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成功的留学生!一年的留学为他的祖国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这才是成功的留学生!一年的留学为他的祖国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null

英姿飒爽的彼得大帝像

一、彼得改革的历史背景

彼得继位于1682年,当时的欧洲已经经历过新教的洗礼、尼德兰的革命、英国的内战等等社会运动。在原有的社会历史上,西欧人再一次引领了变革的潮流,在新教徒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率领下向着新世界的宏伟蓝图大步迈进。但俄国此时还囿于传统农奴制的束缚之下,在英法荷等国的农奴制已经受到商品交换、物价飞涨等冲击而趋于解体的时候,俄国反而因它的“东欧粮仓”地位被自缚阵脚。

长期依靠出口原料,而非刻意发展工商业的后果便是,俄国靠着往日的习惯养育了一批依靠地租和农业出口为生的大地主们。这些享有着得天独厚利益的大地主们,往往因为其获利颇多而拒绝改革。其中,17世纪末的俄国王室占有土地几乎超过了全国熟地的50%,官僚和贵族地主占地超过了40%。在所剩无几的土地中,贫瘠的冻土占有着较多的数量。俄国的农奴不仅仅要向国家和领主分别缴纳岁入,并且在愈来愈严苛的人身束缚法令下逐渐丧失了传统的自由。

null

日后俄国的庞大领土和稀少的可利用耕地形成鲜明对比

国内农业仍然实行着三圃轮作制,农具相当的落后和简陋;在工业方面,17世纪末全国仅有手工工场20余家,工厂中并非实行着“计工授酬”的分配方式,而是继续沿袭传统的农奴签约劳动制;俄国的商业和军事工业也被外国资本牢牢地栓在一起:英国人投资开设的制皮厂、荷兰商人投资开设的制酒厂和面粉厂可以说是俄国工业的门面。日用消费依靠进口也就作罢,可偏偏俄国的军事工业也要依靠外人。俄国当时还没有正规军,更没有海军,对外战争的一度失利也催促着俄国进行改革。

二、彼得改革前的欧洲之旅

这些情况充分表现出俄国的落后和腐朽。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化身为游学生,在1697—1698年在特别使团的陪伴下分别去往普鲁士、奥地利、荷兰、英国、瑞典等地考察。在这次学习中,彼得曾经扮演过码头船夫,在与外国人的对话中学习船舶修理和码头建造的知识;他还曾前往热闹的荷兰市镇,在那里结识了不少社会名流向他们讨教经商之道。在这种情况下,彼得深刻地认识到了俄国和欧洲的差距,推行改革的信念在他的脑海里变得更加坚定起来。

null

风车之国——荷兰

三、彼得改革的重要内容

彼得借助绝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为俄国制定了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其中就包括: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等方面。彼得归国后,首先废除了按照出身门第、论资排辈的贵族世袭做官的传统制度,重新制定了用人标准。无论出身贵贱贫富,都可以依靠一技之长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充任各级官员。这样,彼得首先打击了传统势力对宫廷和地方的权力垄断。任用大批支持改革的人为官,不仅仅能够为俄国行政体系提供新鲜血液,且更能够方便彼得配置一批与他同进退的政治同僚,为日后采取更加果断的改革手段维系力量。

null

彼得大帝兴建的夏宫——权力的象征

军事方面,彼得大帝废除了对其政权日渐产生威胁的射击军,着手在全国推行义务兵役制度。彼得规定各阶层无论贵贱出身,一律需服从国家分派的兵役。为提高军队干部指挥能力,补强俄国军队火力。彼得还在宫中成立了军械团和军事技术团,派遣大批贵族子弟前往当时军事实力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学习军事技巧。

文化教育方面,彼得大帝实行的是打击教会的铁腕政策。他主张由世俗官员管理修道院领地,此举旨在限制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和民间威望的扩张。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对教会的管控愈演愈烈,教会逐渐成为了俄国行政体系的一部分。许多大教士与俄国宫廷贵族合流,总主教也改由沙皇任选。彼得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起了各种学校。同时,通过不同的途径将西欧业已面世的大量科学著作翻译引荐到俄国来,大大推动了俄国的知识普及与增长。

null

莫斯科圣巴索大教堂

四、彼得改革所遇到的阻力

彼得改革虽然是符合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还是遭到了国内封建传统力量的漠视与非难。这场改革乍看上去是对每一位俄国人均大有裨益的盛事,但其实是建立在损害旧贵族利益之上的一种进步。彼得改革的目标破坏了旧贵族安逸舒适的生活,损害了其长期以来享有的特权和垄断权。

彼得大帝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本就对彼得不满,且坐拥摄政地位的索菲亚一直以来都不愿意与弟弟彼得分享权力。1698年,彼得再次镇压了索菲亚策动射击军发动的叛乱,并且将参与叛乱的800名射击军处以死刑。索菲亚在此次叛乱中被判处终身监禁,彼得将其拘禁在新圣母修道院逼迫她成为修女,终身不得干预朝政。

null

目光刚毅的彼得大帝

地方贵族所采取的反抗措施大多是不执行中央下派的命令,即仍旧以地方传统习俗为理由拒不从命。皇太子阿列克赛集结了一批阴谋家妄图推翻彼得的谋划也被彼得果断破除,彼得警告过他的儿子:“如若将我对你的劝告当做耳边风,我就与你再无关联。”阿列克赛其心不死,多次挑战彼得的极限,甚至还将同盟者的范围扩大到觊觎俄国已久的奥地利身上。彼得于1718年将皇太子处死,这也向国内贵族们昭示了其改革之意是势在必行的。

null

风俗画——彼得大帝在为宫廷贵族剪胡子

文史君说:

彼得大帝善于审时度势,其个人能力是导致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在面临着西欧各民族力量异军突起,俄国国内保守主义势力逐渐抬头的同时,彼得仍能够果断发现俄国的弱点,使面临重重困难的改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极其值得称赞的。或许后世的人们会强调彼得改革的不彻底,但历史的演进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这位当年游学欧洲的留学生,最终为他的祖国推开了近代化的大门,这样的功绩已经足够伟大,不是吗?

参考文献:

1、伏广存:《彼得大帝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成败原因比较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四期。

2、靳会新:《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