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华生了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对儿子们的教育极为严格。陈省华是北宋阆州新井县人,县城所在地即今天四川南充南部县大桥镇,该镇有一天然岩洞,当地人叫它漱玉洞,三个儿子小时候,陈省华即让他们带上一些日常用品,天天到洞中学习,如果不认真,必然严加斥责,甚至棍棒相加。漱玉洞如今还存一小石锥,相传为陈氏兄弟当年“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留下的遗迹。
后来,陈省华调任济源县令,县城有一延庆寺,非常幽静,正好读书,他又命三个儿子到寺中读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其母冯氏,夜夜陪读,每当夜晚,昏黄的灯光下,儿子们努力读书,母亲则在一旁监督,还焚香祷告。
刻苦的攻读,终于带来了惊人的收获。989年,长子陈尧叟金榜题名,高中宋太宗端拱二年己丑科状元;1000年,三子陈尧咨高中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科状元。而早在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戊子科中,次子陈尧佐已经进士及第,加上父亲陈省华也是进士及第。
后来,陈尧叟、陈尧佐兄弟俩,分别出任过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因此,陈省华一家总共出了四个进士、两个状元、两个宰相,人称“一门四进士,兄弟两状元”,被人家羡慕得不得了,“三子登科”,天下闻名,千古闻名。如今,陈氏故里还保存和兴建了状元洞、读书崖、三陈街、三元街、状元坊等纪念景观,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儿子们这样有出息,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当然,刻苦攻读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南宋朱熹编写《宋名臣言行录》一书中说:“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家里的劣马踢伤了人,陈尧咨图省事,就把马卖给了商人。父亲发现马不见了,问后才知儿子把它卖了,便当面教训道:“我们还制服不了的马,商人怎么能制服?卖给人家,那难道不是嫁祸于人?!”马上命儿子退钱,将马赎回。
为了避免“嫁祸于人”,一匹脱手卖出去的马都收回,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诚信而仁义,必然有责任、有担当。
同时,陈省华的家教也极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宋史》说,宋真宗时,陈尧叟任枢密使,陈尧佐直史馆,陈尧咨任知制诰,都是朝廷重臣。然而,在家里,每有宾客造访,三兄弟必须侍立父亲陈省华背后,一个个端茶倒水,毕恭毕敬,每每害得客人们如坐针毡,借故告辞,父亲却哈哈一笑说:“大人们谈正事,小儿一旁侍候,此乃人之常情。”
陈家如此成功,朝野轰动。陈尧叟状元及第时,宋太宗特问左右,这是谁的儿子,大臣们说是陈省华,宋太宗马上任命陈省华为太子中允,以示表彰。
陈省华后官至谏议大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南置陈氏别墅,别墅中取三子登科之意,建了一座三桂亭。后来,陈尧咨知永兴军,治京兆府,特作《题三桂亭》一诗,勒石刻碑,以为纪念。诗曰:“不夸六印满腰悬,二顷仍寻负郭田。当日弟兄皆刷羽,如今鸿雁尽摩天。扶疏已问新栽柳,清浅犹寻旧漱泉。大尹今来还又去,夕阳旌旆复翩翩。”
明朝人编纂的《陕西通志》载:“三桂亭,在长安城南,宋谏议大夫陈公之别墅。三子尧叟、尧佐、尧咨皆登科,故亭因以名。大中祥符间,尧咨知永兴军,书诗于碑,至今犹存。”
陈尧咨《题三桂亭》一诗作于大中祥符(1008—1016)间,这个时候,陈尧咨知永兴军,为守土一方的封疆大吏;其长兄陈尧叟,已于1012年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官居宰相;次兄陈尧佐为工部郎中。兄弟三人,皆春风得意之时,故诗中有“当日弟兄皆刷羽,如今鸿雁尽摩天”之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