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宇:王船山粉丝宋恕与杭州求是书院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张小宇:王船山粉丝宋恕与杭州求是书院

张小宇:王船山粉丝宋恕与杭州求是书院

张小宇 天下成均

宋恕(1862—1910),字燕生,平阳县人。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浙东三杰”,著有《六斋卑议》等,他抨击程朱理学,主张变法维新、设立议院、开设报馆、兴办学校、振兴工商等,是晚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名仕推荐应聘求是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十九,宋恕经杭州名士即好友孙宝瑄推荐,应聘杭州求是书院。“顷得陈仲恕来书,求是书院总教习冯梦香因病辞馆,院正陈仲恕力荐先生任此一席”,陈仲恕即陈汉弟,时任求是书院监院,负责书院具体事务。孙宝瑄与陈汉第是同乡既好友,并与求是书院有缘由,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求是书院总理陆懋勋想辞职,曾指派童亦韩前往上海邀请孙宝瑄担任求是书院总理一职,并说“求是书院关浙江一省人才之消长,……若一时无人肩其事,则已成之局势将堕废,良可惜也”,后因“杭州诸老,以争俄约病余,故于求是书院事,肆其阻力”。

孙宝瑄邀请宋恕应聘求是书院的函

同时,孙宝瑄又与宋恕友情甚好,孙宝瑄虽功名不显,却沉迷学术,交友广泛,他与宋恕及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夏曾佑、张元济等维新人士都有来往,是“旧式文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的代表”。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十四,孙宝瑄通过其兄孙宝琦,与宋恕相识于上海,之后,两人在沪来往密切,孙宝瑄在日记中记载“余比年侨寓海上、与先生交最密”“凡读书、论世,一得力于先生,心中师事已久”,对宋的人品评价为“宋燕子先生风节为当今第一”,对宋的学术水平极为推崇,“邻优宋荣字,平情察物理,学术贯古今,理乱掌中指”“其于古今政治利弊,民情隐微,了然指掌,盖旷世之大儒也”。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十七,宋恕从上海动身坐“无锡快”轮船赴杭,十八夜到杭州武林门外,十九早晨,先到客栈,随至养正书塾,托其教习转告求是书院。“少顷,该院总理陆太史衣冠来拜,且致关书,关书乃总理出名”,陆太史即陆懋勋,字勉侪,“衣冠”意思是着正装来拜访,并且出具由总理正式“签发”的关书(聘书)。之后,“监院陈君仲恕来拜,随遣轿来迎入院”,宋恕到求是书院报到时,接待是比较隆重的。

入院后,宋恕对求是书院印象良好,一是自己的住所大而明,“房间甚大,比去年借住之上海某学堂楼房殆大四倍,又甚光明”“楼下另有一房归我独用,榻、几、案之属皆备”并配有仆人。二是书院规模大,“该院地广近四十亩,同事二十余人、学生百人、仆人二三十名”。三是经费多,“每年经费则万有二千余元,为杭城大书院之最,盖养正年费八千元,敷文、崇文、紫阳、诂经皆止年费三千左右也”。四是学风自由,“监院陈君颇能脱除官绅习气,假学生以议论自由之权,教习亦多通品,故学生颇多思想发达”。

意见相左辞馆求是

五月“二十日上半日升讲堂”即到院第二天,宋恕就开始上课“出《言志》题,使各作文一篇以察其志”。其实,宋恕在就聘求是书院之前,已有丰富的教习经历和经验。光绪十八年(1892),经李鸿章派充为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委员,曾起草《条陈水师学堂事宜禀》提出“切实考求本堂诸弊渐滋、学生出色尚少之所以然,并推求中国水师未能争雄欧洲之所以然”的办学建议;光绪二十年(1894)代岳父孙锵鸣阅上海求志书院癸巳冬卷,并代出本年秋季史、掌二斋课题。

