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后一次亲临人民大会堂,“十大”开幕式成为了他与人民大会堂的告别会。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毛泽东最后一次亲临人民大会堂,“十大”开幕式成为了他与人民大会堂的告别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

“十大”是因林彪集团的崩溃而被迫提前举行的。林彪死后,六位政治局委员被判定为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更多的中央委员也被牵连进去,高层政治舞台上留下了许多空缺。如何填补这些高级将领留下的空间,显然是众人关注的。所以提前召开党代会势在必行。于是从1971年9月林彪事件发生后提出到召开,经过了三年的筹备准备。

null

因为这次大会是在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召开的, “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自然要引起党内很多代表的不满。在“十大”预备会期间,有的代表对揪斗“走资派”的错误作法提出批评;还有的代表不同意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写入党章;老干部代表却建议删去党章中“红卫兵”等一些名词;更为胆大的代表直接质疑: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些来自代表的声音本来是正确的,但这些忧国忧民的心声却被王洪文、张春桥当作“不正确意见”印成会议通报,敲山震虎,进行舆论导向,达到排除异己,压制不同声音再次响起。

在这种政治高压态势之下,“十大”只能是重复“九大”的调子,沿着“九大”的路子往下走。无法也不可能深入地、具体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更不要说同“文化大革命”联系起来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了。

“十大”政治报告是张春桥负责主持起草的,大会由周恩来出面宣读。这之前,张春桥等人借口周恩来身患重病,想让他逐步边缘化,曾提议“十大”政治报告由王洪文宣读。毛泽东得知,马上大手一摆,没有同意。38岁、还显得一脸稚气的王洪文才没有一步登天,登到73岁,担任国务院总理长达24年周恩来的前头去。

然而,王洪文步入中央政治局,与张、江、姚逐步形成政治团伙,也是毛泽东后来称之为的 “四人帮”。身兼要职的王洪文无疑是江青一伙政治博弈中的一名重量级的选手。

可见当时周恩来不仅身患重病,而且政治处境也处于“重病”之中,在被病魔与“人害”挤压中他一直坚挺着自己的身躯。周恩来在整个大会过程中几乎没有看见他的笑脸,消瘦的脸庞上始终神态凝重。可以想象他很难很累也很憋屈,但他至始至终都是无怨无悔,勤勤恳恳,绝不懈怠的姿态站立在中国的政坛上。如果说身体重病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控的,那么政治处境的“重病”他是可以由得住自己,把得住舵的,更能镇得住的。

“十大”后周恩来遇到了更大的政治风浪,江青一伙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周恩来“政治翻船”,但刮起十二级台风之后,发现周恩来依然不屈不饶,挺立船头,最后毛泽东发现了江青一伙的真实目的,指示“不能干扰总理工作”,张春桥等人只好草草收场。

可见,无人可以替代周恩来一国总理的位置,更无人可以随便将他置于“死地”。

“十大”与“九大”有一个共同的亮点,那就是“副主席”问题。“九大”林彪成为了规定在党章中的副主席,而这一次主席台上出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那就是38岁的副主席王洪文。他不仅坐在毛泽东右侧,而且登台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这是张春桥要求王洪文做政治报告遭到拒绝后,退而求之,为王洪文争取来的政治“高度”。不过这个政治“高度”已经超出了很多老党员老代表的心理底线了。

就连周恩来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与不解。

8月23日,大会的前一天,周恩来主持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负责人协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会议。这次会议就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委员名单统一思想。 一上来,周恩来就直言:政治报告署了我的名字,但不是我写的,是张春桥按照毛主席的思想、路线起草的,经毛主席看过。报告是毛主席的思想,主席要我作报告。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我们是立党为公,不是立党为私。

null

周恩来为让大家能够接受王洪文,说明自一九七一年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多次表示出要培养工人出身的王洪文做中央领导工作,让大家重视选拔青年干部,不能看不起“儿童团”的意愿,。

