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犹太裔军官,却被诬陷为德国间谍,全法国社会都为他鸣冤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一位犹太裔军官,却被诬陷为德国间谍,全法国社会都为他鸣冤

德雷福斯事件是19世纪末年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它是法国军国主义分子和排犹主义者人为制造的一起冤案,德雷福斯因此被平白无故的被关押了十多年,这件事更造成了法国政治领域的分野。快来和瓷儿一起看看吧!

一、德雷福斯事件的起因

德雷福斯事件,又称“德雷福斯丑闻”或“德雷福斯冤案”。这件事起因于法国情报部门向德国驻巴黎使馆派驻的特工玛丽女士发现的一封泄密信。原来,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过后,法国对日渐雄起的德国长期处于敏感状态,以至大量在德国各部门安插眼线。当然,德国驻巴黎大使馆亦不例外。

普法战争:在冬日征战的士兵们

1894年9月25日,这位装扮成清洁工的女间谍从德国驻法武官斯瓦茨克本中校的办公厅内偷盗出了一封被拧成了一团的“垃圾信件”。这封信件被复原之后,法国情报单位才意识到原来在他们的内部同样也有德方派来的“内部人员”。

信件向德国人透漏了这样的内容,即“法国的军方内部有一位不明身份的高层,愿意向德国人提供法军的机密情报”。内容大概关于法军新式火炮的军用测试记录和经验卷,部队调整和炮兵队列编制纪要等。信件的末尾,有一个大写的字母D作为署名。

正在战斗中的炮兵团

由于当时的法国军事机构在国内享有较大权力,情报部门无法提请审判较高级别的军官。因此,情报机构便联合了相应级别的军事长官,在巴黎开设了特别的秘密法庭专门处置这次通敌间谍案。

1894年12月19日,在法国巴黎的一座古老宅邸里,德雷福斯被定刑论罪。他被控告的罪名是叛国,证据则是这封泄密信和一位军官的证言。凭什么仅靠着如此空洞的“证据”,就可以判定一个人犯了叛国罪?这样草率了事的审判,竟然能得到通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犹太人的哭墙

德雷福斯的厄运,其实是由当时的法国国内政局动荡、国际局势不稳、排犹主义猖獗等多种原因共同造就的。法国在普法战争战败之后,欧洲霸主的地位就一去不复返。人民渴望政治秩序重建的愿望一天大过一天,各种政治团体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而犹太人由于长期经商,在法国社会内部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欧洲人对于犹太人的态度一直是不大端正的,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事件的发酵,犹太人在欧洲常常会受到莫名的冷遇。

甚至有的时候,犹太人的人身和财富安全以至不能被保证,大范围的排犹和虐犹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尽管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军事法庭仍然坚决判处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有罪。

欧洲人的排犹情结

二、德雷福斯事件的经过

对德雷福斯本人的审判过程是这样的:1894年10月,他被召入总参谋长办公室听写相关的词和句子。随后,德雷福斯接受了军方的调查和审讯。在媒体报道里,德雷福斯在未被宣判之前就已经被视为“国家的叛徒、间谍、卑鄙的犹太人”。

11月3日,他在雷恩的军事法庭上被控告出卖国家情报罪。在审判当中,三位字迹鉴定专家均认定德雷福斯的手迹与告密信上的字迹不符,由此建议法官驳回军方的上诉重新定论。但是,被军方收买的人类学家和侦探学家阿方索·贝蒂荣却坚持认为德雷福斯利用了转换和模拟笔记的创作方法,制造了这封匿名信。

德雷福斯正在接受审判

就这样,时间推迟到上面我们说过的当年12月19日。法院一致认定,德雷福斯是有罪的,并且不允许他再次驳回上诉。法院对德雷福斯的处罚是:“判处他被监禁在位于法属圭亚那附近的‘魔鬼岛’上,服刑期限终身”。

在那以后,德雷福斯还接受了一个法军军校内部的“荣誉剥夺仪式”。在这个仪式上,有好几位法国炮兵的将领都将此人看作是真正的国家叛徒。对于他的“叛国行为”,军官们多用咒骂和戏弄加以对待。甚至还有军官当着他的面将德雷福斯的军衔扯掉,把他象征荣誉的佩刀折断。

德雷福斯受到屈辱

三、德雷福斯事件的转机

在德雷福斯被流放了三个多月的时候,他的长兄和妻子曾联名写信给德皇威廉二世,以充分的说理和陈述试图请皇帝来证明亲人的清白。德皇哪里有这份同情心!

不过,没有得到回音的家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大街小巷上张贴那份所谓德雷福斯起草的“泄密信”,旁边还配上德雷福斯的肖像和手迹。这件事从此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大量关注,无论是社会名流或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在大家的口中都对这件事争论个不停。

左图: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终于,在1896年的夏天,新上任的情报机构领袖皮卡尔上校获得了推翻判决的决定性证据。经过充分的调查,皮卡尔上校发现了一名叫做埃斯特哈齐的参谋部成员曾经在四年前写的一封调任信。这位目前仍然在总部任职的成员,在数年前曾主动申请从炮兵部掉入参谋部。他曾拿当年的泄密信去对比埃斯特哈齐的笔记,却发现二者的相似程度竟高的离谱。

在将自己的疑问提请给参谋部和法院的同时,另一封全新的调令正在经由军部领导的手下发给皮卡尔。原来,军队将领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形象、害怕承担失责的后果,一个个都联合起来不允许推翻对德雷福斯的误判。而这个真正的德国间谍,也因为早早地听到风声,便趁机逃往了国外。

四、法国政局引起的涟漪

虽说军方和法庭都因为这件事蒙上了羞耻,这件事却仍旧在法国民间发酵,以至于激起了公愤。1898年1月,著名法国作家左拉在《极光》报中发表了一篇写给法国全民众的文章《J’accuse》(我控诉)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报纸上刊登了左拉的大作

整个法国社会也因为这件事发生了强烈的争议,议员们也因此而分成了“赞成重审派”和“非赞成派”。在社会主义者中,饶勒斯最早介入此次事件,并公开表明了对德雷福斯的支持,宣称要“指引民众认识背后的真相”。独立社会党人和其他社会党人也对此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他的左派党团也纷纷“提出民族主义号召,要求政府出面并给出解决方案”。

1898年9月,最高法院终于决定重审这个四年前的案子。法院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宣布了德雷福斯案的判决有误。并且把该案件移交给雷恩的军事法庭,德雷福斯因此而被批准回国接受重审。1899年9月,德雷福斯接受了当局的减刑条件。而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卢贝则告诉他,如果他愿意不再上诉,便可立即获得赦免。德雷福斯考虑后接受了这个决议,这件延续多年的闹剧终于走到了终结。

德雷福斯孤身一人在监狱里

文史君说:

德雷福斯在接受豁免之后,还被法国军方重新授予了军衔。那个在最初帮助过德雷福斯,首先唤起军方注意的皮卡尔,也接受了政府的调令,回到法国情报部门重新开始任职。但是,掩盖在平静背后的法国社会却因为这件事而产生了不小的分裂。民众对于德雷福斯草率接受国家的“恩赐”并不满意,激进共和派由此掀起了更加强烈的造势,军方内部也因为此次事件导致了内部的相互压制。总之,德雷福斯事件不仅仅是一次针对个人的冤案,他对法国乃至欧洲的历史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各位看官,您觉得德雷福斯究竟该不该草率接受国家的豁免呢?

参考文献:

林茂:《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话语权——以二十世纪初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李平:《德雷福斯事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