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征文|一个老军人的家国情怀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老兵征文|一个老军人的家国情怀

——记我的老父亲

在历史洪流中,找寻祖国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感受他们退伍不褪色、继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本真生活。这些有力量的故事既独属于他们个人,也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以为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凤凰网历史联合小糊涂仙酒业发起致敬老兵系列专题节目,我们在寻访,也愿意听你说。

文/田振鸣 田小倩

戎马生涯,枪林弹雨中誓死保家卫国

父亲出生于1926年。1947年,在逃荒的路上父亲参加了革命,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一员。当时父亲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八十四团卫生连”(淮海战役后更名为华东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四师二五零团卫生连)。父亲先后在八十四团卫生连、二五零团卫生连、二五零团三营、二五零团炮兵连,先是护士、卫生员、班长不久升为指导员。戎马生涯中父亲先后参加的著名战役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建战役”等五大战役以及在豫、鲁、苏、浙、闽等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小战役无数次的拉锯战。每次战役都是枕戈寝甲,经历九死一生。尤其是淮海战役,打的艰辛,赢的震惊世界,父亲个人在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的战斗中,由于英勇无敌、表现突出,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个人“二等功”,还有“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

一九四八年秋,攻打济南,父亲所在部队在粟裕将军的率领下与国民党展开浴血奋战,当时父亲所在的“华野十纵八十四团”是个不满员编制,为强化阻援兵团,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你们应争取于十天内夺取济南”,父亲所在的团部高喊“打倒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经历了浴血奋战,仅用七天时间一举夺取了济南,揭开了战略决胜的序幕,父亲个人因在战役中英勇奋战,表现突出,荣立了“三等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父亲随部队转战豫、鲁、苏,并在徐州一带集结准备淮海战役,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打响,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歼灭黄伯韬兵团,当时父亲任八十四团卫生连班长。时逢严冬,冰天雪地里,父亲带领全班战士一边救护伤员,一边扔手榴弹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无数次子弹从父亲身边飞过,国民党动用大量飞机大炮轰炸,解放军伤亡惨重,看到一个个倒下、血肉模糊的战士,父亲一边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一边通宵达旦,争分夺秒抢救战士。在没有任何灯光的临时“战地救护所”,父亲一个人一个晚上要包扎、救治四五十名伤员,在连续十几天的徐东阻击战中,从没有坐下歇息半分钟,饿急了才叼一块硬饼,满嘴都是血泡和嘴唇的裂皮,腿脚全都站的肿胀,父亲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连续11天没有合眼,终因体力不支,疲劳过度,晕倒在战场上…..最终人民解放军把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马以及他本人全部歼灭。父亲个人在这次战役中敢打硬仗,顽强奋战,成绩突出,荣记个人“二等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打响。主要任务是消灭黄维兵团。战斗也是异常艰难,父亲所在的华野十纵与二野要配合作战,由徐东向徐南急速行军,从江苏到安徽,每晚行军都要走一百四十多里的路程,鞋磨烂了、脚打泡了,身上的干粮也已吃完,父亲忍饥挨饿,冰天雪地就睡在荒郊野外,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恶劣天气,父亲经受住了考验,在没有急救物品的情况下,父亲就想办法把衣服和自己的被子撕成布条,用开水和碘酒浸泡消毒,给伤员包扎。由于人民解放军指挥得力,全军指战员英勇杀敌,取得了双堆集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十二月十五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打响,装备落后的我军与号称国民党王牌军的杜聿明展开了声势浩大而又艰难的生死战,父亲与全连同志们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英勇奋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真正成为了一名经得起考验的战地医者,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又一次荣记个人三等功。

在历经66天浴血奋战和顽强不屈的拼搏后,在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终于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父亲在此次战役中不怕牺牲,克服艰难、顽强拼搏,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火线入了党(指导员李士林、排长张耀亭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也因淮海战役长时间卧雪战场,一条腿被冻坏,落下了病疾。但比起牺牲的战士,父亲是幸运的,能亲自参加淮海战役,成为解放战争史上这场震惊世界战役的见证者,父亲深深感到无限自豪与骄傲。

