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捅就死的漏勺胸甲和洋葱头盔:欧洲骑士为何会有这种奇葩盔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一捅就死的漏勺胸甲和洋葱头盔:欧洲骑士为何会有这种奇葩盔甲?

null

在十五世纪的欧洲,混战比武已经逐渐从综合性的模拟战争中分离出来。一如骑枪比武逐渐成为决斗比武竞赛的重头戏,混战比武也逐渐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作为比武竞赛第一天的预赛和热身,完全抛弃了集团冲锋阶段的骑马混战。这种比赛中,参赛的骑士们可以分为不同的队伍,也可以完全独立地捉对厮杀,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武艺,一方面寻找第二天作为自己骑枪比武对手的对象。在这样的比赛中,逐渐产生了如下图所展示的特殊的胸甲和头盔。

null

▲减重开孔的混战比武用胸甲

和在骑枪比武中不同,早期的混战比武并没有明确的得分和胜负规则。在团体混战中,只有投降,逃跑,被打下马和被俘虏四种结束比赛的方式。因此,混战比武一向相当暴力,在早期穿着普通锁甲和头盔时,甚至经常有选手被活活打残打死的悲剧发生。所以,当骑士们发现和骑枪比武一样,混战比武也需要一套特殊的铠甲时,他们同样把重点放在了对抗冲击力的方面。

null

▲15世纪中期的笼型混战用头盔,和16世纪初期海姆斯密特家族制造的步战铠甲用的全封闭式臂甲

由于在这样的近代化混战比武中,骑士们所使用的武器,已经从打磨掉了刀刃的实战武器转为了经过加工的棍棒。而比赛往往要进行好几个钟头,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实战,从午饭后的入场仪式之后,可能会激烈地一直打到晚宴开始。所以和骑枪比武竞赛一样,在这种比赛中使用的铠甲比起战斗用的防具,更大地集中于轻便和吸收冲击,就如同现代的摩托用防护甲一样。因此,最早出现的,就是由没有淬火的软钢制造的,带有大小适中的孔洞的胸甲。这样的铠甲透气又轻便,在罩袍下也不显得奇怪。更好的是,它可以良好地分散被棍棒殴打的冲击,虽然有着无法和其他比赛兼用以及需要专门定制一套的缺点,但是很快地还是普及开了。

null

▲混战比武用棍棒

而头盔方面,虽然同样以保护颈椎为要,但是骑枪比武和混战比武之间依然有着决定性的差异。那就是冲击力的方向和视野上的需求。在针对冲击力对颈椎的伤害时,骑枪比武用盔和混战比武用盔都采取了把盔体固定在胸甲上,让头胸一体化的做法。但是为了更好的分流骑枪的冲击路径和减少碎片的危险,骑枪比武用的头盔如蛙嘴盔一般都尽可能的缩小观察孔和延伸盔喙部分。而相对的,混战比武中,攻击力往往都远不如骑枪的冲击,但是棍棒会从任何一个角度命中选手。同时,和骑枪比武只需要注视瞄准前方的对手不同,混战比武中选手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敌人也不会仅从正面袭来。因此,混战用盔上,出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null

▲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

上图显示的就是一个15世纪中期的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可以清晰的看到颈甲上用于与胸甲固定的带钩。虽然和骑枪比武用头盔一样局限了头部的运动,但是并没有象蛙嘴盔那样将头部与盔体固定,同时,和现代的剑道护面类似,面甲部分完全被突出在外的笼型钢条取代。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护对面部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使用者的视野。下图中的现代复制品上采用的栅栏型护面,也是同样设计目的下的另外一种常见风格。

null

▲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

而在这之上,更进一步的,就是如之前介绍过的,那样宛如脖子上顶着一颗大洋葱的巨大笼型头盔。使用者的头部可以在其中自由转动,几乎不受视野影响,更重要的是,庞大的盔体让使用者的头部不与盔体接触,更好地缓解了搏斗中带来的冲击。至于顶上那如同洋葱芽的突起,虽然现在看起来有几分可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上面还会装上皮革,木片和羊皮纸做成的华丽而轻便的盔饰,好让观众们一眼就看出在场上英勇搏斗的骑士到底是哪一位勇敢的贵族,就如同现代职业摔跤手使用的面具和华丽的出场仪式一般。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David Lee,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