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欢15个儿子全不得好死,没有一个活过40岁,原因何在?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北齐高欢15个儿子全不得好死,没有一个活过40岁,原因何在?

公元577年,北齐灭亡,北齐任城王高湝被北周俘虏。北周齐王宇文宪问他,国家已经破亡,为何还坚持抵抗?

高湝悲愤地回答:“我乃神武皇帝(高欢)的儿子,兄弟十五人,现在只剩我一个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社稷尽力!”

高湝后来被北周赐死,兄弟十五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更令人吃惊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全部子孙,没有一个活过40岁的。为何会悲惨如此呢?

高欢的15个儿子,按长幼顺序分别是高澄、高洋、高浚、高淹、高浟、高演、高涣、高淯、高湛、高湝、高湜、高济、高凝、高润、高洽。

北齐高欢15个儿子全不得好死,没有一个活过40岁,原因何在?

其中没有长大成人有2位,分别是第八子高淯、十五子高洽,下文不再细说。

其余13位,死因有病逝、刺杀、自相残杀三种。

一、病死的很不幸

病逝的共有5位,分别是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华山王高凝、冯翊王高润。

文宣帝高洋去世时仅3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高洋貌似有精神分裂的症状。他排行第二,一直被大哥高澄压制。高欢死后高澄当政,高洋每次见到高澄都很害怕,有时竟然吓得流鼻涕。高澄甚至还奸污了高洋的妻子李祖娥,高洋也不敢报仇。

但高洋当了皇帝后,却一反常态,为政相当暴烈,群臣无不惶恐。高洋对外也十分强势,率兵北击柔然,打得柔然人远遁千里。

从极度压抑到尽情释放,高洋的精神状态渐渐变化。当皇帝六年多,他开始出现严重的酗酒、纵欲以及虐杀大臣的行为,所作所为癫狂暴躁,令人无法索解。身体状况也跟着恶化,最终在当皇帝的第十个年头,重病不治而亡。

孝昭帝高演排行第六,与大哥高洋、二哥高洋、八弟高淯、九弟高湛、十二弟高济同为娄昭君所生。文宣帝去世后,他发动政变,夺了侄子高殷的帝位。高演为政一改文宣帝之暴虐,驭下宽容有加,政事不繁,使北齐颇有回春之象。一度还商量着要经略关中,消灭世仇北周。结果天不假年,即位的第二年,他骑马时意外跌落,摔断了骨头,结果竟然伤重而死,年仅27岁。孝昭帝的去世,使北齐丧失了继续压制北周最后的可能性,国弱而家衰,高氏家族的衰落,可以说就是从孝昭帝的意外去世开始。

武成帝高湛继承了孝昭帝的法统,但这位荒唐皇帝不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落了下乘。北齐名将斛律光悲叹,起初北齐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经常要出兵进攻关中;现在皇帝只知道纵情声色,国势无法挽回了。高湛当了4年皇帝,为了尽情享乐,把皇位让给太子高纬,舒舒服服地当太上皇。又过了4年,耽于酒色的高湛,于32岁的鼎盛之年辞世。

北齐高欢15个儿子全不得好死,没有一个活过40岁,原因何在?

三位皇帝的短寿都不同程度诱发北齐政局动荡,十几年中,北齐中枢政局始终处在剧烈的调整与磨合中,许多能臣干吏以及宗室俊秀或是死于政变,或是罢黜不用。北齐国势一直走下坡路,可说原因由此。

第十三子高凝与文宣帝高洋同年病逝,第十四子冯翊王高润大概死于高湛退位的当年,年龄都在30岁左右。

二、被刺杀者死因扑朔迷离

高欢的长子高澄,在高欢去世后接任渤海王、太师、大将军,掌握着东魏的实权。高澄为人聪明睿智又有威势,是十五个兄弟中能力最全面、性格最成熟的一个。然而就在东魏与北齐政权交接的前夕,高澄在邺城柏东堂与诸重臣谋划篡位的具体事项,突然被几个厨子刺杀于堂中。

刺杀者首谋兰京,是梁朝名将兰钦的儿子,因作战失利被俘。高澄让他给自己当厨师,以羞辱兰钦。兰京屡次请求出钱赎罪回归南朝,高澄发怒不许,还命人重重地杖责兰京。

兰京怀恨在心,与几个死党趁机作乱。高澄素来对居所的警戒防卫不甚在意,结果兰京作乱时,堂下竟然没有一个护卫的军士。

北齐高欢15个儿子全不得好死,没有一个活过40岁,原因何在?

