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仙在蔡锷死后的归宿: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小凤仙在蔡锷死后的归宿: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撰文/拾文客栈,北洋史扒粪者,求真、慎识、体温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七十八):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在北洋史上,随着北洋初立,瓦舍勾栏也再次兴繁,“小凤仙”是其中的青楼名角儿之一。在这期间,曾任云南都督蔡锷被“北洋团体”的老头子袁氏羁留于京畿,居高位,实闲职,并遭受监视,所谓调虎离山之策。为避袁之耳目,蔡锷也故作韬晦之计,常到“八大胡同”走动,在云吉班结识了小凤仙。英雄美人,十分恩爱,堪称知音。蔡锷知道了小凤仙的身世后,十分同情。就钱替小凤仙赎了身。 小凤仙回到养母张氏身边,仍在“云吉班”登台,并与蔡锷感情更深。蔡教她识字看书,并常给她讲些三国、水浒的名著故事以及做人、为事的道理,后来也给她透露些自己的庙堂抱负。

null

其后,小凤仙自然备受感动,助其在民国四年十一月中旬逃出京畿。然而随着护国讨袁战争的获胜,不幸的是,蔡锷此后仅数月就不治逝世,刚过而立之年。消息传来,小凤仙悲痛欲绝。在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其词如下: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当日,据说小凤仙曾身穿蓝布大褂,亲自前往志哀。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原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发现。小凤仙察觉后随即快步走出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小凤仙遂从八大胡同消失,隐姓埋名,无影无踪,对其去向众说纷纭。

null

据经盛鸿先生的考证,她先嫁给奉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后来可能是那位师长死了,她遂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因为她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但对她不平凡的身世一无所知。 人们看到陈娘长得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瓜子脸,个头儿在当时也算是高的,依稀可见她年轻时沉鱼落雁般美丽的姿容。至于她的实际年龄,她本人从不提及,长相又很年轻,无人能猜得准。她没有工作,靠丈夫的收入养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据。而且两口子没有子女,小凤仙居住的房间是狭小的北厢房,室内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

null

最终,已化身“陈娘”小凤仙,也没有什么讲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穿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喝酒,几乎每餐都要饮两盅白酒,饮得很慢很慢。她的最大乐趣,就是去听戏,听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痴。这也可能与她早年的生活道路有关。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维持到晚年。晚年的小凤仙,年逾七十,曾被好心的邻居、沈阳低压开关厂女工刘长青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心情开朗,常常眉开眼笑。只是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戏曲,内容是当年蔡锷与小凤仙的往事,不觉面容痛楚,泣涕涟涟。刘长青见状,急忙握住她的手,细问缘由。在一声声关切的询问之下,这位被称作“陈娘”的慈祥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戏中之人就是我!”。

参考资料:《菜根谭》、《蔡锷死后的小凤仙》、《北洋军阀史》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