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东征俄罗斯,俄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东征俄罗斯,俄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

1812年6月下旬,处于事业巅峰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亲自统帅中西欧多国联军60万人,携带1400门大炮、4万辆大车和15万匹军马,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向东进军,开始了对沙皇俄国的讨伐之战。

与拿破仑的庞大军队相比,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只能聚集起20多万军队,力量明显处于下风。沙皇任命巴克莱将军为统帅,兵分四路,竭力抵挡法军的入侵。巴克莱是一个战略头脑很清醒的人,认为敌强我弱,不宜同法军正面硬碰,遂制定了打运动战的方针,自己和巴格拉季昂各率一部军队分头迎敌,互相掩护,竭力迟滞法军的攻势,从而拖垮后勤补给困难的法军。

null

拿破仑急于速战,挥军直取巴克莱的主力俄军,同时命弟弟热罗姆国王迅速进军围歼巴格拉季昂的部队。只要这两支俄军主力被歼灭,那么沙皇就只有举手投降了。不料热罗姆并非将才,行动迟缓,导致巴格拉季昂的部队逃脱了法军的追杀。而面对法军主力的攻击,巴克莱也避而不战,率军后撤摆脱敌人。

热罗姆的不给力使拿破仑围歼俄军主力的计划告吹,他一气之下撤掉了弟弟的职务,由法军最卓越的元帅达武接任。拿破仑本想迅速进军,可是后勤却出现了问题。法军人数众多,又远离本土作战,后勤补给线拉得很长,运输较为困难,供不上大军的日常消耗。加上俄国人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法军所过之处一片废墟,即使大肆洗劫也得不到多少东西。而且俄国正值盛夏,不但酷热难当,还经常大雨倾盆,东欧平原上的土质道路一片泥泞,法军机动非常困难。由于粮食缺乏,喂牲口改用其他饲料,造成骡马大批死亡,导致上百门火炮无法携带,不得不丢弃。拿破仑无奈,只好命令大军在边境停留了半个多月,以等待后方的补给运上来。

7月中旬,经过补充的法军又开始进攻了。达武元帅挥军猛进,一举攻占了第聂伯河上游的重镇莫吉廖夫,从而切断了巴克莱和巴格拉季昂两支俄军的联系。拿破仑抓住这个战机,命达武继续追击巴格拉季昂,自己则率军直插维捷布斯克,准备在这里包围巴克莱军团。那边巴克莱见势不妙,率军大踏步后退,一直退到了名城斯摩棱斯克。再往后退,就是俄国故都莫斯科了。在此期间,巴格拉季昂指挥部队也逃脱了达武军的追击,赶到斯摩棱斯克与巴克莱会合。沙皇认为拿破仑是想直趋攻占莫斯科,从精神上压倒俄国人,这是决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他下令让巴克莱指挥俄军死守斯摩棱斯克。

null

拿破仑挥军攻占维捷布斯克后,不得不又停留了十多天。一方面是因为拿破仑还不清楚俄军主力的动向,需要仔细分析运筹。另一方面是法军的战线越拉越长,补给更加困难,还因疾病等原因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拿破仑意识到这次东征俄国不同于此前自己指挥的任何一场战争,俄国天气恶劣,道路泥泞,俄军斗志顽强,狡诈难缠,这一仗可能要持久进行下去。时间对于法军是极为不利的,拿破仑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战神拿破仑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他坚信只要抓住俄军主力进行决战,胜利还是自己的。

8月12日,拿破仑得知俄军主力已聚集于斯摩棱斯克,立即命令各路法军向东前进,直取斯摩棱斯克。8月16日,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主力会战。法军凶猛地向斯摩棱斯克坚固的城防和周围高地发起进攻,俄军用大炮和排枪坚决阻击,双方激战一天,难分胜负。

8月17日,善于用炮兵的拿破仑下令集中炮火向斯摩棱斯克轰击,引燃了城内的木质民房,很快燃起熊熊大火。法军再次猛攻,奋勇登城,同俄军展开了血腥的白刃战。双方反复进行拉锯拼杀,城壕内外尸横遍野。在法军的一再猛攻下,斯摩棱斯克城防出现了多处缺口。巴克莱意识到再打下去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果断命令俄军烧毁了一切不能带走的弹药和物资,然后趁夜色掩护率主力沿通向莫斯科的大道东撤。

null

拿破仑大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但又折损了1万多人马,却还是没能够消灭俄军主力,更没有达到使俄国屈服的目的。此时已近8月底,俄国的秋天很快就要到来。看这个战场形势,即使法军再向前进,俄国人还会后撤到更远的地方,恢复实力,继续抗争。那样的话,就会面临拿破仑最不想见到的冬季作战,对于法军薄弱的后勤无异于一场灾难。

现在拿破仑面临了三种选择:第一,立即收兵回国,但这是他永远也不会考虑的;第二,在冬季坚守斯摩棱斯克一线,以便等到来年春天再重整大军进攻莫斯科;第三,立即前进,迫使俄军同法军进行决战。

那么拿破仑会选择哪一种呢?双方主力大军将在博罗金诺猛烈碰撞,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就要到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