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对法外交第一战:中法战争前的外交谈判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李鸿章对法外交第一战:中法战争前的外交谈判

null

早在对法宣战之前的1882年,李鸿章就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进行过交涉。陪同李鸿章出席的是马建忠与罗丰禄。与同日本互相出卖司法主权而不以为意的李鸿章不同,这两位都是真正的外交专家。马建忠在后世以《马氏文通》的汉语语法学研究而闻名,其实他早年的教育背景相当西化。马建忠作为著名教育家马相伯的弟弟,兄弟二人均毕业于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

null

1876年,马建忠以郎中资格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国际法,同时兼任中国驻法公使,“洋务先驱”郭嵩焘的翻译,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罗丰禄则是福州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也是清廷选派的首届赴欧留学生,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公使馆翻译、驻德国公使馆翻译。马建忠与罗丰禄均与1880年回国,进入李鸿章幕府。在两人的辅助下,李鸿章与宝海的协议较之此后的条约远为平和,然而茹费理上台组阁之后,宝海很快被法国政府召回国内,就在李鸿章与宝海交涉的这段时间里,法国趁机向越南增兵,并试探出中国不愿开战的底牌。与洋人打过多年交道的薛福成愤恨地说:“洋人办事之狡狠,往往如此,似尚不在政府之易与不易也”,看准了法国人的侵略意图,就算没有内阁的交替也不会把扩张的脚步停下。

1883年,法国撕毁李鸿章与宝海订立的协议之后,改派驻日公使脱利古与李鸿章谈判。此时清廷尚未与法国宣战,但前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脱利古直接要求清廷断绝与越南的关系。与清流派口中软弱的形象不同,李鸿章对这条要求断然否认,他表示中国并不想与法国“失和”,但“越为中华属国已数千百年”,这时事实,法国不能强迫清廷否认。只要法国不能与中国妥善协商此事,“无论所办如何,华终不能认”。面对毫无诚意的谈判对手,李鸿章始终严肃对待,清廷这次也学乖了,趁机加强了前线战备。

null

1883年12月,法国悍然进攻驻越清军,中国朝野一片哗然,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下诏向越南派兵。战争终于打响。这场战争中,李鸿章的“主和”头衔早已是深入人心,但其实“主战”与“主和”未必彻底矛盾。李鸿章最希望的求和,是在前线让法国人吃到苦头之后再与之和谈,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这其实也是朝野的共识。他在开战之初也尽力筹划,准备一展身手,他的嫡系淮军也开拔到了前线,然而法军的推进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清廷大员的预料。越南北圻重镇北宁、太原和兴化相继失守,法军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家门口。清廷罢免恭亲王奕䜣首席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领班大臣的职务,五名军机大臣全部罢免或降职,改由礼亲王世铎和庆亲王奕劻掌控中枢,并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与法国议和。1884年4月,开战四个月有余的时候,李鸿章收到了法国海军中校舰长福禄诺的信,提出四点条件。一、中法订立西南各省通商章程。二、中国承认法国保护越南之权利。三、中国应速将驻法公使曾纪泽调开。四、法国欲索兵费,中国如真心和好,法国可放弃索取。第一条是西方人一贯的通商请求,第三条和第四条显得莫名其妙,看上去就像凑字数的废话,只有第二条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正是这一条今人看来无关痛痒的条款在当年引起了轩然大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