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征文|老兵王志发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老兵征文|老兵王志发

在历史洪流中,找寻祖国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感受他们退伍不褪色、继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本真生活。这些有力量的故事既独属于他们个人,也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以为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凤凰网历史联合小糊涂仙酒业发起致敬老兵系列专题节目,我们在寻访,也愿意听你说。

文/王建军

1929年,王志发出生于山西省晋城一个小村庄的一户农民家庭。他的家境贫寒,其父是个贫农,由于会些乐器,也在村里一些婚丧嫁娶的场合靠吹奏赚些微薄的补贴;尽管如此,还是无力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于是,作为家中的独子,王志发十多岁时便被送到了一个亲戚家当学徒。然而不幸的是,在王志发十五岁的时候,其父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个本就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就在那一年,山西家乡一带闹灾荒;面对此种情况,王志发只得背井离乡,找条活路。

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在逃荒的路上王志发遇到了八路军,并光荣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他随部队一路向北挺进,参与了抗日的收尾工作,奔赴东北战场成为“四野”的一员,又从东北黑龙江一直向南打到了两广,其中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王志发曾任“四野”首长伍修权的勤务兵,还曾任“四野”首长杨至诚的勤务兵。在一次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大车翻车,王志发当即被压在车身之下,虽然没有伤及生命,但却也留下了耳朵永久性的损伤。

王志发对战争中经历的艰苦卓绝与磨难痛苦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对自己的经历也从不轻易对人提起,只有家人翻起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时才会被问出几句。他讲,战争中多少亲爱的战友,他都眼看着倒下了,后来再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他总是说,能为人民的解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生无怨无悔了。

1949年“四野”南下时摄于湘潭

1951年拍摄于广西八步(二排右三为王志发,右十为电影表演艺术家刘江——曾扮演《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等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王志发又被抽调到中央军委军乐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吹单簧管。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文化扫盲补习班,并很快学会了读书写字。王志发心灵手巧,热爱学习。虽然没有正式上过学,他却写得一笔好字,他的钢笔字遒劲有力、端庄流畅。他的单簧管也演奏得很棒。

新中国初期国庆举行阅兵前,中央军委军乐团也入驻北京天坛园林为阅兵排练,当时歌唱家王昆等都曾前来表演慰问官兵(左为王志发)

1953年在北京朝阳门东坝镇中央军委军乐团二队十班合影(前排左四为王志发)

1955年乌兰夫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急需干部,王志发便积极响应号召,转业支援边疆来到内蒙古,在自治区商业、外贸、供销系统干到离休,其中多次赴基层派驻工作。工作几十年,他从来不为自己争抢名利。他恪守本职,做事一丝不苟;对名利,他却一直看得很淡。王志发的老伴讲:公家的一分钱一点利他都不让沾;单位里在调级涨工资时,别人争着抢指标,他却安然接受任务出差。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态度,他一生都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他说,这叫问心无愧、心底无私天地宽。

王志发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坚持,身上有着革命老一辈的特质:浴血奋战中他养成了胸怀宽广、宠辱不惊的性格;他有着一种听从指挥与召唤,不畏艰难,哪里需要哪里困难到哪里,干一行精一行,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品质。

王志发现已身患癌症五年,但每天仍在观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仍在坚持不歇步,出门锻炼身体。他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中华复兴,看到的都是希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