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全书》编纂组受邀策建井研廖平经学馆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巴蜀全书》编纂组受邀策建井研廖平经学馆

2019年7月5日,《巴蜀全书》首席专家舒大刚教授、《廖平全集》主编之一杨世文教授及课题组相关成员受邀访问井研县,并就廖平经学馆筹建以及其地方文化建设事宜建言献策。井研县县委书记周华荣,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平,县政协主席杜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梦胜,县政府副县长邹宏,县政协副主席王纯兰等热情接待。

置县已有1400余年的井研为“状元宰相、理学名臣”之邦,曾孕育了“一状元,四宰相,八十七进士”,拥有国家3A级景区“雷畅故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宋塔”以及熊克武故居、大佛湖、“成都战役•首战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其农民画享誉海内外。上午,访问组成员在县政协副主席王纯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贺梦胜等人员的陪同下实地考察研溪湿地公园,并参观了保存完好的清代井研望族内阁侍读学士雷畅故居。

下午,全体成员参加了县委和县政府组织的座谈会。周华荣书记首先对访问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井研目前正紧抓乐山筹办2020年全省文旅发展大会的难得契机,努力打造川南“文旅融合新名片”,争创“国家乡村公园”等情况,并初步设想在研溪湿地植入廖平经学文化,希望此次访问组能够就该项文化工程名称、最佳选址、建筑风格、建设内容等方面倾囊相助,支持该项地方文化建设工程。

舒大刚教授发言指出,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主干是经学,因而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就是经学。廖平是传统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中国学术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他解决了经学史上最根本的问题,将清代学术研究推向另外一个高度,同时又开近代学者据经典以维新之先河。井研作为廖平的故乡,要在文化上“寻根、溯源、找魂”,只有抓住了经学才能实现文化的自觉,只有读懂了经学才找到文化的自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县。针对井研具体项目舒大刚教授继续讲到,长远来看,井研县可以湿地为载体,但应不限于湿地,应以湿地为载体建设经学文化公园,可以学习贵阳的“孔学堂”、 山东曲阜的“五孔”等,打造井研独具特色的经学博物馆、研经书院、经学论坛、中小学户外教学实习基地等,既能纪念先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又能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为下一代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具体到此次文化建设项目上,则可以在湿地公园中展示廖平及其经学成果,在塔楼装饰、长廊等建筑方面亦可以此为主要元素。

杨世文教授介绍到,在清末民国时期蜀地的各个学术派别中,以廖平为核心的井研学派最具影响力。除了其显著的经学成就外,廖平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如近代戊戌变法的思想之源就是廖平。廖平揭开了近代学术转型的序幕并做了探索性实践,其倡导的制度变革开启了近代兴起的“制度儒学”。廖平的学术思想包容诸子百家,在经学、诸子学、楚辞甚至中医学领域造诣深厚,对近代蜀学的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杨世文教授还指出,学术应多关注时代时代课题,要以“同情地理解”这种方式来更好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关于此次地方文化建设项目,建议以湿地公园为依托,打造“全国唯一,井研特色”的经学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井研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其中的“经学研修”一项尤为重要,这是活化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后,井研县参会人员和其他到访成员就各自建议做了发言,双方就各个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周华荣书记称四川大学专家团的指导建议如醍醐灌顶,期待接下来与各位专家的深入交流合作,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廖平文化建设项目一定会内涵丰富,并大大提升井研文化品位。访问组则表示,《巴蜀全书》编纂组致力于经学及廖平相关的研究多年,此次到井研考察,感受到井研重视和支持地方文化建设的热切期望,乐意加深联系和沟通,并从专业角度给予支持,希望能以经学为主题、廖平为纽带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科研助理刘明琴博士,研究生邵莘越、陶亮参加了活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