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东晋太尉刘裕出师北伐,在黄河岸边遭遇北魏铁骑,双方爆发一场激战。战术思想高度灵活的刘裕,使出传奇阵法却月阵,以少胜多击败北魏骑兵。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鲜卑骑兵当时正值鼎盛期,战斗力极其强悍,为何为被南朝步兵打败?刘裕的却月阵又有何奥秘呢?此事还要从当时的战争背景说起。

一、刘裕借道伐后秦

东晋与北魏,原非敌对关系。刘裕率军北伐,矛头所指,是盘踞关中河南的后秦。

东晋大军水陆并进,水军主力沿淮泗入黄河,而后西进。其中要经过北魏的势力范围。刘裕大军在沿河西上之时,经过黄河河南段。出于礼节,遣使向北魏借道伐秦。

北魏君臣动起了心思。当时北方三国北魏、后秦、南燕,南燕国忆被刘裕消灭。此时再伐后秦,唇亡齿寒,北魏人心有戚戚焉。

北魏中央掀起一场争论,有的认为应该联合后秦抵抗东晋,有的认为不能招惹新兴的刘裕集团。最终在崔浩等大臣的建议下,北魏明元帝拓拔嗣决定坐山观虎斗。所以东晋步军由陆路侵入关中时,北魏起初并没有采取行动。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毕竟东晋士气正盛,不好直撄其锋。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刘裕率领的是晋军主力,而且直插北魏河北,万一他们不宣而战,直接北上进攻呢?

此时刘裕下书借道,再次引发了魏帝敏感的神经,虽然截止目前东晋并未表露出北攻的趋势,但其大军就在国门之外,谁敢说刘裕没有别的想法。

出于这样的考虑,明元帝派大将长孙嵩率骑兵三万沿河备御,双方在黄河沿岸畔城附近(今山东聊城西)发生摩擦。刘裕的水军沿河而行,拉纤的士兵有被河水漂到对岸的,都被魏军所杀。刘裕气不过,便派兵上岸攻击,但是北魏军一击则走,不击复来,北府军不胜其扰。

二、却月阵的辉煌胜利

刘裕望着黄河北岸狼一样的鲜卑骑兵,终于忍不住杀气,祭出了千古一见的神器——却月阵。

刘裕先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步卒上岸,将百余辆战车沿河布设,车阵两头抱河,队形弯成弧形,因为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每车上有7名战士,又竖起一根白毦。

北魏骑兵不知晋军是何用意,暂时按兵不动。

刘裕又派猛将朱超石(朱龄石之弟)率2000人,每车增加20人和一张大弩,车外竖起盾牌。北魏骑兵此刻方才明白,原来晋军这是结阵来着,于是麾骑进攻。

朱超石命令诸车先以力弱的单兵弓弩射击,北魏骑兵见晋军兵少箭弱,便放心大胆的加速进攻。此时迫近却月阵的北魏骑兵已达三万多骑,朱超石遂令诸车用大弩发箭,魏骑纷纷中箭。

但此时魏骑既多,距离又近,大弩近距离的的杀伤效果已经不能遏制魏军的进攻。朱超石急中生智,遂命将士把手中的千余张槊截成三四尺的短槊,“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关于这段记载,传统的解释大概是,晋军士兵手握一段槊,后面另有人用大锤锤击,向前突刺贯穿北魏骑兵的身体。

但是此说有很多疑点。

第一,晋宋之交时一尺合24.5厘米,那么断槊长度为98厘米,这长度如何一下洞穿4名北魏骑兵,令人难以索解。如果是用槊击刺,原有长度更合适,为何还要截而断之?

第二,在操作方式上,如果是数人握槊击刺,后面再以大锤凿击,这么机械呆板的操作方式是怎么扎中不断运动的骑兵,难道魏军骑兵都像墙一样站着任由晋军扎上去?我倾向于这些断槊是用作大弩的箭矢发射出去的。

《太白阴经》还记载有一种“木弩”,“可长一丈二尺,中径七寸,两梢三寸,以绞车张之,发如雷吼,以败队卒。”这种弩,弓长3.6米,较大型车弩为小,具有架设于兵车进行机动作战的可能。尤其是其运用效果,能够打击排列紧凑的“队卒”。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这不由得不令人怀疑,却月阵中的断槊,是不是用作弩矢在车弩上发射,起码这种弩的威力是足以击穿四五个骑兵的身体的。但是史无明证,只能存疑了。

不管朱超石是怎么用槊的,这种战术很是有效,魏军死伤惨重,大将阿薄干当场被北府军斩杀。魏军退回畔城,刘裕派朱超石、胡藩追击,再败北魏军一场。自此北魏不敢再袭击北府军,刘裕得以顺利沿河西上。

三、为何却月阵空前绝后

却月阵是以步制骑的经典阵型。它凭恃的是水军优势,以河中的舟师保障战车的后方,岸上则以战车阻滞骑兵的冲击速度,又以大型弩箭杀伤敌军,再加上北府军强大的战斗力,因而创造出以少量步兵杀伤数倍之多的骑兵的记录。这辉煌的战绩使得却月阵名垂千古。

但自刘裕使用此阵后,却再也没有人使出来过。即使是北府军,也再也没能复制却月阵的辉煌。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条:

其一,阵型条件苛刻。必须依托有利地形,或者是河流,可者是坚固的后方阵地,这种地形,敌军难以牵制进攻,己方处于绝对安全之地。这样才能给前方的却月阵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撑。

其二,猝发性。却月阵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其猝发和突然性。北魏骑兵之前从未见过,猝然遇之,不知如何应对,还当成一般的步兵队列加以进攻,所以会遭到惨败。却月阵本身有其固有缺陷,即防御性大于进攻性。如果骑兵有经验,只围逼,不进攻,却月阵不能离开背后的河流,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后来的刘宋北伐,宋魏双方互相熟悉作战特点,宋军再也没能使出这种阵形。

其三,战术才是灵魂,阵形是次要的。刘裕排布却月阵,并非是脑中有其成法,所以才使出来对付魏军。而是根据具体的战斗特点,充分发挥地形优势,抓住敌我互相陌生的特点,把晋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才取得战斗的胜利。

事实上,任何作战的核心要义,都在于发挥己方优势,遏制敌方长处,从而在战斗力量上达到优势,这样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宋武帝刘裕的天纵之才成就了却月阵,而非却月阵成就了刘裕的英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