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如何灭亡的?除了蛮族入侵,还有底层人民的怒吼!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罗马是如何灭亡的?除了蛮族入侵,还有底层人民的怒吼!

null

罗马的辉煌下,是万兆枯骨。当罗马经历三世纪危机而不得不走向没落时,戴克里先大帝以将帝国变为四千万人的大监狱的方式维系住了帝国的存续,无情的压迫与暴政成为了帝国所有人心头上的一把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罗马治下人民不屈的反抗——巴高达运动。

一、帝国迟暮:漫长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就像一切事物都会由盛转衰一样,罗马帝国从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正式建立帝国到安东尼王朝的结束,期间有过前三头,后三头的称雄割据,也经历过五贤帝的励精图治。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百年,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它内部所积聚的一切矛盾也终于到了一个临界点。而这一切的爆发用一个皇帝生命的结束,拉开了大幕。

公元235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最后一位帝王——亚历山大·塞维鲁(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22-235年)在与日耳曼蛮族的征战中被其手下士兵所弑杀,士兵之后拥立其麾下军团司令马克西米努斯(Gaius Julius Verus Maximinus)为皇帝。这开启了一个恐怖的先例,那就是谁掌握了军权,谁就可以称皇。在之前,虽然皇帝都是要获得军队的支持,但是从来没有人如此赤裸裸的将这一铁律公之于众。

null

马克西米努斯像

马克西米努斯刚一继位就遭受了帝国各地的反叛,罗马元老院选出马克西姆斯和巴尔比努斯为皇帝,以表明恢复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双头执政的制度,而马克西米努斯为儹主。238年,马克西米努斯挥师进军罗马,却在途中死于军队骚乱,而元老院选出的新皇帝也在共同威胁解除后,再次陷入争斗中,最后双双被禁卫军所弑杀,罗马进入了长期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军队将领之间为皇权进行的战斗最终打破了奥古斯都及其继任者所造就的“罗马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

null

禁卫军弑杀旧皇,拥立新皇

二、改革还是暴政:戴克里先大帝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大帝(Diocletianus Augustus)凭栏远望,登基称帝,他出生于达尔马提亚的一个地位低下的家庭,他在军队中崛起,在那段混乱的时期被禁卫军拥立为皇帝,似乎这只是另一个军事儹主的崛起。

null

戴克里先大帝征战沙场浮雕

但是戴克里先大帝却以无与伦比的军事与权谋手段,击溃了帝国境内境外的敌人,于公元299年再次统一帝国于一人之手。

在戴克里先大帝执政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想要维护帝国的统治,找到帝国衰败的根源。他的一系列措施被人统称为戴克里先改革,改革为帝国垂死的身躯注入一针强心剂,但是,这种改革是以什么为代价的呢?

改革是将罗马帝国变为一个容纳四千万人的大监狱为代价的。无数的罗马公民“投到随便什么蛮族境内,并且他们绝对不后悔离开家乡,因为他们宁肯在奴役的外表下过着自由民的生活,也不肯在自由的外表下过着俘虏的生活。”(撒勒维安《论神的统治》)而那些没有离开的受压迫者,则选择了拿起武器,掀起了罗马帝国后期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巴高达运动。

null

四帝共治下再次统一的罗马帝国

戴克里先大帝正确的认识到了帝国陷入危机的原因是经济上的崩溃。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经济,在货币上他改革币制,创立含金量固定的货币,试图稳定金融秩序。同时辅以物价管制的手段,限定最高最低价格,不论货币的实际价值。

null

限制价格法令残片,标注商品的价格

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帝国财政问题,他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里,要求子承父业,彻底扼杀了社会的流动。在农村里,无论地主,自耕农,佃农,奴隶全部被固着在土地上,按照土地面积缴纳固定税。随着这种制度的逐渐发展,农民被固着在土地上,成为了隶农,被恩格斯称为后世欧洲农奴制的开端。这种措施彻底摧毁了帝国境内的自耕农,随着给社会上的穷人带来生存和发展希望的社会流动性消失了,经济的生机也一并消失了。

三、不屈的意志:巴高达运动

巴高达(bagauda或bacauda)这个词有双重词源。一方面,它的拉丁语意为“强盗”或“煽动者”,另一方面,凯尔特语则表意为“战士”。

null

巴高达运动

关于巴高达运动的第一份文献记载于公元284年,他们活跃的区域完全局限于高卢省,利用当时帝国内部的混乱和蛮族的入侵,在高卢地区组建了第一支农民军队。威胁严重到足以让戴克里先大帝任命马克西米安为凯撒并让他率领一支军队镇压叛乱。

在阿庇安的记载下,我们可以一窥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波澜壮阔,“当时在高卢境内肆无忌惮的劫掠越来越凶,有毁灭一切的趋向,大路尤其不平安,一切可以用以牟利的东西都被人以及其粗暴的方式劫去”。

但是相较于阿庇安倾向于巴高达运动是一场盗匪运动,撒勒维安的记述更加趋向于这场运动的本质,被压迫到极点的农民最后不屈的反抗,“他们(指农民)忍受苦难是出于无奈而不是心甘情愿,他们灵魂向往着自由,而肉体受着最痛苦的奴役”,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带有农民运动性质的反抗,它由自耕农,佃农,和奴隶组成,他们反抗那些得到帝国军队支持的大土地所有者。

null

罗马军团

巴高达运动的爆发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为,沉重的税收负担,行政腐败和不合理的税收对穷人的剥削,撒勒维安记载道“巴高达是被凶恶残忍的官吏所搜刮的人,是受压迫的人,是生路断绝的人,他们失去了享受罗马自由的权利”。二为,对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反应和日益高压的帝国统治的回应。《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的作者汤普逊说:“巴高达代表了一种试图脱离罗马帝国的革命性模式”。

公元289年,经历了五年的抵抗,巴高达运动最终在罗马帝国军队与当地奴隶主和大土地所有者的联合镇压下结束。但是,这一场运动却深深鼓舞了后世无数的农民和被压迫者,在公元五世纪,同样的地方,同样有一群农民再次以巴高达的名义起来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在十九世纪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中,巴高达运动甚至被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

而在内部的动荡和外来蛮族的入侵中,多年后,帝国终于穷途末路了。

null

汪达尔人洗劫罗马城

文史君说:

戴克里先大帝自始至终都对他的改革无比自豪,认为他成功延续了罗马帝国的国祚,但是这种延续是以罗马治下子民的悲惨境遇为代价的。他成功的将罗马变成一个四千万人的大监狱,以残酷的剥削为帝国供给税收,当一切都为帝国的存续服务时,罗马帝国也就在这一刻灭亡了。帝国一时的军事强盛掩盖不了他已经是冢中枯骨的事实,内部此起彼伏的“巴高达运动”和外部的蛮族入侵,终于给罗马,这个一切人的压迫者,盖上了棺盖。

参考文献:

厉以宁:《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商务印书馆,2015年

蔡鸿生:《西罗马帝国的巴高达运动》历史教学,1963年第8期

迈克尔·格兰特:《罗马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郑大嵩阳国学会)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