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简史:曾是开放博雅的历史大国,却在现代化的路上历经坎坷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伊朗简史:曾是开放博雅的历史大国,却在现代化的路上历经坎坷

作为雅利安人和居鲁士大帝的后裔,伊朗人拥有值得骄傲的辉煌历史。在近代,独立的伊朗曾经受过外国势力的蹂躏,也面对过国内外革命力量的冲击。20世纪,对不同政治方向的想象在伊朗遍地开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伊朗:雅利安人的后裔

伊朗有着辉煌的古代历史,在1501年之前,她的名字多叫做波斯。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现代伊朗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雅利安人直系后代。谁要愣是说伊朗人是阿拉伯人,他们没准还跟你急。为什么伊朗人非要以自己的雅利安血统为傲呢?瓷儿讲一个故事,诸位就会明白了。

null

雅利安人的理想形象

单说雅利安人这个名词,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假如瓷儿提起二战期间的德国军事狂人希特勒,恐怕在座的诸位都会晓得。希特勒在他的统治期间,曾搞过一个围绕着雅利安人血缘的“种族优劣论”。

希特勒人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是雅利安人,而日耳曼人(德国主体地位的民族)则是雅利安人的直系后裔。他认为如果能够“净化”人类的血缘,那么在数代之后,日耳曼人将成为地球上唯一优秀的民族。

null

希特勒实施的所谓“生命之源”计划

虽然希特勒此举被认为是盲目乐观的无稽之谈,(被他指责为劣等人种的东欧人事实上有着雅利安人的更多血缘)但雅利安人确实大多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气质高雅独立,从外观看的确会给人一种优雅智慧的感觉。雅利安人还曾经灭亡了人类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印度和古埃及。民族性格如此强悍,果真是会让人闻之色变的。

二、古代伊朗历史演进的脉络

穆罕默德·礼萨说过:“中央集权制度最早是古代波斯人发明的,第一个取得了妥善治理的幅员辽阔的大帝国便是波斯帝国。”虽然在此之后,波斯帝国的疆土屡屡被外族人侵占,但居鲁士大帝留下来的专制体制却长期没有改变过。在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曾诞生过无数个纵横捭阖的军事将领,也出现过诸如琐罗亚斯德这种“愿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教领袖(一说琐罗亚斯德诞生于阿富汗)。

null

琐罗亚斯德同天文学家讨论星象

18世纪,伊朗中央王朝走向衰落,此后伊朗境内便迅速充斥了各种敌对力量。19世纪,俄国曾借口俄土战争的需要,向伊朗北部大量陈兵,借此机会占据了伊朗边疆的大部分土地。英国也因向觊觎伊朗的土地和资源,也因方便向中东和埃及探手而打开了伊朗的港口。

1907年,英俄两国最终进行签约瓜分了伊朗。条约规定,伊朗的北部属于俄国,而南部海疆则悉数归英国治理。这个残喘良久的老大帝国终于气数耗尽,在资本和军事的双重打击下最终灭亡。

null

伊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伊朗人对现代化的探索

历史悠久的伊朗国家岂能成为他人的卧榻!伊朗人寻求变革的企图在19世纪初其实就展开了,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这些改革均告失败。20世纪初,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们为伊朗带来了先进的立宪、共和思想。可是,这些思想真的能够帮助伊朗人走出古旧的帝制政府,用法律的力量代替强权吗?

20世纪初,面对民族国家衰亡的现实,伊朗人曾领导人民进行了多次革命。这些革命有的是自由派率领民众冲击专制政府的政治呼召,有的是立宪派在倡导温和稳重的整体变革,也有的是宗教力量欲图令伊朗人恢复传统的静虔和笃定。凡此种种,无论目的是为何,却都是在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思想影响下开展的。“抵制外国侵略者,为伊朗民族独立做斗争”霎时间成了大势所趋。

null

伊朗18、19世纪的《五卷诗》读本

1905年的宪法革命标志着伊朗正式面向现代化展开了自己的探索。经历过宪法革命,伊朗诞生了近代以来第一部沿用超过70年的宪法。宪法规定伊朗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体制,为了更好的遏制教权,伊朗还在宗教法庭外设立了世俗法庭,罢免了在立法活动中为宗教辩护的当权派人士。

