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三变,辗转红尘三十年,半生凄凉流落却是词家大幸!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奉旨填词柳三变,辗转红尘三十年,半生凄凉流落却是词家大幸!

(撰文/壹页世界,此账号为凤凰网校园KOL)

词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时进一步发展,及至宋代词发展到鼎盛。从白居易,刘禹锡主动去学习词的填法,了解词的曲调,使词开始较为正式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到温庭筠上承南北朝宫体词的余风,下启花间派,让传统不入流的民间词开始向文人词开始转变。

null

宋词是词发展的顶峰,而奠定“宋词”地位的柳永功不可没。柳永以自己杰出的才能,改革了词的形式,创造了慢词长调,从柳永开始长调成为了词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在一般将宋词分为柳永时期,苏轼时期,周邦彦时期,辛弃疾时期以及南宋格律派时期,由此可见柳永对于宋词的贡献。

柳永作为宋词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代表人物,也是宋词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转折性人物。柳词不单是后世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在北宋当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喜爱,上至皇帝勋戚,下至市井百姓,烟花柳巷,亭台楼阁到处都在传唱柳永的词作,时人称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null

在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还写道:“....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即使在当时世人公认为“荒蛮”的西夏,都依旧有柳永词的存在,由此可见一斑。而“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成为了柳词最好的注脚。

北宋词人黄裳在《书后》中评价柳永道:“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黄裳将柳永与杜甫相比,认为两者文风相似,而无独有偶,南宋项安世也评价柳词道,“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null

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之为”诗史“,杜诗中反映了大量的民间疾苦,是唐朝历史的一个缩影。而柳永的词也是如此,在柳词中描写了许多北宋时代的市民生活,都市繁华,市闾民宅,乃至于亭台楼阁,烟花柳巷,都被他用一句句传神的词句记录了下来。如在《玉楼春·皇都今夕如何夕》中对于北宋都城上元时节的描写:“金丝玉管咽春空, 蜡炬兰灯烧晓色。”

在柳永的描绘下北宋时的承平气象一览无余,多方面为后人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即使是历经了千年的时光,我们依旧可以透过他的词看到那一个物阜民丰的盛世。

null

然而词坛的盛名并未给柳永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留恋于烟花巷尾的柳三变,在官场上仅仅只是个异类。如此一位创作词调最多,并开创了词家新篇章的词人,只因为官场的失利,竟然在《宋史》上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以至于关于柳永生平的笔墨,只能在宋人的杂记中窥见一二,而真实完整的柳永只能尘封在历史之中,模糊不清。

据宋人的笔记记载,早年的柳永并非浪荡于花街柳巷的游子,他世出名门,一心希望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但是就像李白“文章惜命达”,柳永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两次科举失利后,年轻气盛的柳永写下了那首影响他一辈子的《鹤冲天》。

null

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得宋仁宗勃然不悦,言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圣口一言,小小柳永命运自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仕途因此而断送,柳永内心苦涩,表面却故作乐观的自嘲自己为”奉旨填词”,流连于笙歌艳舞、锦榻绣被,在烟花柳巷中和歌妓唱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雨霖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恋花》;“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的《忆帝京》,柳词一出让无数的青楼名妓为之痴狂。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是当时无数歌妓的心声。

null

在青楼梦好里依红偎翠的日子,虽然让他稍有慰藉,但他终究还是无法轻易放弃对功名的渴求。他可以自顾大笑,戏称自己为‘奉旨填词’,他可以豪气干云,自封自己为‘白衣卿相’,他可以藐视权贵,“换低吟浅唱”。但他依然还是无法逃脱时代的桎梏,不能像魏晋时的名士肆意宣泄,放浪形骸。

不知是老天的戏弄还是怜惜,年及天命的柳永最终暮年及第,终于在那个毫无他容身之地朝廷,挤出了一席之地。五十岁的柳永及第,想要在朝廷上实现抱负,无疑是痴人说梦。坚持半生的他,无非是想向朝廷的衮衮诸公以及高高在上的官家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做妇人之词,流连于青楼花巷的浪荡子,而是能治世安国的文人能士,当年自己的“白衣卿相”也非是妄言。

null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柳永道:“长调词以周、柳、苏、辛为最......柳词《八声甘州》苏词《水调歌头》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一句“格高千古”,可想其人的词宗地位。

柳永一生败于市井红尘,也成于市井红尘,“奉旨填词柳三变”引得了歌妓名媛的青睐,让无数的青楼名妓享名京城的同时,也让他自绝于仕途,成为了官场诸公的笑话。但也是青楼名妓成全了柳永,让一个本该碌碌于仕途的官员,成为了震烁了古今的词人。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柳永绝想不到“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的自己,会在后世成为让人无比仰视的存在,辗转红尘三十年,忍受半生凄凉,柳三变之不幸,却是词家大幸!

参考文献:《试论柳永词在宋代文人阶层的传播及影响》《人间词话》《避暑录话》《与人论词遗札》《书乐章集后》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