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请毛主席改诗惹怒江青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胡乔木请毛主席改诗惹怒江青

口述 | 胡木英 主笔 │ 周海滨 

null

江青发难,祸起一次超车

有一次,我陪父亲乘车外出,返回中南海后司机直接送他们回家。这时,前方有个穿裙子的中年女子正在汽车道上漫步。司机感觉行车间距够用,没有减速就直接开了过去。轿车从身边掠过那一刻,她吓了一下,非常不满地向车里瞥了一眼。我也吓了一跳,她是江青。

父亲当即批评司机说:“你完全可以放慢一点速度嘛,回家又不是赶什么急事。哪怕跟在她后面慢慢走,也用不着这么超过,惊吓着她。”那是一位老司机,父亲从未如此严肃地批评过他。父亲和江青打过许多年的交道,了解她的性格脾气,担心会节外生枝。但“文革”伊始,还真是江青首先向我父亲发难。她发难的理由就是父亲让主席改诗。

1961年到1966年,他神经衰弱很厉害,失眠很厉害,写不了东西,就休养。父亲休养时开始写诗词。他喜欢唐诗三百首,古诗看了很多,休养期间也有时间、精力,于是开始写诗。因为主席对诗词很有研究,就寄给主席看,写了16首后,毛主席批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发表后人们觉得他还挺能写诗的,他的诗多是古诗形式,也试着写了几首新诗。

父亲写完诗当然想请诗作高手毛泽东改。毛泽东也很乐意改父亲的诗,改得很仔细,有的诗甚至每句都有改动。然而,江青对此甚为恼火。在1966年7月中央文革小组的一次会议上,江青指斥父亲:“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是给主席找麻烦,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我记得父亲从这之后就没再写诗了,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写了一些,但也比原来少多了。

有人说《沁园春·雪》是父亲写的,其实这是个误解。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也写不出主席那样的气魄。

韶山调查大饥荒,上书解散公共食堂

1961年父亲两度到湖南调查,深入到了毛泽东的老家韶山,如实地向毛主席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时我已经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后,我因病休学了。于是,我跟着父亲在湖南考察了近两个月,目睹了父亲另外一次批评人。

那是在湘潭县,从农家搞完调查出来,看到一位从宁乡县讨饭到湘潭的姑娘。她那时17岁了,可皮包骨头、身材矮小,看上去也就10岁左右。

我问了姑娘才知道她父母都死于饥荒,已经是孤儿。在当地靠捡野菜充饥,可大队干部不允许,不仅殴打她,还踢坏了菜篮,当地待不下去,她就逃出来讨饭。说完,姑娘就走了,谁也不知道她还能活多久。

我回去后向父亲谈起这件事,父亲责怪我没处理好这件事,没帮姑娘找个安身的地方。只了解了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在这之后不久,父亲听到调查组关于湘乡县也有饿死人的事,而且比原以为情况比较严重的宁乡县更甚,干部却不敢向上反映情况汇报。他立即改变自己的工作计划,亲自到湘乡去做调查。县里的领导向父亲汇报时,还敷衍说不知有死人的情况。父亲发火了。

当晚,父亲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毛泽东看了父亲的信,4月15日将此信批转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主席采纳他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在农业六十条中,把办公共食堂这一条实际上取消了。至1961年4月21日,韶山公社的食堂几乎全部解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