经过周恩来反复做工作,这次会议通过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以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所幸,周恩来寄予厚望的邓小平也在“十大”争取到了重要的位置。他选为中央委员。这在中国政坛乱云飞渡的情况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为后来党和人民危中取胜奠定了正义力量的基础。    

“十大”与“九大”相隔4年,这次会议所有代表的目光都期待着再次看见伟大领袖毛泽东。

从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整整两年没有跨入人民大会堂。大会开幕那天,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步履缓慢地登上了大会堂的主席台。他的身影刚一出现,全场的中央委员马上起立,拼命地鼓掌,这种热烈而感人的掌声长时间在大会堂上空回荡。

毛泽东不由地动情了,笑容漫上了面颊,他微笑着点头致意,在主席台中央属于他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这一次,毛泽东没有神采奕奕出现在全体代表的眼前,他日渐苍老的身影让代表们有些吃惊与意外,但在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大家没有时间去研究毛泽东的身体情况,更不可能去想象毛泽东会有老的一天,会有病入膏肓的临终日子。大家和以前一样,将对领袖的热爱全部融进了自己的巴掌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拼命地鼓掌。

可能所有的代表们谁也不会想到,此时此刻将是人民大会堂从1959年建成后,最后一次迎接毛泽东的到来,开幕式之后,毛泽东在没有来过人民大会堂。

大家掌声平息后,毛泽东清了清喉咙,用大家熟悉的湖南口音,高声宣布大会开始。但他就说了“会——议——开——始”四个字便嘎然而止,不在多说一个字。这与他以前主持任何一次会议都是不同的。毛泽东宣布完,代表们在下面敛声屏气,还仰着脑袋,眼巴巴地望着主席台,显然巴望许久的时刻,毛主席只有这四个字,实在是太少了,大家还在期待毛主席再讲几句。

坐在毛泽东左边的周恩来见状,没有马上起身做政治报告,而是扭脸先问毛泽东:“主席讲几句不讲?”

毛泽东摇摇头,他对着话筒说:请周恩来作报告和请王洪文讲话。

在周恩来与王洪文作报告时,毛泽东只是简单地插了一些话。

周恩来和王洪文的讲话用去了整整一个上午。主持会议的毛泽东依然没有开口讲话,而是简短地宣布:“报告完毕,今天就到此为止,散会!”

null

毛泽东虽然宣布了散会,他自己却坐着不动。

后来,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散会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回忆:“宣布散会了,我看到主席两只手扶着椅子使劲往下压,他想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支撑着站起来。于是我马上叫人过去搀扶他,并把椅子往后挪,好让他站稳。这时,台上台下长时间地鼓掌欢呼,持续了十分钟之久。我估计是总理发现主席的腿在颤抖,他让主席坐下,主席也就毫无顾忌地一下重重地坐到椅子上,一动也不动。而台下的代表仍一个劲地向毛主席欢呼。尽管总理打手势要大家赶快退场,代表们还是不肯离去。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只得向代表们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根据我的判断,再让主席站起来是很困难了,但这时又不能让代表们知道主席身体的真实情况。于是我建议总理当场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场。总理采纳了我的建议。”

在周恩来说完:请各位代表前行退场,毛主席要目送大家。

这一招果然有效。代表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毛泽东在台上和台下的人退场之后,才由工作人员搀扶下,吃力地站起身离开了会场。

毛泽东可能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出席这样隆重的大会。他也不希望自己以老态龙钟的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下面几天的会议他再没有参加。

“十大”开幕式实际是毛泽东与人民大会堂的最后告别会。

8月28日“十大”闭幕式上,周恩来宣布:“今天大会,毛主席请假,委托王洪文同志代表他投票”。

  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此时此刻似乎又是“龙袍”加身,更为踌躇满志。

 但这次大会上,周恩来宣布了一件人们盼望已久的消息:“同志们,最近我们还要举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和各国革命人民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寄托着很大的希望。……”

因林彪事件整整中断了两年的四届人大筹备工作,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随后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仍然是风雨交加,阻力重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