淮海战役胜利后,父亲所在的部队进入淮阴,淮安一带,白天军训,夜晚全副武装演习过独木桥,准备打渡江战役。父亲所在兵团坚决执行党中央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全团誓死下定决心:“克服艰险,度过长江,为解放大上海打好准备”。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夜,父亲随大部队开始向南逼近。由于长途跋涉,日夜兼程,为追击敌人,部队常常是夜间行军,途中父亲穿破了三双鞋子,与小股敌人遭遇了多次战斗。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刚开始由于对守军阵地构筑不熟悉,加上部队连续奋战,战斗中父亲所在兵团伤亡较大,父亲个人险些被敌人炮弹击中,被炮弹炸起的厚土掩埋,父亲也被炮弹震得晕厥过去…..醒来抖抖土,包好伤口,继续战斗。此次战役父亲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上海解放后,父亲所在的华东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执行中央关于进入福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的重要指示。随后,父亲和部队官兵在军长朱绍清的带领下进军福建,一边对福建境内国民党残余进行剿匪,另一方面积极备战攻打平潭岛,准备解放台湾。1949年6月,父亲所在兵团为先遣部队向福建进军,此时南方酷暑闷热,由于战士们日夜行军千里,个个汗出如浆,在武夷山下,干粮已绝,没有水源,火云如烧,加之水土不服,全团官兵全部中暑倒下,晚上,温度降下,父亲才慢慢苏醒过来,为了按时抵达福州,部队全团官兵发扬人民军队不怕苦,不怕牺牲,誓死奋战的优良传统,咬着牙,克服一切困难,用生命的极限翻越一座座山,抵达福州,对国民党第六兵团李延年部和九十军残部黄振涛进行围剿,福州战役历经半个月胜利结束,歼灭和俘虏敌人四万余人。

在攻打平潭岛战役中,由于平潭岛四面环海,战士们需乘船渡海,许多战士颠簸晕船,加之连续作战,水土不服,许多战士都出现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而随军携带的药物已经基本用完,父亲就开动脑子,收集山中雨水,用竹桶装上药棉,将水过滤,再用火烧开进行消毒处理,配上地方的奎宁药物,采用静脉注射,然后一遍遍在自己身上注射尝试,万无一失后,给战士们使用,效果非常好,因这一妙方受到连首长的好评,团里为父亲记个人四等功一次。

父亲的戎马生涯,历经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在腥风血雨的部队阵营里,人民至上和对党忠诚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服输的军魂已注入父亲的血脉;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意志已成为父亲人生标杆;敢于冒险、绝对服从的作风已是父亲的风骨;顽强、勇敢、正直、无私、执着、敬业等军人品格已是父亲的人生践行的准则;经历炮火洗礼的父亲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立下了战功。虽然至今落下一身病疾,但父亲回想起自己的戎马生涯,总是豪情满怀,自豪不已,父亲常自言自语“我无愧于党和军队的培养,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戎马人生。”

军魂入骨,不忘初心默默投身家乡建设

1955年,父亲响应毛主席号召复员退伍,回到家乡,服务家乡建设。从复原到当时的新乡地委到乡里,从乡里到村里,由村里再到农场,父亲一次次主动要求到最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带领广大群众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抓革命,促生产,默默工作,埋头实干,把为人民服务的部队光荣传统带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单位为家,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一干就是30多年。为党、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父亲刚转业到工作,就被派住到新乡地委搞社教。父亲把部队的军人血性和革命本色就带到那去,一头扎进工作。在他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小家,一年到头几乎没回过家。记得有一次,大哥有病做手术需要输血,母亲给父亲捎信,直到大哥进了手术室,父亲才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匆匆赶到医院给大哥输了600CC的血,母亲担心父亲刚刚输了血,路上怕晕倒,让父亲休息下再回单位,父亲说,新乡那里正在搞社教,有重要会议要召开,就急匆匆喝了一碗淡盐水,赶回了工作岗位。小时候,我的印象里很少见到父亲,甚至觉得我就没有父亲,父亲对我是遥远而极其陌生的。我偌大的九口之家,只有一条腿的母亲和母亲带来的援兵----我的外婆,这两个女人在支撑,家里地里、队里田里、白天夜晚,都是母亲和外婆在拼命挣工分。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外地回来,我看着这个陌生的男子拔腿就跑,我是父亲唯一的也是最小的女儿,父亲追上把我抱起来,我哭喊着用尽回身力气挣脱,我清楚记得,当时我心里对这个父亲即陌生又怨恨,我恨他——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为什么不是由父亲他来顶着,而靠一个残疾女人和年迈的外婆撑着?我恨他——我在受人耻笑歧视——母亲一瘸一拐和正常男人抢着挣工分的时候,父亲他在那里?我恨他——我们姊妹几个年级小,还在上学,家里队里所有重体力劳动,都是母亲和外婆俩人分担,那时的父亲他干嘛去了?我恨他——母亲瘸着一条腿,上房修造快要坍塌的漏雨破房子的时候,父亲他在哪?我恨他——家里和队里饲养圈需要每天挑十几桶的水,而靠只有三寸金莲的年老外婆在摇摇晃晃撑着,那时的父亲他在哪?……渐渐地我长大了,尤其是我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我慢慢地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越来越敬佩父亲,爱戴父亲…….。

