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坦克作为世界坦克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20世纪末到30世纪大放异彩。然而这些设计新颖貌似“全能”的坦克却鲜有实战机会。苏联早在1933年便装备了T-35重型坦克,装备一门76毫米主炮与两门37毫米副炮以及一挺机枪,总共生产了61辆,乘员达到了11人。很明显在实战中,车长要对10名乘员分别下达命令是很不现实的。卫国战争爆发后,这批坦克很快就被消耗殆尽了。
▲苏联多炮塔重坦的开山之作——T35
为了研制T-35的替代品,同时吸取了最近的西班牙内战中的经验,苏军认为新一代多炮塔坦克必须有足够厚实的装甲来抵抗敌军反坦克火力的攻击,同时需要能解决对方防御工事。1938年,位于列宁格勒的185厂正式开始了T-100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1939年研制工作完成,同时生产出一辆原型车。与T-35相比,T-100最大的特点便是装甲,其厚度达到了70毫米,足以抵挡37毫米反坦克炮近距离攻击,同时其采用的双炮塔设计也大幅降低了车组乘员数目,从11人减少至6人。火力方面也有提升:一门76毫米L-11主炮与45毫米副炮能同时兼顾反工事与反装甲的任务。尽管全重达到了55吨,高达850马力的发动机也能保证其以3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前进。
▲T-100重型坦克
与此同时,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中,著名的坦克设计师科京也没闲着,他领导技术人员设计出了针锋相对的SMK多炮塔重型坦克与之竞争。二者的具体技术参数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仅仅只有外观上有些许差异,以及SMK重型坦克轻了三吨左右而已。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T-100坦克有明显的差异,SMK最初采用了三炮塔方案。然而当木质模型被斯大林参观后,领袖本人嘲笑道”你们打算在坦克里搞百货商店吗?”,于是技术人员立刻做出修改,这才有了最后人们见到的SMK重型坦克。
▲几乎与T-100相同的SMK重型坦克
毫无疑问,吸收了西班牙内战以及T-35重型坦克经验的T-100与SMK重型坦克是苏军中的明星。然而,其貌似“万金油”的角色还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因此,1939年爆发的冬季战争毫无疑问是最佳的试验场。苏军迫不及待地将一辆T-100原型车(另一辆为了对付芬军工事加装130毫米海军舰炮,命名SU-100Y,从未投产却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与一辆SMK原型车投入冰天雪地的芬兰,试图一举撕碎芬军的防线。然而,让苏联人大跌眼镜的是,芬兰军队却轻易地击毁了这三辆弥足珍贵的原型车,这也为多炮塔坦克的实战能力打下了一个十分失败的烙印。因此在随后的战争中,苏军研制的其它多炮塔重型坦克(如KV-4的一些方案)从未能付诸实践。
▲幸运存活下来的SU-100Y自行火炮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成功与失败相互渗透并且可以互相转化。日后大名鼎鼎的苏维埃之盾——KV-1重型坦克便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的产物。它将继承前辈的衣钵,为保卫祖国和人民而同法西斯分子拼杀。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