高澄之死迷雾重重,有人怀疑这起谋杀案主谋绝非几个卑微的厨子,极有可能是高洋在背后运作。但坊间也只是传言,并没有实证。

高澄死年仅仅29岁,高氏两代交接出现这么重大的波折,极大影响了北齐的国势走向。高澄远比高洋更为优秀,如果他顺利登上帝位,可以预见,原本国力就处于优势的北齐,必将继续扩大比较优势。高澄也极有可能继承乃父,持续保持对北周的强大压制。即便仍然无法消灭北周,但一消一长之间,北齐走向更辉煌的高峰是毫无疑问的。

彭城王高浟是高欢第五子,高氏诸子性格普遍暴躁粗鲁,唯独高浟气质儒雅,性格谦和,高澄、高洋、高演在位期间,他一直很受信任,从州刺史做起,一步步升迁到尚书令,成为举足轻重的宗室重臣。武成帝高湛向来喜好残杀兄弟,但高浟谦和的性格使其免于被猜忌。河清三年,武成帝高湛到晋阳出巡,留高浟坐镇邺城。盗贼田子礼等数十人突入高浟家中,劫持他为主,逼迫他到皇宫中称帝,彭浟大呼不从,结果被群盗杀死,年仅32岁。

三、死于自家人屠刀下的最多

高欢15个儿子中,死于自相残杀的高达三分之一,分别是第三子永平王高浚、第四子平阳王高淹、第七子上党王高涣、第十一子高阳王高湜、第十二子博陵王高济

高浚与二哥高洋年岁相当,少年时兄弟之间颇为亲密,高浚经常嘲笑高洋怯懦。高洋在位后期好酒狂暴,高浚不知忌讳,经常背地里指责高洋昏暴,还与大臣杨愔经常往来。高洋得知后大怒,把高浚逮捕投入地牢。

上党王高涣排名第七,是个雄武有力的大将之才,曾率军南征梁朝,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高涣与大哥高澄感情很好,高澄被刺杀时,他闻听宫中大乱,想起邺城一度流传不利于高澄的谣言,惊呼大哥必然遭难。于是上马引弓要求平乱,大概因为此事,高涣从此在二哥眼里被打入另册。高洋晚年对这个七弟非常猜忌,于是把他也投入地牢,和高浚关在一起。可怜两个宗王,一夜之间从锦衣玉食之尊,沦为阶下囚,吃饭便溺全在狭窄的地牢里,好不凄惨。

天保九年,高洋到地牢看两个弟弟,二王胆战心惊泣不成声。高洋想起手足之情,不觉动容,想要把他们放出来。高湛当时在旁跟随,劝高洋说,猛虎绝不可放出牢笼。高洋彼时性格已经变得很怪戾,闻言心又狠了下来,亲手拿过长枪往牢里击刺。高浚、高涣悲愤地大骂高湛:“步落稽(高湛的鲜卑小名),皇天见汝!”高涣力气大,把伸进来的枪杆折断,高洋于是下令放火烧牢,二王都惨死于烈火之下。

平阳王高淹与高浟类似,也是宽厚之人,但他性格更加深沉内敛,令人莫测深浅。武成帝高湛对他有所提防,河清三年,高淹莫名其妙地死在晋阳,传言是被武成帝下令鸩杀。

高阳王高湜是庶出,生性滑稽,语言诙谐。高洋非常喜欢他,常让他在左右侍从。高洋驾崩,出丧时高湜吹笛打鼓,面无悲容。太后娄昭君认为高湜没有兄弟之情,重重地打了高湜一百杖。这场重刑当场要了高湜的小命。娄昭君还假惺惺地哭了几声。高湜在政治上并无作为,被打死大概是因娄昭君和高湜母亲游氏关系不好。

第十二子博陵王高济是娄昭君的小儿子,很受母亲宠爱。某次跟随二哥高洋出行,这位年幼的宗王忽然想念母亲,不顾皇家礼仪跑回邺城。高洋大怒,抽出刀子架在他脖子上责骂他。高济惊吓过度,精神上出了些问题。后来武成帝高湛病亡,高济忽然对人说,大哥、二哥、六哥、九哥相继当皇帝,我是嫡亲的兄弟,按顺序大概到我了。后主高纬闻听,派人暗地里害死这位糊涂的叔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