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吴佩孚的“通电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不战而屈人之兵:吴佩孚的“通电战”

撰文/拾文客栈,北洋史扒粪者,求真、慎识、体温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一十):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在北洋史上,“通电”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宦海过招手段。它被使用的频率之高,产生的影响之大,非一般“招数”所能比。它深入北洋军阀纵横捭阖的肌体,以至有人说“不读通电,则北洋无史矣”。北洋军阀之间过招,往往连发通电,隔空对骂,不亦乐乎,甚至酿成“电战”。其中最擅长运用通电、通电也写得最具特色的就属“秀才军阀”吴佩孚。吴佩孚以军阀名世,实为一饱学文人,数封通电,可见其学识之卓然。当然,这种手段的好处也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民国七年,吴佩孚第一次开打通电战,就显示出高超的控场与捉刀能力。是年,吴佩孚驱兵疾进三湘,过襄樊,克岳州,夺长沙,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null

当时的外部环境波澜诡谲,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背后的直皖两大军阀角力,段祺瑞不仅破格授予吴佩孚“孚威将军”头衔,颁发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还派心腹徐树铮带了巨款前去游说。让段祺瑞始料不及的是,吴佩孚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于八月七日发表“阳电”,剑指执掌中枢的皖系军阀。此外,这封通电吴佩孚没有直接发给段祺瑞,而是发给直系军阀江苏督军李纯,对段祺瑞不过是“抄送”。这对吴佩孚来说,是对“北洋团体”的试探,然而对段祺瑞来说,却是更为有效的示威:吴佩孚对着别人骂他,还故意让他听清楚。阁臣之首、皖系军阀掌门人段祺瑞,没料到会被一介师长如此公然且毫不留情地大骂,一时竟无反应。

null

其后,吴佩孚在八月又接着发出致冯国璋的通电,请他履行职责“颁布一体停战之命令”。在署名时把赵春霆、张宗昌、张敬尧一干人等也添加了进去,于是“马电”成了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联名通电。吴佩孚在通电时善于打擦边球、搅浑水,上次“阳电”结尾之处荡出一笔“曹经略使夙主和平,必赞成斯议也”,一句话把全不知情的曹锟给拉下水。这次“马电”不仅把张宗昌、张敬尧等卷进来,可谓也踩准冯国璋的心意所在,所以吴佩孚此举也转移了段祺瑞的火力视线。段果然上当,开始怀疑吴佩孚之前的停战议和,乃是冯国璋的背后指使。尤其是“马电”发表后,冯国璋麾下“长江三督”都提议附和,这更让段祺瑞怀疑吴佩孚是受了冯国璋的主使,说不定还有曹锟的参与。

null

吴佩孚的这出移花接木,使段把火力方向对准了冯国璋和曹锟,冯、曹不得不通电予以解释。一团混乱之时,吴佩孚则跳脱出来,照录马电原文,接着发出了“养电”,有了前两封通电的绵密伏笔,这一次的通电立刻一鸣惊人,人人皆知有个北洋军的师长数次通电,慷慨直言,要求南北和谈,甚至不惜得罪阁臣之首段祺瑞。西南联军纷纷通电响应。谭浩明、谭延闿通电说“奉读马电,大义凛然,同深赞服”,岑春煊更是通电称吴佩孚“霹雳一声,阴霾豁散”,莫荣新、唐继尧也不吝声援。一时间南方连绵通电,与吴佩孚同声相应。

null

不得不说,吴佩孚这三封通电拿捏得确实恰到好处。第一封通电是试探和热身,重要的是让人知道有他这位硬茬儿的存在,埋下伏笔;第二封通电是浑水摸鱼和转移火力,目的在于转移敌手段祺瑞的视线,同时也是造势;第三封通电顺势而发,便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而且在通电中,只字不提南北孰对孰错,只说兵兵蕤祸结、生灵涂炭,要一致对外云云。这样,西南联军将吴佩孚引为同道知己;北洋段祺瑞也觉得他不过是直系军阀的一杆枪,尚不至于以下犯上,普罗大众则觉得他屡屡为民请命。随着南北和谈尘埃落定,这一石数鸟的通电操作,尽显吴佩孚之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亦是为上策。

参考资料:《文史天地》、《菜根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吴佩孚得心应手的通电战》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