧尽,南方很可能传檄而定,但剃发令毕竟给南明提供了翻盘的机会,只因南明内讧导致各系互不配合,最后一点希望也终成泡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