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唐话纂要》

1716年,长崎人冈岛冠山编纂的汉语口语教材《唐话纂要》付梓,这是一部教日本人说汉语的口语教材,这一年是清康熙五十五年。冈岛冠山,名璞,字玉成,生于延宝2年(1674年),曾做“唐通事”,即中日贸易中的汉语翻译,后师从江户时代著名学者林凤冈学习朱子学,并与荻生徂徕等大学者保持了很好的交谊。冈岛冠山在长崎向清朝秀才王庶常学习“唐话”,努力勤勉,以致“华和之人无不伸舌以叹之”。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冈岛冠山翻译的水浒传

此后,冈岛冠山将《水浒传》翻译为日语,是日本早期翻译中国明清白话作品的先驱之一,并自己创作了汉语小说《太平记演义》。所谓的“唐话”,就是当时中国通行的南京官话。这部教材从二字词汇、三字词到长短对话,循序渐进,在汉字旁用日文片假名注音,相当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汉语对话指南》。

不过,这些长短对话也能反映出康熙年间日本人对中国的一些印象观感。

如长短话前几句便是:

“今天下太平,四海无事,上悯下劳,下沐上恩,欢声四起,朝野俱乐,而重值尧舜之时也,恭喜恭喜。”

“如论目今光景,可谓清平世界也。五谷丰熟,四姓安乐,而家饶户富,比往年有所不同。且从此以后,岩穴之士,沧浪之客,亦必得其遭际,而披云见天,扬眉吐气者多矣,大丈夫在世幸值此时,宁不勉哉!”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成书于康熙五十三年的《万寿盛典初集》,可见此时中国街市繁华,一片升平景象

冈岛冠山是长崎人,此地始终与南京等地有密切的商贸往来,是江户锁国体制下唯一的通商口岸,故这些对话显然不是凭空杜撰的。天下太平无事,当属此时来到日本做生意的中国商人的共识,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康熙五十五年的时候,中国显然进入了太平年景,不仅生产力得以恢复,文化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我也晓得,如今人或大或小,皆要读书,因在街上多曾看来揣书在怀里走来走去的”

“那富豪人家子弟们,便请处官在家里见教,所以近日来那寒酸秀才们也挣得衣饭受用,眼见得与旧日大差悬绝。”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长崎唐人屋敷,江户时代的华商聚居区,冈岛在这里学习汉语

当时的书可是不便宜的,即便是版本最差的福建麻沙本书籍也要数两银子一册,走在大街上可不是要把书揣在怀里好生爱护吗?

日本武士喜欢好勇斗狠,而他们学习汉语的教材上是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武人的:

“如今天下武夫皆能勤谨,若伏事主公有余力,则不管怎的便在空地里跳出来,或走马射弓,或刺枪使棒,直恁演习武艺而打熬力气,比前年大不相同了。”

想来太平无事的年景里,这些武夫真是闲得百无聊赖,不过好歹也是在操练武艺,锻炼体能,也算是自得其所。那么前几年的武夫又在干什么呢?

“但前年的武夫偏爱吹弹歌舞等没要紧的事体,而竟忘了自家本等的正事。今后这般之徒,必当抱头鼠窜的躲避了。”

明末好奢靡虚浮,武夫也好吹拉弹唱,附庸风雅,这番不务正业连日本人都知道了。外语课本上的对话,总有一种奇特的翻译腔调,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原封不动地照搬,总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比如《唐话纂要》上教日本人见到中国人必须要这样问好:

“先生大名如雷轰耳!正想渴之际,何幸今日天假良缘而初接高风,意出望外了!从今以后,愿承雅教,请勿有弃。”

“足下名闻四方,诸生所共钦仰!今我侥幸为识荆,大慰平生想渴!今后必当递相切磋,但我袜线之材,恐不足为对耳。”

“识荆”这是书面语上的一个敬辞,指初次见面或结识。该词出自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中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袜线之材也是一个典故,五代时期的韩昭才具庸常,被人称之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这本来是骂别人的话,日本人拿过来自比。这一个又一个敬词地夸对方,一个又一个谦辞地称自己,给人一种奇异的萌感。毕竟日语中的敬语要比这还要麻烦,日本人直接把这种客套劲带到汉语对话中来了。

身在异国,听不懂当地人的笑话是一件尴尬的事。

“你们面添五分春色,呢呢喃喃说什么话?有臊皮分些我受用也好。”

臊皮就是乱开玩笑的意思,《红楼梦》中出现过多次。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长崎唐人屋敷内的福建会馆,始建于江户时代

此外,这部教材还有相亲内容,说道这些话题的时候此时倒是一点也不客气:

“我的长子既已大了,因要讨一个好媳妇与他完聚,这一向各处求觅。近闻你家斜对面某人的女儿贤惠且绝色,人人称扬不已,你有所知,愿闻详细。”

“我家斜对面便是开生药铺的李翁家了。他平生铺路修桥,拯贫济困,专行善事,因此绰号换作‘李老佛’。家道豪富,儿女众多,那绝色的就是他家的大姊,今年青春二八,华容婀娜,里乡无俦;嫩体逶迤,远近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虽则杨妃西施亦不肯多让,可谓近世美人也。令郎若要娶他,果然金玉夫妻,更兼门当户对,真个好一头亲事了。必须赶早,央媒人去相议,请勿有迟疑!”

