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时,清廷为何放弃退回东北故地的选择?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辛亥年时,清廷为何放弃退回东北故地的选择?

作者:金满楼

1912年清帝退位时,根据南北双方议和所达成的《优待条件》,其中共分三部分,即“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

其中,最主要的为这几条:

1、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废,共和国待以君主之礼;

2、清帝辞位后,每年优待费四百万元;

3、清帝辞位后,仍居故宫,今后将迁往颐和园;

4、清帝辞位后,皇室宗庙陵寝仍为奉祀,并派兵妥慎保护。

5、皇族未完工程及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经费特别支出。

6、清廷辞位后,皇族原有私产加以保护。

null

这些条款,网上都可以找到,就不多说了,总结下其中的大意为:

首先,清帝退位退政,但仍居紫禁城(日后迁颐和园),帝号不废。换言之,逊帝仍可以关起门来做小朝廷;

其次,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每年付给优待费400万银元。

当然,这个从来没有被严格遵守过。因为除了袁世凯在位时还未足额的付过几次,在袁世凯之后,北洋政府就再也没有付过一分钱。

不过这也是没辙,共和政府虽然好,但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自己的职员尚且欠薪,哪里还顾得上逊清小朝廷呢?

其三,清帝的财产、陵墓等,民国政府仍加以保护。

皇室皇族这些就不必说了,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十年后满大街拉人力车的,不乏昔日的贝勒王爷们的后代。

null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知道是这个结果,那辛亥年时,清廷为何不带领旗人们不退回自己的老家东北故地去呢?

您还别说,真有人这么策划过。

事实上,辛亥年革命本质上就是兵变,而这场兵变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军部及黑龙会勾结那些留日士官生(还有负责宣传的革命党)做的,目的就是借以分裂中国,以便其上下其手。

而日本人最主要的一个构想,就是将满汉分开,满洲退回东北建立满洲国,其他十八省为汉人的中国(其他边疆更不用提了)。

而日本军部及其黑龙会的这个阴谋,在辛亥年差点就真的实现了。

当时,在日方的策划下,一些王公如肃亲王善耆等确实企图劝说乃至劫持清帝退往东北,以建立一个满洲国分庭抗礼,但这一阴谋被袁世凯发现后,给迅速浇灭了。

null

袁世凯的手段是,迅速召回前线主将冯国璋,将禁卫军抓在自己手里(因为禁卫军将领多是冯国璋的学生),如此釜底抽薪下,那些企图劫持清帝的人最终无计可施。

当然,从普通旗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两百多年,当然也不想退回东北去当农民,什么故国不故国的,那都是虚的。

事实上,即便在三十年代“伪满洲国”建立后,除了极少数去谋官位的亲贵,也没有多少旗人跟着溥仪跑回东北,因为完全犯不着嘛。

至于当时的皇族,原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溥仪还小就不必说了)也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实很明显,如果真的离开京城返回东北,那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直白的说,如果真的听从某些人的意见退回东北,那小朝廷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又知道呢?

null

最终,除了肃亲王善耆等少数宗社党死硬派离开京城外,清帝最终选择了和平退位,中国平静的走过了辛亥年,没有落入日方存心积虑的分裂中国的陷阱。

当然,局势平稳过渡的前提是以袁世凯还在,等到老袁一去,北洋军阀很快陷入分裂,国内战争不断,由此而催生了“伪满洲国”,进而引发全面侵华。

从这个角度上说,日方从清末就一直鼓吹的革命和对部分人群的不断洗脑,最终实现了其既定的目标。

可惜的是,小日本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的结果是把吃进去的全部又吐出来了。

如此折腾半个世纪,日本的军国主义和侵略野心又带来了什么?它既给中国等邻国造成巨大的灾难,对日本本国民众也是同样如此。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