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奉行的“薄俸制”到底好不好?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明代奉行的“薄俸制”到底好不好?

null

建文通宝(网络图)

明代的“薄俸制”的历史上很有名。论者动不动就说,“明官俸最薄”,“俸禄之薄,无以逾明者。”

明代俸禄确实是非常之微薄,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思路有关。

因为出身贫苦,朱元璋终生痛恨贪官污吏。他曾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长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残害民者,罪之不恕。……苟贪贿摧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朱元璋不了解,正是元代的薄俸制助长了官吏的贪污腐败。朴素的农民式思维,让他认为“当官的没几个好人”。因此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朱元璋对官员们是最苛刻的。 在制定俸禄制度的时候,朱元璋对自己的亲戚家人待之唯恐不厚,宗室贵族的俸禄异常丰厚。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有一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这还不包括巨大的土地赏赐。但与此同时,朱元璋以开国之初,经济凋敝,“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为由,又把官吏的俸禄定得出奇之低,对普通官员以“薄俸”为主流。

null

图为朱元璋剧照

顾炎武说,唐代上州司马是五品官,每年收入数百石,还有月俸六七万钱,收入足以庇身给家。而明代官员的收入,不过是唐代的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

这样的低薪“不足以资生”,导致很多官员难以养家糊口。

比如洪武年间的陕西参政陈观,“在陕以廉谨称。其卒也,妻子几无以自存。”他一死,家儿老小马上就无法生活了。

最为极端的例子是官至正三品的通政使的曾秉正。此人虽然曾任职高官,去职之时竟然“贫不能归”,实在没有办法,“鬻其四岁女”,把小女儿卖了,充作路费。朱元璋一听,不但没有反省自己低薪政策给官员生活带来的困苦,反而勃然大怒,认为曾秉正的行为有违人伦天性,干脆把他给阉割了:“帝闻(曾卖女一事)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明史 曾秉正传》)。

本文作者简介:

张宏杰(Zhang Hongjie),作家,学者,1972年生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师从葛剑雄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秦晖教授。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简读中国史》等专著近20部,并有多部作品在港台及海外出版。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辽宁文学奖”等,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奖”提名。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CCTV1、9及湖北卫视2013年3月同步播出)总撰稿。2013年6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收视率创年度最高。 

然而,历史跟朱元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他执政期间,贪腐官员前腐后继,“朝杀而暮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