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眼里,近代日本的历史就是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而中国就是受害最深的国家。但是我们回到日本的历史现场去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近代日本其实是有一个摆脱军国主义传统,走向正常的民主国家的机会的,这就是日本的大正时代。考察大正时代如何给日本带来了希望,又如何摧毁了所有的希望,对于后来的人们来说是可以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
一、繁荣的市民文化
中国人对于近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大多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使日本由半殖民地一举变为世界列强的明治时代,一个是日本逐步走向法西斯道路最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伤害的昭和时代。相比较而言,居于其中的大正时代(1912—1926)在中国人的眼里似乎比较陌生,甚至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大正时代也显得非常尴尬。此外,相对于之前和之后的两位天皇,大正天皇本人的存在感其实也很低,大正天皇因为幼年曾患有脑膜炎,导致整个人常常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之中,这种局面伴随他终身,并且日益严重。
患有重疾的大正天皇
不过,大正天皇的不幸也正好造就了大正时代的万幸,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刚刚接触到现代文明,显得还很青涩,而昭和时代的日本人则陷入到狂热的民族主义当中,恰好处于其中的大正时代,日本人能够从容的吸收着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
大正时代西式着装的日本女子
大正时代首先是日本现代市民文化建立的阶段,得益于一战前后日本经济的起飞和战后国际局势的稳定,日本的经济在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得到了稳步发展。虽然物价在不断上涨,但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也提高了。工业化的长足发展,使得巨大的城市在日本一座座的崛起,东京的人口达到了三百多万,而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也在不断出现。前往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市民阶级开始作为一股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力量出现在日本的历史舞台上。在这些大城市里,电力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电灯进入千家万户,使大城市都成为不夜城。电车开始在马路上飞驰,上班族坐着电车,读着讲谈社的《国王》周刊,听着留声机,看着歌舞剧,过着西方人一样的生活。而街头上却总能见到不少穿着传统服饰的妇女,一边是鼓吹文明开化和脱亚入欧,一方面却也不乏狐疑的对待西方文化的民族主义分子,这种新旧文化的交融当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样的风情。
街头的西式建筑
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代也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在很多城市的郊区,知识分子们比邻而居,形成了一个个的文化村。在这些地方,旧式的日本园艺风格的建筑和西洋别墅混杂在一起,似乎体现了大正时代纷乱的文化格局。如果说明治时代是日本文化刚刚开始学习西方的蹒跚起步的阶段,那么大正时代则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期,日本突然涌现出了大量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在那时,江户川乱步笔下的明智小五郎开始了侦探生涯,横沟正史笔下的金田一耕助刚刚诞生,小林多喜二在书写着蟹工船工人们的遭遇,芥川龙之介在书写着他的那些令人不安的作品,夏目漱石则在东西方文化的夹杂当中茫然。
东京郊区
除了这些文学家以外,一些自由派的知识分子也在为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宪政框架的国家而努力着。明治时代的日本所建立的政治框架是天皇拥有极大权威的君主立宪制,君主不仅有巨大的权力,而且被视为“现人神”,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代表,因此,整个国家的主权都属于天皇。这种思想显然和近代的“主权在民”的观念格格不入。为此,自由派知识分子必须首先解决天皇和国家的关系,只有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理顺,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正常的国家。1911年,在明治天皇去世的前一年,宪法学者美浓部达吉正式发表了《宪法讲话》一书,提出了“天皇机关说”,认为天皇应该是君主立宪国家之下的一个政府机关部门,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晚年的美浓部达吉
不过这些表面上的“进步”其实也不能反应当时历史的全貌,很多人对大正时代出现的这种“新局面”是不满的,与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直接敌对的就是主张天皇主权说的上杉慎吉。与此同时,大川周明在书写皇族史观的日本史,北一辉在构思着改造国家的大计,他们也拥着有巨大的粉丝群。不过,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这些都没有关系,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一种声音会彻底压倒其他一切杂音。
三、大正民主运动
大正时代也是日本有机会建立宪政的时代,伴随着长期的和平和市民阶级的兴起,人们对军人把持着国家的重要部门的局面日益不满。而传统的藩阀财阀军阀把持国家大权的现状让人们越来越不能忍受了。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长州和萨摩这些西南强藩的推动之下进行的,这些藩出身的一些士族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日本最初的统治集团,垄断了日本的权力,因此被世人称之为“藩阀”。藩阀长期把持日本最高统治权力,历代首相皆出生于藩阀之中,这些人因此被称为元老,由他们把持政府的局面也被称为藩阀元老政治。而大正民主运动的呼声,就是要打倒长期把持朝政的藩阀政权。
最后一位藩阀首相桂太郎
1912年末,长州藩士族出身的桂太郎第三次担任了首相,朝野都知道这是一个坚决维护藩阀政治,反对政党政治的顽固派。面临日本民间强大的要求进行改革的呼声,桂太郎的措施是以大正天皇的名义下达了斥责骚乱的“敕令”。然而谁都知道大正天皇根本就是一个神志不清醒的精神病人,桂太郎根本就是在打着天皇的旗号反对改革。在这种局面下,民间的反对风潮终于爆发。1913年2月,才上任两个月不到的桂太郎被迫辞职,这是第一位被民众运动赶下台的藩阀首相,他的下台标志着藩阀时代的结束,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代。
反对藩阀政治的民众运动
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第一次在与藩阀集团斗争当中获得了胜利,这对当时日本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就连积极反对政党政治的桂太郎,也放下了元老的架子,开始组织自己的政党来参加政治活动。其实桂太郎的下台与其说是因为民众的反对,不如说是因为藩阀内部的分裂。当时积极出面组织民众反抗桂太郎内阁的政友会,其大佬就是被桂太郎斗掉的元老西园寺公望。但是这次事件显示了民众运动的力量,任何政党也不能忽视民间的声音了。也正是在此之后,一位名叫浜口雄幸的平民子弟开始进入政界,并且最终成为日本第一个出身平民的首相。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日本的民间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种思潮,各种社会运动也开始兴起。倾心于左翼的劳动阶级热情洋溢地上街庆祝五一劳动节,而追求自由民权运动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在各个阵线鼓与呼,主张天皇主权论的上杉慎吉遭到人们的嘲笑,军阀的走狗们在电车上遭到人们的白眼,而拥护宪政,主张天皇机关说的美浓部达吉成为人们追捧的英雄。东京博览会开幕仪式上,人们热情的欢呼一个没有藩阀军阀和财阀的时代。在整个大正时代,选举权不断放开,传统的西南藩阀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军部的鼓噪越来越如过街老鼠,当第一个政党内阁组织起来的时候,日本的市民阶级似乎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美好的明天马上就要到来。
文史君说:
如果说明治时代是司马辽太郎所说的望云攀登的巨人时代,昭和时代是北一辉等人寄予希望最终却带来灾难的动荡和毁灭的时代,大正时代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的时代。毕竟,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们都不喜欢平凡,文学家们也难以找到重大的题材。但是当日本人从自我膨胀和建立世界强权的迷梦当中惊醒,就像是巨人轰然倒塌,人们意识到维持一个巨人的身躯居然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的时候,大正时代的平凡就显得可爱和浪漫了。《大正文化》的作者竹中民朗将这个时代称之为帝国日本的乌托邦时代,其含义就在于此。但是再美好的梦都会醒来,日本最终没有走向宪政民主的道路,而是踏上了一条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之路,这其中的历史剧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当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竹中民朗:《大正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15版
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中信文化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