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狮子的中国,为什么都用狮子守大门?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不产狮子的中国,为什么都用狮子守大门?

中国本土并没有狮子,历史上狮子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东南部和亚洲,但亚洲东部不产狮子,而是集中在南亚和西亚。

根据《穆天子传》(晋·郭璞注)所记载周穆王驾八骏巡游西域一事,其中提到有“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推断,周穆王在位离今3000年之前便有“狮子”的记载,称为“狻猊”。

汉代初年成书的《尔雅·释兽》中记有“狻鹿(猊),如猫,食虎豹”,更明确地说明当时人们知道除了虎豹猫狗以外还有一神乎玄乎的异兽,并名之为“狮”。

两汉时期,狮子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到了唐代时期,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西域狮子更多地入贡中国。

在佛教典籍中,有关狮子的说法很多。如: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等。另外,狮子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相传狻猊是龙生九子之一,喜烟好坐(大部分关于狻猊的艺术品都与香炉有关),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身旁,后为文殊菩萨的坐骑。

《坤舆图说》描绘:“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性最傲,遇者急俯伏,虽饿食不噬。”人们见识到狮子王者的威仪、加上狮子在佛教中的文化含义,无不象征着威望与力量,因此普遍认为狮子能够驱邪御凶、守护人们的安全。

根据《十洲记》的记载:“西海聚库,洲在西海中,艮方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有狮子,辟邪巨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早在汉代或六朝,狮子便被赋予了“辟邪”的功能。相传,南朝梁武帝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公元506-549年)所画的狮子图也有辟邪驱灾的功能。

在唐代,狮子被作为镇墓兽以镇煞妖邪怪佞,唐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狮形镇墓兽。至于石狮子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唐代阎随侯所作《镇座石狮子赋》: “ 有西域之奇兽, 兽嘉名于古今, 因匠石之著象. 非虞罗之所擒。… ”

可见,唐朝已经有以石头雕刻狮子用以辟邪、守护的传统,尽管其起源尚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狮子作为“守护神”“辟邪物”的文化含义在历史的更迭中是愈发愈受大众喜爱。

由于,狮子在佛教中即是护法者形象,又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凶猛慓悍,威震八方,因此后来其形象逐渐被人们用来作为护卫者和辟邪物。大部分的传统建筑门前无论是宫殿、衙署、府第、庙宇,甚至一直到现今的一些现代建筑,我们仍能看到一对雄威震宇的石狮子伫立在门前,昂首挺胸担当着守护者的职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