孙宝瑄催促宋恕就职求是书院的函

宋恕在求是书院教学内容上杂糅中西、包罗文史哲,远超传统的科举八股范畴,如光绪二十七年九月授课的课题,分别有动物学题、论理学题(逻辑)、社会学题等。动物学题云:“世界动物皆有知觉。夫皆有知觉,必皆有言语,但蠢简灵繁,相去甚远。昔姬期分职,与言专掌,孔圣之门,或通鸟语。……今白人精察,新得可惊;赤县古书非诬昭矣!但目界、镜界恒沙群动悉接其声,悉解其意,遥遥来日,果有期欤?”;有论理学(逻辑)题云:“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举例”;有社会学题云:“国多海滨,民易进化说”;有历史课题云:“明末张李之乱考略”。在教学方法上,宋恕重个性,强调启发式教育,课堂教学以学生自行研读为主。宋恕不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受到广大学生欢迎。求是书院学生许寿裳回忆说“余年十九在杭州读书,最得益的老师是宋平子,他勉励学生要思想自由,不受前人束缚,要论理精严勿蹈驰鹜空虚之弊,他的教法因材而施,令学生于经史子集任择、从事并不限定一科,所以学生的思想大辟”。求是书院学生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也回忆说“宋氏在求是书院未到一年,学生受益甚多,校风顿变”。

杭州万佳在《求是书院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极其办学经验》一文,提到“聘请平阳人宋平子主讲国文,他博闻强记,学问精深”“自从被聘为求是书院汉文总教习后,他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先有学生自己阅读、研究,有疑问再做解答”“从此,养成学生重自修、重思索的风气”。但在馆四五个月后即十月左右辞馆,宋恕为何好好上课,要辞馆呢?宋恕在《上俞曲园师书》(1902年8月13日)中,说出了辞馆的原因,“其夏应求是书院之延往杭,虽承诸生谬重,而与院中同人新旧两党意见多相左,遂于孟冬概然辞馆”,光绪二十七年十月,求是书院总理进行替换,陆懋勋离职由劳乃宣接任。

与新旧两党有何种意见相左?宋恕在《留别杭州求是书院诸生诗》注解中提到,与旧党相左:“诸生所业,例定于师,画一责遵”,而“自恕(宋恕)承令,取法象山,限规不立”,与学生是“夜夜共谈心物理,朝朝同对质文书”,“心物理”即“心之理”“物之理”,就是探讨人生追求、人生信念;探索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质文书”即“朴实”“文华、华丽”之书,就是博览众书、不论朴实还是华丽的书籍都要兼顾。这是宋恕学习的方法。而“同院中以浮嚣为新,闭塞为正者,遂皆冰炭矣”,宋恕是从清代仆学旁证博引的学术方法向探究性理、古今事理、物理的关系转变,无疑是观念与方法上的突破,与旧党大概是教育方式不同。

与新党意见相左:“劳玉初史部来作总理,于诸同职慨续延”“(我)与(劳玉初)约先开讲堂吐宗旨,视离合为去留”“史部不愿,即日辞席”,玉初是劳乃宣的字,他是理学家,信奉程朱理学,宋恕是佛学家,以佛理开智,大概是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不同,而道不同。

宋恕辞馆前后,孙宝瑄曾相劝宋恕“求是一节,弟已函复仲恕兄,度足下曾鉴及矣”,并为陈汉弟辩解,“仲恕兄人极好,请(公之来求是,非勉斋之意,系仲恕独断)”,同时,陈汉弟对求是书院一事,也作出解析“求是非汉私设,一切但求心之所安”“凡前次略有不合公理之处,恭求详细报告,以便遵改”。“求是”是指求是书院,“汉”是陈汉弟的自称。

作诗八首留别求是

十月,宋恕辞馆后,“季冬病温寓所,六旬不能起,诸生频来侯,愧感厚意……作诗八章留别”。宋恕在《留别杭州求是书院诸生诗》中发出了“何期诸子不相鄙,乃许先生能举隅”,幸运是求是书院的学生给他半尺讲台“能举隅”的感慨;虽然“菊残桐尽拂衣去”,但忘不了“别意王、吴未易图”的悲伤情景。

《留别杭州求是书院诸生诗》手稿

宋恕虽离开了求是书院,但与求是书院师生来往还是比较密切。宋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至四月的日记记载,三月初一“又晤(求是书院学生)许、李、施、戴、沈六人于吴房,皆见我而来者。厉亦同来”,初五日“午下侯高梦旦……复过仲恕晤谈……学生许、李、沈、施、郑五人将至旗营访我”,三月二十三“高梦旦、陈仲恕、汪万峰同来,仲恕赠手画山水扇一柄”,一直到四月初九离开杭州赴上海为止,但离杭前一天即初八,“求是书院许、李、沈、施、厉来送行”,初九“动身……高梦旦来送行”。从上述交往及宋恕在病期间“诸生频来侯”来看,宋恕与求是书院是人走茶未凉。

宋恕在求是书院教习虽只有短短四五月,但给求是书院留下了教习要“中西杂糅、包罗文史哲”和学生要“重自修、重思索”的优良风气,并一直影响至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