父亲一生工作作风过硬、不论到哪都以一身正气的军人气概做表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新乡地委工作一段时间后,父亲主动提出到最基层中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搞建设。于是县里根据父亲的申请把他调到了孟县当时最偏僻最穷的小仇乡,父亲婉转谢绝了当时乡王九星书记的好意安排——“让父亲担任东小仇卫生院院长一职”。父亲自己要求到村里住队,先后在小仇村、廉庄村、车村、仇庄等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抓生产、搞建设、修水利、种果园、建养殖场……日夜操劳,埋头苦干,虽然那时候离家不远了,但是父亲无数次三过家门而不入,吃住都在工作单位,他把他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了为建设家乡的实际工作中去。修水利搞不来水泥,父亲就亲自住到焦作水泥厂一住就是半年,自掏腰包梳理各种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百姓的实际需求。建养殖场,父亲没日没夜身先士卒,亲自用自家架子车一车车拉砖沙,修围墙,调解两村占地纠纷,他把力气和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集体、给了国家、给了人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赢得了民心,父亲又被调到更贫穷的槐树乡,不管到哪,父亲都是自掏腰包吃住在农户,足迹踏遍了孟县(现孟州)西部岭区的每个角落,那时百姓没人不认识“老田”,父亲把汗水和心血洒遍了孟州西部贫瘠岭区的沟沟岔岔,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克服一个困难,战胜自然灾害,带领百姓一步步走向温饱富裕的生活。

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工作认真负责,用百姓的话“老田是个干板硬正的人”,从不占公家半点光,更不会假公济私,工作不讲个人得失,不计个人利益;父亲有五个孩子,在那个遍地都是安排解决子女就业的年代,父亲硬生生的没有开口给党提半句要求!没有安排一个女子就业!没有往家里拿过半分钱东西!没有给任何人提过自己曾是参加过举世闻名“大战役”的军人!…….快临近离休了,父亲再次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在乡里吃财政的编制和待遇,要求到效益极差,黄沙横飞的孟州市全义农场(效益极差的企业)工作,在那里战黄沙,开垦土地,吃住在望天收的滩地,用军人的风骨书写他奋斗的一生…..离休时,父亲每月才领取不到一百元的工资,甚至经常拖延工资,报不了药费!那时候,我刚刚六十岁的母亲,因操劳过度,严重肾病,可是,我父亲拿不出钱给母亲看病,到处东借西借,最终导致母亲病情严重,出现尿毒症,我们把母亲拉到洛阳医院,想做一次透析,可是我这个为革命工作一辈子的父亲,硬生生的连这600元透析费都没有!父亲愧疚得也是满眼泪花,我们眼睁睁看着我的母亲没钱透析而闭上了她一生都不知道怎么来理解和支持父亲的那双迷离而又无奈的眼……

离休后的父亲,回到了家,可是,父亲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党培养出来的老革命、老军人、老干部。他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从没错过一次新闻联播和国际频道,坚持每天看报读书。同时兼任村民调主任,出钱出力帮助村里修路,解决村民纠纷。近几年,老干部局领导关照父亲让其住到了干休所,但闲不住的高龄父亲,还是坚持义务给干休所看门、保持卫生、为离休老同志们发放《老人春秋》、报纸等杂物,将余热持续发挥。

父亲从硝烟弥漫的济南战役到杀声震天的淮海战役,从艰苦卓绝的渡江战役到千难万险的福州剿匪,从脱下军装投身生产到一身破衣烂衫的辛苦劳作,从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带领群众改变旧面貌的实际行动,部队塑就的理想信念的灯塔一直指引着父亲不畏艰难,一路向前,奋斗不息。

父亲的一生没有置办一处房产,没有一件像样的新衣,没有一床新被子,他的资产是零!但是父亲的精神是极富足的,他发霉的立功证书、他一枚枚奖章、他挂在门口的五十年党龄牌、他任劳任怨的品质、他对党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他顽强的意志、他留给我们的家风……都是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的财富。父亲一生节衣素食,粗茶淡饭,但他把他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教育,他不仅要求他的子孙要学好文化,掌握知识,报效祖国、技能强国,同时还接济本村贫困学生,现在他的三个孙子已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父亲常说,“我身体尚好,没事你们都不要来看我,你们都要把精力和心事全都要用在工作上、岗位上,我能照顾好自己”。每次去看望老父亲,老父亲总是催着我们走,这就是我平凡的父亲!

父亲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父亲无论在军营还是到地方,他忠于党,献身革命的品质;他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品德;他不计得失,一心为公的品行;他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愧为毛泽东时代的老革命、老军人、老党员,他的一生可谓戎马生涯,无愧青春,军魂入骨,浩然正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