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十多年前端午节居然被韩国申请成自己的“非遗”,这事儿在国内可真是差点炸了锅,众网友听了也是一团雾水啊:
端午节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了,啥时成了韩国人的“历史遗产”?
当然,这事说来也不是很奇怪,因为端午节还真不是中国独有,近代前儒文化圈国家包括日本、越南等国也是过端午节的,只是在节日的内涵有所差异。
据查,韩国这次申请的非遗为“端午祭”,时间和咱们端午节是一样的,都是农历五月初五,而其起源,是祈求不要发洪水淹没水稻,所以要在洪水时常泛滥的五月祭神。
当然,韩国“端午祭”祭奠的不是屈原,而是他们本国的神灵如大关岭山神、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国师城隍“梵日国师”等等。
虽然祭奠的神不一样,但韩国的端午祭无疑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兴起的。而说到韩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得不提到商朝遗臣箕子这个人。
据《书经·洪范》中所载:
“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箕子述《洪范九畴》、周武王以师礼事箕子,不以箕子为臣,是故封于朝使其自治。”
《后汉书》中亦说:“昔武王封箕子于朝,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益无门户之,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
这就是说,箕子受封后,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和先进文化带到了半岛,这才使当地社会走出了蒙昧状态而进入了文明阶段。
当然,在过去两千多年里,韩国历史和文化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甚至在1903年被日本吞并前,半岛一直使用中国汉字,韩国学者研究本国古代史,则非识中国古文不可。
再说韩国这个“端阳祭”实际上也完全是从中国移植的。在韩国诸多典籍中,关于“端午”的名称和意义都是一样的,五月初五日也被称为“重午”、“重五”、“端阳”。
据韩国学者考证,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孝温《秋江集》中,就首先提到了端午祭,这么说来也算是历史悠久了。
在风俗上,韩国人在端午这天通常要吃“艾子糕”,家里门柱上要贴朱砂符避邪,妇女则用菖蒲汤洗发或用菖蒲露化妆,所谓“菖蒲妆”是也。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端阳祭是不吃粽子的,这个和中国端午节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那么,韩国人在这天也不是什么都不吃,他们吃的是艾糕、牛蒡糕、粉团等。
此外,韩国人还会在这天喝醍醐汤,后者是用梅子、草果、百丹香等磨制成粉,然后用蜂蜜调匀煮开,最后用冷水化开。据说,醍醐汤入口清凉,有醍醐灌顶之感。
当然,韩国端午祭也没有龙舟竞渡,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节日就不热闹。事实上,韩国的端午祭很可能比咱们的端午节还要热闹一些。
以韩国目前最为典型的江陵端午祭而言(也就是申遗的这个),当天就有多个祭典和假面舞剧,此外还有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等文娱活动。
此外,从五月初一到初十,江陵端午祭还会举办全国性的盛大“乱场”(也就是庙会集市了),届时各地特产都会集中展销,规模很大,十分热闹!
当然,对于韩国人申请了端午祭的非遗,很多国人心里颇有些愤愤不平,但认真说,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还真不是一回事,由此也谈不上韩国“胜出”一说。
毕竟,韩国江陵端午祭历来已久,也算是盛名在外。
据统计,每当节日期间,来自韩国及世界各地的观光者可达百万人之多,江陵端午祭也已成为了解韩国文化的一个世界窗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确实值得我们反思,这个反思倒不是说我们迟到了、错过了申遗的机会,而是说:
在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除了放假之外,如何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加现代、让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乃至引起国际社会的认同?
从江陵端午祭的案例来看,如果传统节日与文化没有创新,恐怕很难起到弘扬光大的作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无疑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