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黄维因何等11小时坐失撤退时机被解放军歼灭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淮海战役黄维因何等11小时坐失撤退时机被解放军歼灭

原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12万人杀入战场,却被解放军包围歼灭

1948年11月,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打响。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部队联合作战,同国民党徐州“剿总”指挥的80万大军展开决战。战役第一阶段,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碾庄地区包围了国军黄百韬兵团,随即展开猛烈围歼。

为解黄伯韬兵团之围,国军统帅部一面命令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从徐州方向东进增援碾庄,一面又令集结在华中地区的黄维兵团投入徐州战场。其中黄维兵团下辖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多为中央军嫡系主力,总兵力共计12万人。这个兵团为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组合的多兵种摩托化合成部队,其编制、装备、训练、作战经验在国军中都是第一流的。特别是所辖第18军,全副美械装备,素质精良,战斗力很强,是国军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

null

根据军委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指示,由中原野战军主力负责歼灭黄维兵团。其时中原野战军主力经过挺进大别山的消耗后,重武器极为缺乏,实力大大削弱。加入淮海战役时,中原野战军的总兵力为7个纵队12万人,与黄维兵团的兵力是一比一,但武器装备却比敌人差得远了。很明显,这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恶战。

11月22日,黄维兵团进至浍河南岸,遇到中野部队阻击。经过激战,虽然渡河成功,但仍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线,进展颇为迟缓。24日,黄百韬兵团已被华野主力全歼,中野部队奉命撤离浍河北岸阵地,引诱黄维兵团进入圈套。

黄维得知黄百韬兵团已经覆灭,但没有上级命令又不敢撤退,陷入犹豫之中。这时,中野部队袭占蒙城,切断了黄维兵团的后路。黄维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不得不向东南侧的李延年兵团靠拢。本来双方的距离只有80多里,机械化部队一天便可赶到。不料因为传达命令的一名参谋失踪(实际被解放军俘虏了),黄维觉得责任重大,迟疑不决,竟然等待了11个小时,坐失撤退时机。

null

等到黄维下决心撤退时,解放军的追击部队已经在周围出现。黄维兵团撤了十余里后,天色就黑了。黄维考虑到坦克和大量汽车不适合走夜路,容易意外损失,因此命令在双堆集宿营,天亮后再前进。结果就在这一夜,解放军中野主力7个纵队全部赶到,将黄维兵团紧紧包围在以双堆集为核心的数十平方公里地域内。

为抓住战机,中野部队立即向黄维兵团发起攻击。但因国军火力密集,双堆集易守难攻,中野部队苦战两天,伤亡较大,进展缓慢,只好停止攻击。国军统帅部得知黄维兵团被围后,命令黄维不顾一切向东攻击前进,突出包围与李延年兵团会合。随后黄维以4个主力师开道,力图以坦克摩托化优势冲破解放军的包围。不料打头阵的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领部队火线起义,完全打乱了黄维的计划,以致突围失败。黄维眼见士气受挫,突围无望,只好命令固守待援。

国军统帅部见势不妙,一面令黄维兵团副司令胡琏从南京飞到双堆集给黄维打气,一面令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从北侧向双堆集推进,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从南侧向北攻击,两面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然而国军这几个兵团遇到华野阻援部队顽强阻击,无法前进,斗志不坚,仓惶撤退,扔下黄维根本不管。

null

这时,淮海战役总前委下了决心,集中中野、华野部队共11个纵队30万人,分为东、南、西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双堆集发动总攻击。解放军各攻击部队采取掘壕前进、近迫作业的攻坚战术,稳扎稳打,逐点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一步步紧缩包围圈。中野部队缺乏攻坚用的重武器,便发明了用汽油桶装炸药包然后抛射入敌阵地,连续摧毁了敌军防线。其间国军表现也非常顽强,双方围绕每一处村庄进行苦斗恶战,均伤亡甚重,双堆集内外血流成河。

恶战至12月15日午夜,黄维兵团弹尽绝,终于被全歼。解放军在双堆集地区共计歼敌10万余人,俘虏黄维、吴绍周、杨伯涛、覃道善等一批将官,击毙第14军军长熊绶春,只有副司令胡琏乘战车逃出了包围。啃下黄维兵团后,国军徐州杜聿明集团被彻底孤立,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已经露出曙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