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利器让东吴能对抗远强于自己的曹魏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这项利器让东吴能对抗远强于自己的曹魏

null

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的一个历史时期。可大众的视野和观点难免受制于罗贯中的《通俗三国演义》,所有国家或者政权似乎只要有一批能征惯战的武将和神机妙算的谋士就能横扫八荒。真实历史上,一个政权要相对另一个政权取得优势,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基层组织和资源优势。曹魏占据北方,拥有最多的人口和来自蛮族的佣兵;蜀汉得到四川,有着富饶的成都平原和天然的地理屏障;东吴则雄踞长江中下游,有着似乎不可逾越的天堑。这种天堑不同于蜀汉的山川地利,只要北方的对手通过海洋或者湖泊训练出一支善战的水军就能突破。所以,东吴的本钱在三国中最弱,可它却支撑到最后一刻。原因皆在一个传承已久的优势——造船。

百越的遗产

东吴所占据的领土在上古时期属于百越人。根据考古显示,6000-7000年前古太湖已经成型,海岸线却在今天的江阴、谢桥、太仓、马桥、金山、玉盘山一线。同时,考古发现当地气候要比今天高出4-6℃,属于亚热带气候。和所有的类似气候、地形区域一样整个古太湖附近遍布沼泽。如果人类想要在这样的地方生存,就必须拥有一定的造船技术乃至航海能力才行。河姆渡出土的船桨证明,大约7000年前的宁绍地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航行技术,甚至可能拥有一定的航海能力。

null

(河姆渡出土的船桨)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诸夏居民开始南下,并与古太湖附近的百越居民通婚、融合。凭借太湖平原这个天然的水利优势,以及南下移民的耕作技术,百越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所有类似文明一样,百越人开始开始出现明确的私有制和国家组织。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反过来助推了贸易和手工的发展,金属的利器也极大地加强了造船业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汉文史料中,无论吴越都是以南下的华夏贵族作为国君。可《史记》等资料也说明,就算是南下的中原贵胄也需要“断发纹身”,抛却中原地区的习俗拥抱百越的习惯法,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可才能成为王。所以,吴国和越国的主体人口依旧是当地的百越人,这种人口结构一直延续到南北朝。

而吴越生活就是“以船代马”,作为长江南岸的住民必须学会驾船才能拥有谋生的能力。用今天的话说,两国都拥有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无论是吴国还是越国的居民都是水战的行家里手。吴军的战舰分为大翼、小翼、楼船、突冒、桥船五种。大型战舰有27.6米长,3.68米宽;中型战舰有22.08米长,2.99米宽;小型战舰则有20.7米长,2.76米宽。其中大型战舰可以容纳26名士兵以及53名划桨手和12名手持战斧与长矛辅助人员。

null

(古典中国的大型战舰)

吴国凭借优越的造船工艺多次北上攻击楚国和齐国。公元前525年,吴王夫差甚至让自己的舰队沿海岸线北上攻入齐国境内,并成功击败齐国舰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海作战记载。

为了扩大自己的优势,历代吴国国君都致力于修建运河,将各个水系链接起来,方便各地驻军彼此支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开凿运河连同江淮。两年后,夫差又下令开凿新运河,西部连通济水与黄河,东部连同沂水和泗水,沂水和泗水又天然连接着淮河。如此一来黄河、淮河、长江、济水这当时的四条主要河道得以成功贯通,吴国的商船、战船、运粮船都借此通过。太湖附近的百越部族聚落点也借此加强了彼此的联系,进一步从部族联盟转变成封建国度。

null

(吴国通过开凿运河把自己从渔猎国度转变为河道王国)

东吴的转变与发展

时间来到三国时期,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吴越地区的汉化程度逐步升高。孙家作为典型的外来政权得以在江东地区扎根。许多原百越居民因长期从事农业劳作而汉化,逐渐与依旧居住在山里的亲戚分化。相比平原的亲戚,山越人保留了更多先祖的武德。因此,吴国军队本身非常依赖山越兵源。全国在册的二十多万军人,超过一半是山越人。吴军更是夸口凭借五六千江东子弟就能对抗一倍的北方人。

null

null

(许多人以为山越是纯粹的野蛮人,其实他们与平原的亲戚只是生活方式不同)

有能战的军人,必须要有匹配的经济支撑,不然国家财政进入赤字就是时间问题。虽然,江东凭借太湖平原已经能供养二三百万人口,可相对北方千万人口依旧显得乏力。东吴的措施也很简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吴国除有着魏蜀无法企及的造船工艺,还有先辈摸索千年的航海路线图。北至辽宁南部,南到柬埔寨北部,都是东吴商人的贸易范围。

许多百越部族在汉化后依旧管理自己原先的部众,他们凭借已经开辟出来的贸易路线赚的彭满钵满。孙家对这类族群采取积极拉拢的政策,不但允许保留封地和私兵,还对他们减免赋税。此举成功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三国中孙家的基本盘最稳固,也最得民心。

null

null

(魏蜀吴三国,孙家的地位最为稳固)

有了地方大族的支持,孙家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个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孙权下令在前代的水利工程基础上,新开凿出连接建业、丹徒、钱塘的运河用来连接建业、京口、吴县、武昌这四座都市。这些地方是吴国最重要的四个贸易集散地,也是世家大族的重要居住地和吴国驻军地。如果敌人来袭就利用城墙阻挡对手,再凭借运河输送各地军队支援。如果执政者想要北伐,那么便利用船只运输各地的私人部队以及驻军到前线,并用专门的运粮船维持后勤。如果我们仔细看东吴历次主动出击,会发现其攻击地点基本在河道附近。

null

(陆逊就曾借助河道四次北伐魏国)


无法弥补的弱点

可惜造船业的发达并不能弥补东吴在其他地方的短板。彼时曹魏已经统一北方,有着东亚地区最精锐的突击骑兵和更为优质的外族兵源。每次东吴进攻都要借助河道,可一旦远离河道他们立刻就会遭到北方骑兵的攻击。山越人拥有不次于北境的弓箭传统,却没有重甲作战的习惯。东吴的轻装步兵根本无法抵御来自幽州的突击骑兵,更少的人口也让孙家比曹家更惧怕消耗战。

null

(幽州的突击骑兵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力和今天的东北少数民族有着很强的血缘关系)

这使东吴每次北伐都很难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只能凭借战舰和水道抵御曹魏的军队。这在中前期会很有成效,可当北方军队攻灭蜀汉,军队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时,东吴政权的灭亡就进入倒计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