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书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启示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韩国书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启示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 中国社会科学院

    “韩国书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启示

    2019年07月07日 16: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书院是中国古代学术开放和同道兴学的典型,韩国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以朱子白鹿洞故事“肇创”朝鲜半岛书院。本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韩国书院”(Seowon, 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次申遗成功的“韩国书院”,包括建于朝鲜王朝时代的9处教育机构,分别是荣州绍修书院、庆州玉山书院、安东陶山书院、安东屏山书院、达成道东书院、咸阳蓝溪书院、井邑武城书院、长城笔岩书院、论山遁岩书院。它们都是朝鲜王朝时代主导推广传播性理学,教育儒生的教育设施,院内一般设有祭祀先贤的祠堂和培养儒生的讲堂。

    实际上,这些书院2009年前已被列入韩国国家指定文物史迹,原型保存完好。2015年,韩国曾申请让书院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于2016年4月撤回申请。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给韩方的回执中说,韩国的儒家书院未能显示出与中国及日本书院有显著不同,且书院周边不属遗产范畴。

    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在韩国,文化财(文化遗产)分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又根据其表述形式分为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历史、自然的知识和实践等,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韩国首次筹备将书院申遗时,曾有中国媒体和学者感叹,书院文化起源于中国,韩国书院的出现比中国晚几百年,却抢先想得到世界认可。在中国古代,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历史上中国有四大著名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其中,尤以岳麓书院最为有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杨昌济、程潜等都曾在此学习,有人曾这样评价:一座岳麓书院,不意间竟成就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谢阳举教授告诉记者,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期间,儒家士大夫以创建书院培养人才、创新学问,创造了具有人文教育特色的书院文化,书院可谓是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1901年,书院改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朝鲜半岛的书院由中国引入,是东亚书院1200余年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其发展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表示,书院起源于七世纪末的中国唐朝,十五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到朝鲜半岛,十七世纪中叶传到日本列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受挫,或撤废,或停办,或改为学堂、学校,有1200余年历史。韩国书院申遗成功,放到东亚书院这一历史视域来看,这只是一种地域性特色,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区别于东亚其他书院而自成一系。因此,仅是韩国的9所书院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过分夸大。韩国一家既不能反映李氏朝鲜书院的全貌,也不能体现东亚儒家书院的整体特征。中韩朝日书院联合申遗,才更符合东亚书院实际的历史状况。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表示,其他国家书院可以申遗,但国际书院研究中心一定只能在中国。

    数年来,韩国书院申遗的推动进程,客观上激起了中国学者对本国书院传统的自觉捍卫,显现了知识人对中国书院文化遗产未来命运的深沉关切。如今,韩国书院申遗已经尘埃落定,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东亚儒家文化形态得到世界认可的一种表现。祝贺邻国,或者反思自身,都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只希望这件事别成为泛娱乐时代信息大海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小气泡,毕竟我们眼见耳闻的,能够成为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流传至今且可敬可亲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况且,今天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必将影响未来中国文化的命运与质量。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庚续不绝的厚重基因。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文化遗产为我们今天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中华文化提供丰厚滋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千百年来,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之前端午节被韩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成功通过。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确实需要向韩国学习,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有的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甚至面临被蚕蚀、侵占、毁掉的威胁。因此,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更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虽然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但是我相信在充分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之后,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光辉,一定会照耀着中华民族执着地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与担当,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把珍贵遗产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韩国书院申遗成功,带给我们启示与启发,激励我们更好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段清波说,在发展中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利用,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文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