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蔡锷:如何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袁世凯与蔡锷:如何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蔡锷和袁世凯的关系比较微妙。他要去日本东京找老师梁启超,在长沙动身的时候只借得两毛钱,到了汉口借亲戚六元大洋,而袁世凯一送就是大洋一千元。蔡锷能顺利留学日本,与袁世凯的慷慨资助是分不开的。

蔡锷以“士官三杰”的殊荣留学归国后,在广西、云南等地从军,与袁世凯没有太多的交往,但袁世凯一直把他引为亲信,蔡锷也始终记着袁世凯的襄助之恩。1912年1月12日,已是云南都督的蔡锷在致电黎元洪时称袁世凯“闳才伟略,实近代伟人,即孙中山先生亦曾有民国大总统宜推项城之论”。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蔡锷主张推翻君主专政制度,而袁世凯对清王朝死心塌地,蔡锷便逐渐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态度。

然而一旦清帝退位,南北议和,蔡锷对袁世凯的态度就改变了。他曾几次发表通电,坚决支持建都北京;他电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称袁“闳才伟略,群望所归”;他给上海各报馆辟谣的电文中又说“况袁公一代伟人,中外钦仰”。

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内战纷争,讨袁之声不断,蔡锷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调停,主张以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力劝勿动兵。

1913年6月,“二次革命”前夕,黄兴派原宝靖招讨使谭心休至滇,约蔡锷起兵,蔡锷答道:“未可轻动。”谭心休说:“我等若再忍耐,袁贼必将做皇帝。”蔡锷严正地说:“国体共和,载在约法。有人敢违约法,国人必起而共击之,我就是第一个不饶他的。现在袁贼逆迹未彰,师出无名,故我主张暂时忍耐,时机未到,劝公等万勿轻动。”谭心休怏怏而返。

然而,拥兵自重的袁世凯早已把整个国家看成囊中之物,铁了心要做皇帝、搞家天下。蔡锷与他交谊虽好,但政见截然相反,袁世凯心知肚明,故视蔡锷为心腹之患,笼络不成便想牢笼蔡锷,1913年10月袁世凯电令云南都督蔡锷来京养病。蔡锷到京后,袁世凯表面上对他礼信,给了他一连串的官衔,如政治会议委员、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陆海军统率处办事员、全国经界局督办等,且几乎天天召见,名义上是磋商政要,其实是提防他。

当蔡锷摸清袁世凯的本性后,也将计就计,明里“终日沉湎于曲院,以示颓唐”,不发表任何政见,而且逢人就说:“我们先生(梁启超)是书呆子,不识时务。”暗中与梁启超、黄兴等人密商大计,准备找个机会返回西南起兵讨袁。他甚至爽快地在赞同帝制签名书上签了名,以此迷惑袁世凯。

尽管袁世凯紧紧监视着蔡锷,但蔡锷最终巧计脱身,绕道日本到了云南。当初袁世凯曾对财政总长周学熙说,蔡锷“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召集旧部,扯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

袁世凯至死都不能理解蔡锷反对他称帝,竟然是“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而在蔡锷看来,他之所以起义反袁,于公是为保卫民国,于私是出于个人感情,不忍心看到袁世凯开历史的倒车,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