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翻译·514《中国艺术》(311)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处女翻译·514《中国艺术》(311)

自动播放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宋徽宗时期建立的这种“国王和宫廷”模式才是宋代画院与法国的皇家机构最好的比较点。两者的进入和晋升都需要竞争性考试。两者都需要成员提交个人的一组主题,得到官方同意之后开始尝试素描。呈送给宋徽宗的文件相当于法国学院内在申请成为academician需要提交的pieces de reception(申请函)。

厘定这些文章的题目也有一个优先顺序,法国和宋代的清单很相似。中国的绘画主题清单:佛,人物,山水,鸟兽,花卉,建筑。法国主题清单的首要位置是历史主题,都是各种道德提升和说教题材,包括神话、语言和历史的主题。然后是一些次要题材:人物肖像、动物、风景,静物。越往下越是去人类中心的主题。外部理论家的影响在中法两者都能看到。宋徽宗时期的画院考试主考人是Sun Tzu fang,他虽然也是画家,但主要还是作为评论家和画论作者身份工作。法国的清单是由Felibien编纂的,其理论著作《重要画家生平和著作对话录》对于法国学院的绘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判断谁合格时,以及决定宋代画院的政策时,更多考虑的是原创性而非风格。实际上,由于“学院”一词所引发的难以避免的联想,所有的风格创新都会遭到质疑。虽然也会用到墨盒色彩,或者画笔,这和西方的油画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只是取自然造型而不用其他(图45b)。

图45b

或者是在单色的竹子画中(图53),院画的主流总是用勾线法。这一点和法国Felibien的信条完全一致,即,“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绘画原则就是勾勒”。法国学院传统还有一点,就是临摹老大师和现存的师傅的作品。

图53

虽然存在政治上的不稳定,画院一直都是南宋时期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而从元朝开始,画院的地位就衰落了。曾几一度,画院消失了。1287年,忽必烈汗重新开启画院,这时已经离南部中国被征服过去了数年。南宋的艺术家接到邀请加入画院。但很少有画家响应;他们反专业主义的本能被完全调动起来;而其忠臣思想不允许他们无条件接受外族政权。忽必烈只招募到很少的一群逢迎者。而其余人则坚守业余绘画的传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