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革命同中国革命不同的是,伊朗革命经历了多个巅峰和低潮。诸如在1904、1909和1911年,伊朗革命中的领导人像走马灯一样接续迭代,英国势力和俄国势力也从未从伊朗离开。伊朗的前景仍旧是暗淡不明朗的。

四、巴列维时代伊朗现代化革命

礼萨汗是一个以一己之力变革了整个伊朗的伟人。他是一个出身于行伍之中的军人,本身就拥有极其果敢的性格和坚毅的忍耐力。1921年,他率领不到3000人的部下进军德黑兰,未见刀光便接管了整个政权。

他所建立的巴列维王朝是伊朗现代化的起点,他曾向传统的宗教势力示好,因为依靠他现时的力量还不能和教派对垒。他保留什叶派作为伊朗的国教,却也在同时强调伊朗政权的独立性。

null

曾经凭军刀和德国坦克作战的哥萨克骑兵

礼萨汗在全面的困顿中力排众议,采取了一系列颇具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改革手段。他首先将全国土地进行重组,把世袭地主的土地均分给公社和农民。礼萨汗在伊朗积蓄已久的社会矛盾面前做出了缓和的姿态,以此换来了经济的逐渐恢复;其次,礼萨汗还建立起了国家银行,改革币制,用有限的税收投资国家工业。

null

礼萨汗:图中左一

礼萨汗还特别重视国内交通的发展,在他即位之前,伊朗全国的铁路里程只有不到300公里。但在1938年,伊朗的国内铁路已经延长到大约2000公里,这种进步对于一个仍困顿于战争中的国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二战期间,礼萨汗由于对德联系紧密,因而受到了英国人的排挤。战后礼萨汗的儿子穆罕穆德·礼萨续任国家元首,全面改变了其父的外交政策转而倾向亲近美国。

穆罕穆德·礼萨的上任是和伊朗石油金融的开花几乎并行的。二战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一股热潮,这股热潮催生了伊朗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经济剧增,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一个古老帝国向现代化国家的演进步伐。60年代,伊朗的石油工业产值大约是3.7亿美元,70年代中期竟达到了200亿美元。这种增长是剧烈的和恐怖的!

null

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女性的大胆着装

穆罕穆德·礼萨还同时主导了伊朗的工业化,像化工、机械、航天、冶金这类部门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伊朗生根发芽。伊朗的轻工业体系诸如纺织、食品、水泥、汽车等部门也竞相开放。70年代,伊朗如坐上了时光列车一般称为了世界上第九个最富裕的国家!

可惜好景不长,在巴列维王朝两代君主的统治之下,伊朗的经济、工业和军事力量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增长。但其石油贸易过分依赖美国和英国,军事进口呈现出挥霍无度的态势。在伊朗国内,巴列维王朝时期腐败严重,财富和资源都向首都德黑兰高度集中,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国内矛盾越来越尖锐。

null

伊斯兰革命时期躁动的民众

巴列维两国王均擅长运用情报手段管控民众,还经常不顾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周边小国进行无限度的扶持。盲目模仿西方为伊朗国家带来了毒品、滥交等产自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危机。笃信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领袖们在信众的协助下登上了政治舞台,宗教领袖霍梅尼力主革命,巴列维王朝在伊斯兰革命的风暴下最终陨落了。

文史君说:

伊朗在19和20世纪经历了太多冲击,但伊朗人民的心态最终在向传统和现代的摇摆中恒定了下来。纵观伊朗巴列维王朝时代的历史,它带给伊朗的祝福和患难都太多太多。一面让伊朗由弱变强的是它,使伊朗从侵略势力手中解放的也是它;另一面,使伊朗官商两界变得腐败透顶的是它,把伊朗从英俄两国的手中交予美国的也是它。从居鲁士大帝建立王朝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朗一直都是备受世人瞩目的“俏佳人”,她的现代化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就让我们留下对她的祝愿,“伊朗,愿你在平安和冷静中向前奔腾吧!”

参考文献:

哈全安:《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钱乘旦:《论伊朗现代化的失误及其原因》,《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