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葬礼上,曹丕为何领着一群文人学驴叫?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名士葬礼上,曹丕为何领着一群文人学驴叫?

null

王粲画像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属山东微山)人,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东汉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大将军何进手下长史王谦之子,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的诗赋在建安七子中独占鳌头,和当时的曹植并称为“曹王”。

王粲年岁不大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受到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

初平二年(192年),十七岁的王粲为躲避关中战乱,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从此客居他乡十余载,郁郁不得志。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讨荆州。

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献城投降了曹操,时年二十三岁的王粲从此加入了曹操的阵营。

曹氏父子很信任王粲,封他为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王粲任职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次年,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王粲随同曹操南征吴国,北还途中不幸病逝,享年四十一岁。

王粲死后,发生了一场黑色幽默事件。

《世说新语》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null

​王粲生前有个古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听驴叫。

朝廷为王粲举行葬礼的时候,当时还是魏太子的曹丕前往吊唁,对同行的文人说:“老王生前就喜好听驴叫,咱们每人给他叫一回吧,为老王送行!嗯——昂……”

null

太子曹丕率先叫了起来。

这下可热闹了,现场参见吊唁的人排着队轮番向王粲的遗体鸣哀。

嗯——昂!

嗯——昂!

......

声音此起披伏,响彻在灵堂的上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