原来在清朝时,当爹的修桥补路还能增加儿女在婚介市场上的竞争力。

大风降温怎么办?《唐话纂要》教你凡事往好处想:

“今冬与往年更冷,而风也大!虽然如此,倒少有火灾,军民皆欢悦,安当渡日,岂不众人的大造化!”

“老爹说得是,今冬不知怎的,十分大冷,尚幸没有火着,果然天下人的福了,想必向后什么东西价钱都贱下来哩。”

毕竟,受冻挨着就是了,不像火灾,须臾之间夺人性命。但几家欢乐几家愁,大风袭来,总有倒霉的人。《唐话纂要》给你灌上一壶江户时代的心灵鸡汤:

“正是前日那场暴风太猛了,我家的屋板都吹散了。我也听人说道,海面上打翻了十来只商船,真正可怜见。走船的人,原来重利轻命之徒,未必免此般灾祸。虽则是个,不意遇了暴风,送掉了性命者,委实没造化。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纵有金钱财货,也是一个梦。不如多吃三杯酒,落得快活。正是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什么事体只可听命,不可勉强便了。”

对于看惯海浪风暴的日本人而言,海上的波涛汹涌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威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命悬波浪的无助恐怕也只能以宿命来宽慰了。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青山在,绿水在,我那情人的不在”——《唐话纂要》记录的清代小曲唱词

《唐话纂要》中对话的甲乙两人中,接话的路人乙的架子非常大。甲约他喝酒,他不来,请他办事,他拖延,约他游船,他不去,诗歌会,他不参加,上门拜访,他也不在,整天都说有什么要紧的事。不过,在甲托他办事的现场,他却一副大方的样子:

“我要托你一件你专门的事情,你若肯受托,我便说出来,不然不敢轻易开口。你如应允出力与我,成就了这件事,则我特请你依一席酒便了。”

“兄长你何其太疑,不是我和你同乡同年,骨肉一般,纵有极艰难的事体,也要同心协力,胡乱相谋,而况我专门事体?休说你请我喜酒,我抄你两席劳酒也要出力,必须赶早见教!”

可见,这种老乡骗老乡的套路在当时已经风行海内外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发生了另一番对话:

“前日我托你的那件事,不知做得做不得。你原是晓事人,此般轻易事体,因该早早明白,怎挨到如今,响也不响?莫非竟不妥帖么?何妨也,分明告诉教我,省得虚思空想就是了。”

“前日我既已收托,便十分用心,差不多妥帖了。我虽愚鲁,此般轻易事体难道不妥帖不成?我实替你出力,保管两三日内必有好音奉告,且请放心,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哩!”

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件事想必是还没有办妥当。甲遇到了乙,乙依旧“事体匆忙”,连前一天在甲府上的赛诗会也没有去:

“这一向我事体匆忙,竟不能到贵府充诗会,委实于心大为不然也,只是无可奈何了。”

于是,甲再也忍不住了:

“贤弟,你既有事匆忙,则倒是恭喜,何其为不然哉?岂不闻《论语》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若果行无余力,何消定要学文?你虽千日不来充会,我难道怪你不成?你休要只管计较便了。”

甲在一番客套中,明褒暗贬,揶揄乙的学文资质,既然没有余力,就别学文化了,这不是你能学的东西。同时,又把他“千日不来”的旧日事迹拉出来曝光,狠狠地讽刺了乙一把。《唐话纂要》的对话部分就此结束。

江户时代,日本人这样学汉语

《唐音和解》

冈岛冠山先后编纂《唐话纂要》、《唐音和解》、《唐语便用》、《唐译便览》等汉语教学作品,成为日本研究汉语白话的先驱,开创了被后世称之为“冠山学”的日本汉语研究流派。京都学派著名学者青木正儿也曾致信胡适,就冈岛冠山的汉语教材中的语音问题加以请教,希望搞清楚冈岛冠山所教授的究竟是哪一种汉语方言。经胡适与钱玄同的商议,认为冈岛冠山的作品中教授的当属南京官话音。由此可见,冈岛冠山的汉语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一直到近代仍能引发两国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日] 冈​岛​冠​山:《唐话纂要》卷4,享保三年(1718年)戊戌京都三条通升屋町再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